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職業生涯管理的幾個問題



3.成年人的生命發展理論 根據人們通常的思維模式,成人期,尤其老年期,是走下坡路的同義詞。在“年輕吃香”的文化中,認為成年人的體力、智力、感官功能都已退化的看法也不足為奇。但也有些發現對此提出質疑。例如,雖然成年人的生理機能的確在不同的方面有所下降,這種下降卻是逐步的,一直能持續到成人期的晚期。智力方面也有相似的現象。此外,儘管很多歲數較大的人的某些感知能力(如短期的記憶、速度)確實降低了,以知識積累、經驗、智慧為基礎的才能在成年期卻仍然在繼續發展。

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erickson)是最早對生命發展這一問題進行研究的學者之一,同時,他也最有影響力。他認為:人的心理發展共有8個階段。(1)嬰兒期,基本信任或不信任;(2)1歲~3歲, 自信或害羞、懷疑;(3)4歲~6歲,創造或搗亂;(4)7歲~11歲,自立或自卑;(5)少年期和青春期;(6)青年期, 親和或孤僻;(7)中年期,多謀善斷或故步自封;(8)成熟(老年)期,樂天知命或怨天尤人。

埃里克. 埃里克森對人生和職業發展的研究有兩大貢獻.第一,他提出了人生各階段的基本次序,我們人生中重大關頭的關鍵問題都依此閃亮登場.雖然每個時期的“成功”不能保證一勞永逸地消除矛盾,但“早期階段的失敗會影響到後面階段的整個發展”。第二,他區分了成年期發展的3個關鍵使命:親和力、多謀善斷、樂天知命。如我們即將看到的,這幾個使命與我們對職業的理解有著明顯的關係。

丹尼爾·萊文森(d. j. levinson)是對成年人生命發展進行研究的另外一位學者。為使我們理解人生的發展,若干學者已經作出了寶貴的貢獻。而對我們理解職業的發展,丹尼爾·萊文森及其同事的工作更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丹尼爾·萊文森的研究小組與40位美國出生的35到45歲之間的男性,45名35到45歲之間的女性進行了面談後提出了他的看法:人的生命周期有4個時期:成年前、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每個時期都由穩定期和轉型期交替組成。

三、職業生涯管理測評理論
帕森斯人職匹配理論:帕森斯提出的人職匹配理論,是最早的職業輔導理論,他認為,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格模式,每種人格模式的個人都有其相適應的職業類型。人職匹配分為兩種類型: 1.因素匹配:例如需要有專門技術和專業知識的職業與掌握該種技能和專業知識的擇業者相匹配;2.特性匹配:例如,具有敏感、易動感情、不守常規、個性強、理想主義等人格特性的人,宜於從事審美性、自我情感表達的藝術創作類型的職業。人職匹配理論強調個人的所具有的特性與職業所需要的素質與技能(因素)之間的協調和匹配。為了對個體的特性進行深入詳細的了解與掌握,人職匹配理論十分重視人才測評的作用,可以說,人職匹配理論進行職業指導是以對人的特性的測評為基本前提。它首先提出了在職業決策中進行人——職匹配的思想。故這一理論奠定了人才測評理論的理論基礎,推動了人才測評在職業選拔與指導中的運用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