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仔回鄉創業的四種形式

有資料顯示,在中國現有打工一族中,有近15%的人計畫回鄉辦企業,有近30%的人有回鄉當個體戶的打算。在這股思潮的影響下,當年告別家鄉出外打工的年輕人,紛紛返鄉,把自己以往積累的積蓄和智慧投入到全新的事業中。

今年三月以來,記者深入江西、湖南、四川等地農村採訪,發現年輕人返鄉的創業熱潮熱浪襲人,一個個新鮮的涉及製衣、紡織、電子、家具、建築、裝飾、食品等工商企業在鄉鎮撲面而來,不僅為當地注入了現代化的氣息,而且還大量吸納了農村剩餘勞動力。調查中記者發現,農村的年輕人由從他鄉打工仔身份轉向老闆角色,大致有獨資、合資、外聯、轉移等四種形式。打工族走上創業路,由此崛起的“打工仔經濟”被當地百姓所津津樂道。

外聯、轉移式

除了獨資、合資開創自己的事業外,在廣大回鄉創業人群中,還有外聯、轉移兩種形式為大家所認同。外聯式創業是指創業者通過引進外界的資金和技術,回鄉自主經營。湖南省益陽人湯洋在深圳打工多年後,引進到了台灣飛躍機電公司資金50多萬元,回家鄉長沙投資辦起了騰達機電貿易公司,代理銷售飛躍及國內外知名企業的機電產品。和湯洋不同的是,另一名湖南青年龐春生則走的是另一條創業之路,龐春生把自己的資金注入到了一家名叫冠達紙品廠的名下,成為人家的一名小股東,然後回到自己家鄉開起了紙品加工廠,由廠方負責原料和銷售,自己只管生產。龐春生說,這種創業形式,我覺得負擔不是很重,我只管生產這一個環節。雖說不負責企業的全程管理,但企業做決策時他還是要參加的,年底分紅也總少不了自己的一份,“我覺得這樣和做老闆差不多!”龐春生如是說。

因為家鄉有政策支持,原來在廣東已經有了自己的三家小飯店的張復生,把這份產業全轉讓給了當地人後回家創業了,在家鄉,他投資30萬元,在市區開了一家上檔次的酒樓。張復生這種回鄉創業屬於轉移式。他說,“轉移自己創業的目標,回到家鄉創業,和在外地比,有許多優勢,一個是人際關係熟悉,一個是各種成本也會降低。”現在他的酒樓成了當地舉辦各種宴請的重要場所,“市長區長是我們的常客。”張復生意得志滿。

創業是許多年輕人的夢想,今天我們為人家打工,明天誰不想自己給自己做事呢?談起創業,現在在北京某公司打工的宋潮勇說:“打工的日子是艱難的,為了那么一點工資,我們超負荷地為老闆做事,我什麼時候能自己做老闆呢?這似乎是一個遙遠的夢,靠現在一月一月的存,那要等到什麼時候啊!”

自己創業不是夢。其實當你離開家鄉到外地闖蕩時,就是懷惴著一個夢的,這是你為夢起程的第一步。當你在經濟較發達地區經受了各種洗禮、走在了這個時代的前面後,你就會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轉變自己思想觀念,進而有更大的動力去為自己創業作好各種準備。去努力去圓自己的創業夢吧,當你具備了各種能力時,你回頭好好審視自己的家鄉,你就會發現家鄉其實也是一塊寶地,那獨特的資源、那廣闊的市場,那廉價勞動力,那熟悉的一山一水,何不是你創業的首選呢?

獨資式

湖南安鄉青年周平,1994年民辦大學畢業後到廣東一個花廠做管理工作,由於工作認真,能吃苦,不到兩年時間,就升到了副廠長的位置。在廠里他虛心學習,不僅掌握全部工藝流程,而且還初步學到了一些進出口方面的外貿知識。三年後,他不顧老闆的極力挽留,辭去了月薪5000多元的副廠長的職位,告老回鄉,投資近五萬元自己做起了一家名為前進的花廠老闆。在家鄉,創業的條件並不差,他認為,首先人力成本不高,請周圍的農村婦女插花,一月給她們開300元她們就很高興了,因為她們同時還可以照顧到家裡,用晚上的時間多些。事實也是如此,周平開廠一年多來,花在25位周圍村民身上的工人工資還不到三萬元,而當年實現銷售近十萬元,可謂實現了創業的開門紅。周平還認為隨著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庭插花會越來越受歡迎,而且現在的市場環境很好,公平競爭,自己廠里生產的花同樣可以拿到市裡的商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