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辭:打擊你的職場誠信

“想離開,是因為覺得自己有能力,不甘心。”小譚說,“對工作環境或者工作內容不滿意,就不想浪費太多時間,反正自己還年輕,總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

專家支招

“閃辭”前不如想辦法解決問題

“閃辭”有很多原因,通常情況下,有些是理性的,有些是感性的。“我尊重基於理性原因的辭職,因為這些辭職者是經過綜合評估的,的確由於一些‘不可調和的矛盾’已經不適合繼續在這裡工作下去,這些理由也是可以為很多用人單位理解和接受的,比如身體原因、家庭原因、繼續學業原因以及發展地點變更等等。”趙爭說。然而,她表示,“閃辭”畢竟有一定的突發性,所以即便提出,也要儘可能站在對方立場考慮,將辭職可能帶來的不利效應降低到最小。最直接的就是工作交接,如果能早點告知單位做好準備,同時自己也要保持善始善終的工作態度,不因為準備離開而變得事不關己,拖拉消極,那么,這樣負責的舉動會給HR和主管留下“很職業”的印象,幫你在業內傳遞一個好的口碑。而且這樣友好地離開,也讓自己的心情不會受影響,為下一份工作的開展做好鋪墊。

仔細分析“閃辭族”所說的離職原因,你會發現仍是個人原因居多,另外就是沒想過工作是否適合自己就上班了,後來發現有一點“不好”就不願意再繼續待下去。也有一些人是因為人際關係問題,選擇逃避。趙爭認為,“閃辭”者大多年紀較輕,這群人可能在心理上還沒很成熟,又比較敏感,不太適應職場生活,隨著年齡增長,心態會變得更加平和,看問題也會較最初更包容,“閃辭”的理由就有可能被慢慢“消化”掉,穩定性也就會逐步增強了。因此,她建議職場新人們凡事三思,多想幾個解決辦法,多給自己留點時間,有時候堅持一下,後面成功的機會就會多一些。“回頭看看,當初自己的意氣用事真的沒什麼大不了。所以,換位思考是個不錯的方法。”趙爭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