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歸國海歸職途亂 三步邁上高薪路

GRACE最近睡眠很差,從澳大利亞回國已經大半年,但找不到方向。

GRACE讀的是2+2的本科學位。就是那種中外合作辦學,前兩年在國內,後兩年在國外,說起來也算個“小海龜”。不過GRACE自己的定位很清楚,剛剛畢業,沒有工作經驗,在就業形式嚴峻的上海,GRACE做好了從零開始的準備。

Grace首先在一位親戚關係的幫助下,歸國後沒多久就在一家軸承公司任職銷售主任。

學工商管理的Grace明白,銷售主任已經是個不錯的開始。初涉職場的Grace工作並不敢怠慢。

然而公司其實只是一個私營公司。這樣的公司通常希望用最低的工資,最小的成本換回最勤勞的員工。雖然承諾了銷售的提成,但底薪卻低得不足以支付一日三餐。公司只扔給Grace一本電話黃頁,接下來就要Grace一個個打過去,一家家登門拜訪。經理是老闆的親戚,國企機關里出來的,沒有實際銷售經驗,只有滿腹經綸,遇到問題,GRACE不知道該怎么辦,經理也只能背些教條。

Grace咬牙做滿了三個月,終於放棄。

遞交辭呈後,Grace正式開始了投簡歷——等待——再投簡歷+偶而的面試的漫長的循環過程。

因為奔波得太辛苦,加上沒有成績,GRACE心理補償地想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比如行政等。其中一家面試的是一家著名的化妝品公司。應聘職位是行政助理兼前台Grace以為,以自己本科生和兩年海外求學的經歷,這個初級職位應該不在話下了。然而,等了一個星期,Grace沒有接到電話。而其他的一些簡歷甚至根本石沉大海。

Grace一直苦苦想不通,自己的門坎已經一降再降,可這職場之路為何越走越有迷途難返之感?GRACE走進了向陽生涯諮詢機構尋求專業職業規劃師的幫助。

職業規劃專家透析:

癥結緣自盲目的“求職線”繞成的“職場心結”

在Grace手中,如同有很多條線,這許許多多條線,就是Grace面試求職的各種公司,這些線糾結到Grace的手中,沒有頭緒,讓Grace也理不清哪個是連在自己身上的那一條。

最初的一根線的糾結,緣自私營小公司的通病。因為沒有有力的資金支持,小氣、沒有遠見的老闆都會希望用固定的人力資本部分地替代推廣成本。所以,用足並榨乾銷售人員就不足為奇了。可對於銷售新人,最需要的是正規、系統的培訓。

第二條線的纏繞,不免愈加心急。工商管理的本科生,有海外留學經歷,應聘前台兼行政助理,並不一定大材小用,可是Grace沒有考慮到這個職位的發展方向是行政。而以Grace的性格和第一份工作經驗,很難讓應聘公司相信她在這個職位上的穩定性。

解開心結三步曲

第一步,“順藤摸瓜”,總會摸到“瓜”

所謂順藤摸瓜,無非是想追根溯本,找到“職場心結”的癥結所在。既然解開結,需要理清頭緒,那么不妨順著自己求職的線索,一步一步回溯到自身求職的初衷。 Grace,本科專業管理學,曾經老師也根據她的性格和表現認為她適合做銷售類工作,再加上第一份工作中的銷售經驗,正可以使她回溯到了本身適合的專業方向和專業優勢,總會摸到讓你豁然開朗的“瓜”。向陽生涯職業規劃專家根據性格測定證實了GRACE適合的職業方向,建議GRACE重新打造簡歷,將火力集中在銷售和市場類的初級職位上。

第二步,積累工作經驗,自我提升,自我培訓

所謂“瓜”,並非你既成的“果實”。只能說找到了本身就業的初衷和專業特長,或者適合自身的職業方向。找到這樣的方向,求職也有一定的技巧,首先必須工作內容吻合。對新人來說,有良好的培訓,有人傳幫帶,比自己一個瞎闖誤撞要好得多。因此,求職時,更應該看中公司在培訓方面的投入和實力,而不要盲目追求薪水。

Grace第一份工作的不理想之處正在於沒有良好的培訓,以至於打擊了GRACE的自信,讓GRACE對自己的職業發展定位走入歧途。

第三步,精心耕耘,不畏風雨,“種瓜得瓜”

其實,對於職場新人來說,穩定的工作只掌握在自己手中,不管工作換不換,通過學習,不斷積累技能和經驗都可以擁有自己的真正的事業。只要精心耕耘,不畏風雨,就一定會“種瓜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