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大學生就業四大痛苦凸顯

畢業季,同學們一個個離校,寢室已不復往日喧囂。大學生們還未從離別的傷感中掙脫,關於未來的彷徨,關於求職的困惑,種種痛苦又撲面而來。

“畢業了,我們的工作在哪裡”……大多至今還未落實工作的學生髮出這樣的感慨。

據某網站調查,大學生們普遍反應的就業痛苦有十大類前途迷茫沒信心、自我認知偏差大、優勢不明空自卑、職業規劃怎么做、證書滿天考哪個、畢業該往何處去、簡歷亂投沒人理、面試無數沒offer、就業情報太短缺、考研出國前途憂。

痛苦一:職業規劃怎么做

得票率65%

痛苦係數:★★★

某大學XX級學生小李表示去年九月份一開學,學校就為大一新生開設成才講座並引導他們為未來做職業規劃。通過職業規劃來了解自己的專業,認識自己的性格,選擇更合適的發展道路,這固然是好事,可是小李上了一年的課程,依舊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模糊。小李說,“老師在講台上侃侃而談,可是我依舊不知道如何準確定位自我,關鍵要做出一份適合自己又現實可行的職業規劃,將原本模糊的理想變成逐漸清晰的計畫並落實到行動中去,我對具體的操作步驟不清楚。”

據悉,在國家和學校的倡導下,目前許多高校都開設了職業規劃課程,但是很多都是由輔導員或者非職業規劃專業的老師擔綱上課,其效果一時未盡人意便可想而知。

痛苦二:面試無數沒offer

得票率89%

痛苦係數:★★★★★

上海大學大四畢業生張曉敏最近比較煩。如果說面試機會少,沒有拿到offer也就罷了。可是張曉敏細數,自己的面試機會,也不算少了,四個月來經歷了15次面試,可是現在還是一無所有。兩次公務員面試,她都做了準備,筆試過線後,又準備了很久,把面試的書背得很熟,面試的時候自我感覺也不差,可是周圍很多同學都考上了,卻只剩她一個人。其餘的面試,她每次回來都總結經驗,感覺自己也在進步,但面試完了總是杳無音訊,屢敗屢戰,屢戰屢敗。

身邊的同學勸慰她說還沒有遇到合適的,可是張曉敏覺得自己試錯了這么多回,一個輪迴過去了,真命天子也該出現了吧!“經歷了無數次焦慮不安的漫長等待,充滿忐忑的面試均以失敗告終,我簡直痛苦極了”。

痛苦三:證書漫天考哪個

得票率85%

痛苦係數:★★★★

大四學生小陳是有名的“考證專業戶”,他所學的動畫專業就業形勢不樂觀,為了增加就業的籌碼,他開始不停地參加各種職業資格考試。他的證書從英語四級、計算機二級證、報關員證、文秘資格證等普通職業資格證到諸如aia(國際會計師)、cfa(註冊金融分析師)等高級證書共有十幾種。可小陳仍然對職業危機感到焦慮不安,甚至時常夢到因缺少證書而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

現在,他依然馬不停蹄地參加各種與所學專業有關或無關的考試,各種學習班幾乎占去周末的所有時間。“你可能沒去了解過大學生培訓和考證市場,這兩年可是急劇升溫。當前,除了法律、會計、醫療、編輯、教師等行業要有執照才能執業,現在包括金融業、信息業、房地產業、餐飲業、美容業等也都要執照才好入門。但是那么多證書,大學英語四六級、劍橋商務英語、全國計算機考級、國語等級、雙學位、人力資源管理師、導遊證、駕駛證等……考也考不完啊!”

痛苦四:畢業該往何處去

得票率74%

痛苦係數:★★★★

畢業於普通院校的小劉近期轉戰於各大招聘會和網投,參加一場又一場的面試,可卻毫無收穫。名校才子的鋒芒讓她黯然失色,招聘單位的過高要求讓她不知所措,父母殷切期望更加重了她的負擔,原本躊躇滿志的小劉對於前途感到一片茫然。

選擇考研還是就業?小劉說,萬一沒有考上,那就得選擇去工作或明年繼續考。去工作,意味著面臨的就業難問題一樣沒有解決;繼續考哪怕考上,也可能又是一條永無止境的茫茫路,只是茫然失措地開始兩年半的研究生生活,會不會和4年本科一樣,在學校中全日制學習,碌碌無為,卻並沒有增強自身競爭力反而與社會脫軌?

面對繼續找工作或是考研,小劉痛苦著,猶豫著:“你知道我有多糾結么?一來想早一步進入社會,為家裡分憂解難,離開象牙塔的庇護,獨自經歷風雨;二來又面對招聘單位的高要求望而卻步,不甘心目前的定位,或將考研作為緩衝就業壓力的手段;三來還想過出國,可是時至今日,海歸越來越不是一份完美前途的保險”。

專家建議:

在校生應未雨綢繆早做職業規劃

即針對自己的職業傾向和性格能力,了解自己的優勢及不足,給自己制定長遠的職業發展目標,將其分解為中期目標和短期目標並根據變化的現實和自身及時調整;知己知彼,就業形勢瞭然於心。

了解自己的個性和優勢,並適時推銷自我,了解社會需求和就業形勢,通過傳媒、人際等渠道擴大訊息渠道,防止因訊息閉塞而錯失良機。

看準方向,按照計畫,心中有數,充電學習一刻不停。只有這樣,大學生們在畢業季時少一點痛苦,華麗變身職場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