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創業青睞新興產業

團隊型回歸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將原有團隊帶回國,在不損傷原有運作基礎之上快速進入國內。一種是回國前相約組團,利用各自的專業優勢、行業背景,組成一個新的團隊,他們的戰鬥力比起單獨上岸的海歸顯得更強,企業發展速度更快。

寧波激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落戶在浙江寧波留學生人員創業園,團隊以張彥和金亞東兩位留學歸國博士為核心,就屬於回國相約組團創業的代表。這家公司從事液晶顯示器光學薄膜的研發和生產。

XX年1月,寧波激智剛成立的時候,只有30人,銷售額只有30多萬元。XX年,激智的銷售額就突破了1000多萬元。張彥預計,今年的銷售額將達到1億元左右。去年,激智在全國各地上報的100餘個創業團隊中勝出,成為國務院僑辦重點推薦的30個華僑華人創業團隊之一。

張彥擁有十五年以上在材料學科的從業經驗和多項國內外專利,並且是國家第一批“千人計畫”名單的入選者;金亞東曾在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和美國陶氏化學公司(Dow Chemical)擔任亞太區技術經理和技術總監;而另外兩位負責生產的同事原先也是美國通用電器公司的人員;銷售負責人則是原來美國客戶公司的研發人員,“因為他原來是做研發的,對我們的產品有非常專業的了解,大大促進了我們的銷售。”張彥告訴《浙商》記者,公司六七成主管都是新材料行業的專業人才。因為大家曾經是同事,彼此對公司的市場定位、運作思路都很一致,因此少了很多人事摩擦,多了合作的默契。

“每年創業中心舉辦的中國科技創業計畫大賽都會吸引不少海外人才。XX年寧波留學生創業園就吸引了25個海歸項目,但發展最快的還是團隊型的海歸創業者”, 寧波市科技創業中心企業發展部副部長阮明告訴《浙商》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