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職場人如何“轉型”

轉型,也許是每個人都逃不掉的命運。而在XX年,轉型會降臨在更多人的頭上,經濟結構轉型、產業環境改變、職業規劃意識的甦醒等原因都在催促人們思考轉型,面臨轉型,解決轉型。向陽生涯認為,轉型是個人職業決策行為中風險最大、成本和代價最高的一種,稍有不慎就可能對職業發展造成震盪,甚至帶來職業生涯的斷層。本期內容,和大家一起關注三類不同類型的轉型。

一、被裁後,被迫轉型

金融危機的後遺症就像趕不走的霧霾,XX年底,基金、證券、手機、光伏、製造業等行業又開始紛紛裁員。大環境的起伏跌宕,總是讓職場上的片片小舟陷入狂風惡浪。

Alex是某基金公司的金融產品銷售。前幾年形勢好時,他賺了點錢,比一般的銷售風光得多。而今年,情況很不樂觀。受到行業勢態波動的影響,公司傳出了裁員的訊息:年底契約到期的人,都不再續約。這對Alex來說就是一個晴天霹靂,原本穩定、平靜的生活瞬間失去了方向,他不得不思考未來的打算。

本想在基金行業中另謀高就,可現在是整個行業都在波動,又臨近年底,招人的公司很少,有些公司去了也不靠譜。自己到底還能做什麼?轉型,成了被逼無奈又不能不面對的課題。

近年來,每當某個行業遭遇動盪,向陽生涯就會接到很多該行業職場人的求助電話,希望CCDM職業規劃師幫助他們跨行業轉型,以減少轉型對發展和生活帶來的衝擊。XX年伊始,這些正經受波動的職場人,更是日以繼夜的思索著轉型一事。

二、立足職業規劃,主動轉型

Helen畢業後在一家出版社工作了一年,這份工作是父母托人幫忙,她還進了編制,成了有名有份的“正式員工”。可工作的一年裡,Helen越來越找不到上進的動力,每天都在重複著同樣的工作內容,牴觸的心理越發強烈。讀書時她最喜歡的是畫漫畫,原本以為進出版社能和圖書打交道也算不錯,可進來後才發現完全不是那么回事。Helen想扭轉局面,去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於是毅然辭去了出版社穩定的工作,費盡千辛萬苦應聘到上海一家卡通設計公司。一年後,Helen在設計工作上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她做得如魚得水。雖然後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她很慶幸當初勇敢放手一搏。

從向陽生涯積累的案例資料可以明顯看出,過去五年來,國內職場人從被動接受職業規劃到主動思考個人職業規劃、主動與職業規劃師探討職業發展;從將信將疑到積極學習,從被動就業到主動擇業,都預示著國內職場人已逐步邁向主動規劃、主動掌控自己職業發展的時代,XX年轉變還在進行中。

三、事業單位轉制,積極轉型

Bruce在報社工作了四年,工作雖然辛苦,但有事業單位編制,福利不錯,他才按住性子,老實埋頭幹活。可現在這碰上事業單位改制的事兒,報社上下都議論紛紛,“沒有編制了,感覺就像沒保障,福利也不像過去那么豐厚,這以後可怎么辦啊?”資源豐富的記者、編輯都紛紛另謀出路,也有部分人“死守陣地”。Bruce看著大家都分頭行動著,心裡也有很多想法。如不是之前掂量著這是一份體制內的工作,這辛苦、錢少、東奔西跑、頂著各種壓力的“新聞民工”的生活,其實早就想結束。這次的轉制,也算給自己另謀出路的一個契機。XX年,他希望自己能有個全新的開始。

XX年3月23日出台的《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了事業單位改革的總體目標和階段性目標:XX年至2024年,在清理規範基礎上完成事業單位分類,部分轉為企業或劃歸政府行政機構。邁入XX年,更多的事業單位將相繼進入轉制流程。改制大大削弱了“事業單位編制”這一曾經固若金湯的保障,讓不少人慌了神。未來的保障少了、不確定越來越多,該何去何從,成了最大的難題;而本來甘願當“溫水青蛙”的人現在則紛紛主動出擊,謀求新的發展。

專家建議:

變動中抓機會,轉型中謀發展

任何時代的人都逃不過大時代變遷對個人發展和生活的影響。大環境的變化,是個人難以駕馭和掌控的,唯一的辦法是勇敢調整自身的步伐順應發展。XX年赫然眼前,轉型近在咫尺。變動,帶來了全新的機會,更要面對新的矛盾和風險。向陽生涯首席職業規劃師洪向陽提醒各位在轉型中要特別注意以下三點,減少風險,提高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