莫讓企業患了“學習過度症”

我的一位老闆朋友約我談心,看見我第一句話就兩字“鬱悶”。

聽他傾訴完,我才明白原來是為學習培訓的事犯愁,諸位可能不知道,我偷偷的告訴各位,我的這位老闆朋友在創業初期就立下“以產業報國,民族昌盛為己任”的雄心壯志,十分重視企業競爭力的打造。打從他聽彼得·聖吉老師說“企業未來的競爭優勢就是持續學習的能力”以後,我的這位老闆朋友就在他的企業里轟轟烈烈的開展起創建學習型組織的運動來。

公司上下是周周有培訓,月月發新書。高層領導也時不時的去MBA一下,回來就發表最新理念,讓下屬應接不暇,不知如何接招。還有沒完沒了的考試和讀書心得匯報,員工們對此怨聲載道,但老闆依然樂此不疲。這種運動式的學習結果除了增加了員工們的業餘談資以外,就是大家挑毛病的水平是越來越高,但解決問題本領卻不見長,令老闆很是鬱悶。最糟糕的是領導發給員工的學習資料,員工拿來對照領導,越比越覺得自己的上司不像書中說的那樣合格,當然不願配合,工作消極對待,企業的工作效率反而不如以前了。

如果出現了我這個朋友的類似問題,基本可以斷定你的企業患了“學習過度症”。

我這位老闆朋友的案例具有代表意義,他就像一個縮影,反映了我們很多民營企業家在學習問題上的困惑,所以我把這個問題拿出來就是感覺它有一定的普遍性。我曾經很認真地思考過這個問題,按說老闆們在“江湖”中打拚應該懂得“趨利務實”是企業家賴以生存的基本遊戲規則,為什麼總是做出和遊戲規則相悖的行為。如果溯源的話,本人才疏學淺,不敢妄言,只有拿前段時間坊間流行的一本叫《第五項修煉》的書來說事,“江湖”傳言此書是“稱霸”世界500強的“葵花寶典”,極受中國企業家的追捧,熱度堪比“超級女聲”,中國的培訓市場和管理書籍也藉此書的流行而大行其道無與爭鋒。老闆們大有不把自己的公司搞成學習型組織,就不可能有自己的生存空間和競爭優勢似的。在不同的場合,我也經常聽到一些老闆大談品牌管理要學寶潔、可口可樂;質量管理要學GE、豐田;創新精神要學海爾、三星……看到他們說到激情燃燒處,大手一揮,仿佛自己的小舢板已經變成航空母艦,乘風破浪駛向國際化的海洋。我不禁想提醒各位老闆:我們的企業還很弱小,就像一隻兔子,我們不能用牽駱駝的方法來牽兔子呀!別人的問題不見得是你的問題,別人不是問題的問題,不見得就不是你的問題,學習的關鍵要對症下藥,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果不加選擇,照單全收的話,很容易食而不化,越學越傻。老闆們的學習精神本無可厚非,本人肅然起敬,絕無二話。但孔子說過一句很到位話叫“過猶不及”,就是凡事不能過度,你本來去北京,結果走過了,一下到天津了,你的目的還是沒有達到。

其實任何一個存活一段歷史的企業,在自己的發展過程中,都會積累起越來越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否則企業不會走到今天。可我們的老闆連自己為什麼成功都搞不清楚,就一味向外學習,如果連自己優秀的東西都發現不了,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你很危險。我主張企業要首先向自己學習,等你弄明白自己為什麼成功後,把它整理出來,在這個基礎上,你在通過學習外部知識經驗來豐富和完善它們,使之成為你的核心競爭力。

還有,學習也是一種投資,也要考慮價值最大化的問題。說明白點,企業是一個經濟組織,一切活動都要以最後能產生多少利潤來考量。如果不能產生利潤,學得再好對企業又有什麼意義。

最後一點最重要,就是“學以致用”。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其實他少說了兩個字,應該是“運用知識才是力量”,學完後要馬上行動,把學習行為變成管理行為。否則就會像“紙上談兵”的趙括,坑了自己的企業不說,弄不好還會像“邯鄲學步”者一樣,不僅“走秀”沒學成,反而忘記了自己來時的走法,只能爬著回家。

拙文只是一得之愚,請諸君不吝賜教。(龍偉民)

來源:慧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