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範文



金融專業畢業生就業去向 從近幾年就業情況來看,金融學專業畢業通常有這樣幾種將趨向:


一、商業銀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駐國內分支機構。


二、證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三、信託投資公司、金融投資控股公司、投資諮詢顧問公司、大型企業財務公司。


四、金融控股集團、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租賃、擔保公司。


五、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


六、中央(人民)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這是金融業監督管理機構。

七、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


八、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通常為保險方向。


九、國家公務員序列的政府行政機構如財政、審計、海關部門等;高等院校金融財政專業教師;研究機構研究人員。


十、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證券部、財務部、證券事務代表、董事會秘書處等。

相關分析:1998年以來,由於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家高度重視金融體系的安全與穩健發展,對於金融業從業人員的素質提出了較高要求,由此,銀行及相關證券、保險等行業管理機構加大了對金融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開啟了在國家統一分配製度打破之後的新一輪對金融專業大學畢業生、研究生的增量需求,金融行業監管部門的人才舉措,影響著所轄行業內的商業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加大了對金融專業畢業生的需求。

一、進入行業監督管理部門做金融官員,對於金融研究生而言應是首選。首先,中國金融學是立足於總量經濟學,基於金融市場巨觀調控,專業套用較易入手,政策把握比較到位;其次,在行業管理部門做上三五年再入行到實踐機構至少能給箇中層以上的職位。其局限在於:要進入這幾個行業主管部門難度較大,可能還需要背景依託,本科生想進較難,除非本人確實非常優秀。

二、進入國有四大商業銀行是很好的選擇。具備一定的銀行業從業經驗、專業背景,到股份制商行或外資銀行駐華機構的可能性會增大。我的幾個大學同學起初就是投身於國有四大行中,在城市股份制商業銀行迅速發展起來之後,紛紛跳槽,並成為城市商業銀行、股份制商行的中堅力量,很多成為中層管理人員,少數成為高層領導。城市商行、股份制商行的靈活務實、不論資排輩的幹部任用方式,使得四大行成為其專業人才的“黃埔軍校”,至今這種情況仍在延續。雖然國有四大行有一些遺留的官僚積習,但其穩定的收入,較輕的壓力,較高的福利水平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尤其對於女同學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建議對四大國有商行感興趣的朋友把專業方向集中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國際金融、貨幣政策等方向上。

三、政策性銀行如開發行、農發行亦是較佳選擇,但其工作性質類似公務員,金融業務並不突出,是靠政策吃飯的地方,對於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益處相對於行業監管部門、商業銀行來說還是較弱的,若想在金融領域成一時氣候最好不要選擇這樣的單位。不過目前這類單位的工資水平待遇等比商業銀行好,而這也成為吸引畢業生眼球的亮點所在。

四、證券、信託、基金這三家均是靠風險管理吃飯的,存在行業系統風險因素,但一旺俱旺,賺錢相對較易,短期回報較高(風險亦大),且按真正的企業管理機制運行,如果想在專業方面有所發展,有所建樹,在這一行業做是極佳選擇,很多基金經理、投資銀行經理人員都年薪過百萬。難點是學歷要求在逐步提高,最低要求碩士學歷,相對於銀行等金融機構其個人投資管理、金融運營能力要求更高,如果對這些行業有興趣,可以選擇證券投資、金融市場、金融工程專業方向,如果是學財務管理、法律碩士專業(本科是金融經濟)的,這也是不錯的選擇。最近信託業重新崛起,對於金融專業以及其他專業的畢業生來說又添一新的選擇,而其大投行的操作方略,又使其在人員使用上奉行“精英路線”,在投行業有一句話是“公司百分之八十的利潤是不到百分之五的員工所創造的”。上述三家當下用人思路是積極“挖角”,在金融行業內人員流動性最強的當屬這三家。有志於風險管理、終日奔波、常年胃痛、居無定所的“精英人才”不妨選擇這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