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品海:時刻準備著 與IBM作鬥爭

于品海也清楚地看到,今天中企動力和IBM、SAP的客戶不是同一批,但是三五年之內,這場和IBM、SAP等巨頭的仗一定開打。“我們預備了很多錢,就是為了打IBM、打SAP。”于品海躊躇滿志“我們現在做中小企業,公司跟著中小企業的發展慢慢走,不要早他們很多,只要早他們一步路就行。”于品海這樣說,“當我現在的客戶10年後能給我100倍錢的時候,我希望它還是我的客戶。”

于品海沒有任何一點架子,自己一個人逕自衝進記者等待的會議室,沒有任何人為他開道。這就是于品海,那個傳說中的涉足各大領域的“神奇小子”、“資本高手”嗎?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這個時候,他已經在沒有任何人引薦的情況下自己伸出手給記者,“您好,我是于品海。”

于品海的名片上非常簡單,只有一個頭銜——中國數碼信息有限公司(0250.HK)主席,而于品海揮舞的資本之手卻已蔓延到酒店、房地產、傳媒、IT、資訊等龐雜的行業。

于品海,香港人,曾經因為收購金庸的《明報》而在香港轟動一時,並以三次漂亮的連環計收購被稱為傳奇人物,一度風光無限,之後又因經營香港傳訊電視輸光一億美元。

年輕時的于品海,自稱是一個穿高跟鞋、喇叭褲且留著長發的時尚青年;年過四十的于品海,仍然有著一些桀驁不馴的氣質。沒有了中規中矩的西服領帶的裝束,于品海一邊跟記者聊天,一邊將一副小黑框眼鏡拿在手中把玩。

對於人生的沉浮,于品海看上去似乎並不是特別在意,“當我輸掉一億美元的時候,我沒有哭幾分鐘,當別人都以為我很厲害的時候,我仍然開著我的豐田皇冠。”

“球賽沒有打完,怎么會有勝敗?”說這話的時候,于品海看上去意味深長。

我不是玩資本的

“資本高手”,這是跟于品海的名字聯繫在一起最多的名詞,卻也是于品海最不喜歡的名詞。

“我就是不明白別人為什麼都說我是玩資本的,事實上不是這樣的。”于品海再三向記者強調,“我買來的公司都是為了我的實業,我從來不會買一家公司然後通過賣出去來賺錢,除非是非常偶然的情況。”

在一般人看來,于品海投資涉及的領域不可謂不廣,但在於品海自己的心目中,自己最熱愛的事業始終沒有變——傳媒和IT。

“我是一個很貪玩的人,我喜歡在我鍾愛的行業里去發展。IT和傳媒這兩個行業對於我來說,除了是我喜歡的,也是我應該做的,而且它們還可以賺錢。”在資本市場中跌爬滾打近二十年的于品海,在現實和理想之間似乎已經可以做到很好的平衡。

“為什麼說這兩個行業應該做呢?因為它們都可以改變一些東西。”于品海看重的始終是這一點。做傳媒的時候,于品海旗下的電視台曾經是全球第一個報導鄧小平去世訊息的傳媒;做電子商務的時候,于品海旗下的電子商務銷售代表可以讓更多人知道,電子信箱到底有什麼用途。

“但是現在中國傳媒行業有很多政策上的限制,所以我現在主要精力放在IT業。”于品海頗有點無奈地解釋。

現在的于品海,把很大的熱情放在了中國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上。中國數碼控股的中企動力集團(下稱“中企動力”)是于品海在內地發展IT產業的平台。

比較極端的例子是,有時候,他們會給一個賣豬的專業戶建設一個網站;更早的時候,當商務代表向客戶銷售電子信箱時,客戶會說:“我在家裡牆上掛一個,辦公室掛一個,再送朋友一個。”那個時候,客戶根本不清楚電子信箱到底是什麼東西。

而這些人群,就是于品海認為中國本土真正的中小企業客戶。

做好與IBM鬥爭的準備

于品海的中國數碼集團,4月底剛剛完成了IT戰略整合,把中企動力作為IT發展的重要力量。而中企動力本身的定位,則是和中國本土中小企業一起成長的“IT套用服務運營商”。

“不是簡單的渠道商,我要做的是IT套用服務運營。”于品海非常重視“運營商”這個概念。要做真正的運營商,于品海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擴大營業網路。為了打造運營概念,到目前為止,中企動力已經積累了將近7000人的隊伍,在全國各地擁有60多家分公司,而且,于品海還計畫把這個網路繼續擴大。

“我們的分公司要開到500家。”于品海認為只有做到足夠多的分公司和營業點,才能真正為中國的中小企業市場服務,做真正的“運營商”。

儘管中企動力目前來看只是一個年銷售額不到5億元的企業,但是于品海的心目中,他在做的事情是與IBM、SAP一起爭奪中小企業市場。

“在我們公司開會的時候,一聽說有幾十萬的大單,我們不怎么喜歡聽的,我們只聽那些8000元、1萬多元的單子,超過2萬元的單子就算是大單,而這大單占我們公司3%都不到。”于品海試圖強調,他們關注的是中國本土真正的中小企業,“把心思放在一個10萬元的大單上,我可能不見了100個1萬元的單子,所以我寧願不要這個10萬元的大單。”

于品海認為,目前這些跨國公司在中國做的所謂“中小企業市場”,仍然是中型的企業市場,跟中企動力的客戶對象仍然有很大的差別。

但于品海也清楚地看到,今天中企動力和IBM、SAP的客戶不是同一批,但是三五年之內,這場和IBM、SAP等巨頭的仗一定開打。“我們預備了很多錢,就是為了打IBM、打SAP。”于品海躊躇滿志。

“我們現在做中小企業,公司跟著中小企業的發展慢慢走,不要早他們很多,只要早他們一步路就行。”于品海這樣說,“當我現在的客戶10年後能給我100倍錢的時候,我希望它還是我的客戶。”

關注Google也關注聯想

在於品海的視野里,任何IT業界的事件都是他生存的環境,從Google的贏利模式到聯想收購IBMPC,于品海談起來都是興致勃勃。

可能就是于品海這樣的思維方式,才可能在行業發展中把握住準確的脈搏。

“Google公司為什麼能如此成功?就是因為它打破了傳統大企業和政府占主導地位的網路廣告模式,讓全世界所有的小企業都可以用它來賣廣告,它就占領了這個市場。”對於Google贏利模式的關注,使于品海下定決心要在中國的中小企業市場中掘金。

對於聯想的收購,也是一個讓于品海興奮的訊息。

“當然,我不是他們的股東。”于品海笑著解釋。聯想收購IBMPC訊息傳出的那個晚上,于品海說他在北京,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打電話給同事說,明天做個報告出來,解釋一下聯想為什麼要收購,對公司的影響有多大?

“為什麼這樣做呢?我覺得聯想收購IBMPC可以改變全球PC行業。我相信聯想可以實現這一點。”于品海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如果PC的價格降低,那么全球PC使用環境完全不一樣,更多的人可以使用電腦,電子商務環境也就可以發生很大的變化。”

而按照于品海對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了解,于品海覺得今年有個比較大的變化:“電子商務市場已經經過了客戶的培育期,現在的客戶需要更好的解決方案來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 (沈娟)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