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職業生涯規劃範文

目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企業,為招聘和留住優秀員工,都會宣稱自己如何考慮和保護員工的切身利益,尤其強調其如何為員工職業生涯規劃,並為之提供相應的培訓。但以下兩個實例,使人們不得不對此予以反思。

實例一:一個大型的高檔購物商城在其成立十周年之際,與很多員工解除了勞動關係,為了消除其行為可能造成的影響,在一些媒體上,公司大力宣傳如何為不同員工提供詳細解讀職業生涯規劃,使得被終止勞動契約的員工提高了求職能力,而不會因本企業與其終止勞動關係長期處於失業狀態。但從人力資本使用上分析,在該企業工作了十年的員工,其經驗資本價值是比較高的,同時,降低價值的因素比較少,所以說,該企業的這一行為,對企業的損失是巨大的。那么該企業為什麼還要與這么多員工不再續簽勞動契約呢?只有一個理由,就是怕與這些員工簽訂無固定期勞動契約,再辭退員工時,將給更多的補償。

實例二:一家跨國公司有著極其豐富的企業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經驗,並以能為員工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同時又提供相應的培訓而自居。在這個企業的技術研發部門,有一位技術水平較高的工程師,是公司的技術骨幹。從工作上來講,他只是熱衷於技術開發工作,沒有絲毫想從事管理的意識。因此公司組織的有關提高管理技能的培訓,對這位工程師來講失去了意義。他自身沒有參加的要求,公司也就沒有考慮給他安排這類的培訓。兩年以後,這位工程師開始感覺不平衡了。其他工程技術人員,享受著公司為其提高管理及技術水平所要支付的培訓費用,同時還占用上班時間。經過思考後,這位工程師向公司的培訓部門提出了培訓需求,因其喜歡繪畫,要求公司在該方面為其提供相應的培訓機會。公司負責培訓的部門在拿到該員工的培訓需求後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上述兩個例子促使我們思考:企業與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到底是一種什麼關係呢?

前面介紹的第一個例子,企業為什麼不再與大部分員工簽訂勞動契約?只有一點,害怕員工簽到無固定期的勞動契約,一個不惜放棄工經驗資本的企業,又如何可能根據每個員工的不同特點而為其設計職業生涯規劃,並為之實施培訓呢?而從第二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企業對員工所實施的培訓,首先是以企業需求為前提的,當員工的需求與企業的需求不相吻合時,企業就不願意為員工的個性需求提供培訓的機會。

那么,企業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到底該如何進行呢?

一、確認職業生涯規劃
當人們進入社會初期,對職業的選擇,有很大的成分是受周圍的環境以及所學專業影響的,他缺乏左右周圍環境的能力,所以在此期間,員工工作的選擇不能算是職業規劃的一部分。因為,職業生涯規劃書應該是由員工自己決定,或者是由員工的自身職業特質決定的(職業方向定位測評,幫你了解自身特質)。這段時間應該是為職業生涯規劃的設計積累素材階段,即發現自身特質的階段。職業生涯規劃在這段時間內,還沒有真正開始,也沒有辦法開始。因為在職業生 職業生涯規劃範文中起決定作用的員工自身的愛好和特長,是他們正確的職業方向,這時的員工還不能確定或者根本不知道他的愛好與特長,還沒有明確自己的職業方向。

在員工發現了自己的愛好以及特長,明確了職業方向後,職業生涯規劃才算真正開始。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充分發揮體現員工自我優勢,由員工的自身特質優勢來保證,否則,職業生涯規劃就失去了意義。

職業生涯規劃是需要實踐檢驗和不斷完善的。隨著人的不斷成熟,其興趣愛好也更加準確,同時也有可能出現變化,技能特長也得到更加完善而趨於精細,職業生涯目標也就由此可能發生轉移和變化。

二、企業在員工職業生涯規劃中的主動地位
企業的經營目的是利潤最大化,而其實現的條件在於企業中每位員工工作效率的最大化,影響員工工作效率最大化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員工的職業愛好與身體特質,而這兩個因素恰恰就是影響和決定員工職業生涯的兩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