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應現在開始綢繆,熱門專業不靠譜

寒假對於高三生來講,是打個盹就開戰的攻尖階段。在這樣的緊要關頭,杭州蕭山中學、蕭山第三高級中學還組織學生,聽了一場講座——《理性填報高考志願》。主講人是《理性填報高考志願——高等院校專業參考》一書的主編,前平湖高考文科狀元、浙江大學杭州校友會副秘書長顧東東。

現在就開始講解高考志願的填報?很多學生、家長都感覺早了點。顧東東很感嘆:“這和中國考生的整體狀態有關係。考試前,大家只知道埋頭攻考題,兩耳不聞界外事;考完了,才忙不迭地想專業的事。”

中國的考生,把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短的時間裡做,怪不得一到高考季,《1小時搞定高考志願》之類的書籍就俏得不得了。顧東東認為,這是很大的誤區,專業選擇的考慮時間,甚至應該提前到高中分文理的時候。在寒假,抽點時間了解各個專業所學的內容,對個人整體規劃不無裨益。

文科生:學校重於專業

理科生:專業重於學校

文科學生學的專業里,有很多是“萬能膠”。比如中文專業,貌似畢業生做什麼工作都能搭上邊。但要真的“黏住”好工作,並不容易——因為你會做的,理科生也會。但遇到技術性強的工作,文科生就不能做了。所以文科生在“專業與學校”之間的選擇上,可以更偏重學校。在同等條件下,名校的牌子,可以更好地幫助你突圍。

而學理科的同學,則應該更注重強勢專業的選擇。理工科的學科,專業壁壘相對高很多:有的專業知識,你會,別人輕易學不會,你的這個優勢領域,別人就攻不進來。換言之,跟你搶飯碗的人就少。

填志願前

務必搞清到底學些啥

專業的名稱,有時候並不能如實地反映出專業學習的實質,甚至可能會和專業名稱南轅北轍。但是學校在其專業介紹中,並沒有具體說明,這會造成很多考生“吃藥”,並在隨後的四年不甚煎熬——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社會的公共教育資源。

顧東東舉了個例子,華東理工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一個學生,高中時,在理科班學習的他,化學學得很不錯,但物理和數學比較弱。所以,在填報高考志願時,他義無反顧地報考了化學工程。

事實上,化學工程專業是建立在物理和數學基礎上的。這類“物理、數學不咋地,高中化學還可以”的學生,在化學工程專業是很難生存的。因為中學的化學科目更偏文,相對數學、物理來說,記憶的成分較多。

熱門專業不靠譜

服從愛好最重要

千萬不要為了有面子,去衝擊“熱門”——無論是學文、學理,還是選擇專業,都是這樣。

所謂的就業率,只是一個數字。且不說,它背後的真實情況可能參差不齊,它將來的狀況可能急轉直下;而且,數字對個人而言,其實毫無意義。“比如,專業a就業率97%,專業b則是67%,但專業a要學數學,專業b卻不用數學,兩者完全不同方向,兩者比較的價值在哪裡?你找到工作了,你就是100%。”在顧東東看來,“就業熱門”的專業,就跟“君寵”一樣,最不靠譜。

顧東東的一個校友,XX年高中畢業。在這所重點高中里,他的文科學得非常棒。但是因為普遍的輕視文科態度,他放棄了自己的優勢,選擇讀理。結果他高考物理不及格,但還是考了全校第一,可見他的文科強到了什麼地步。但是,在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他再次服從了“熱門”,聽了家裡的意見,報考了it專業。如今,這個曾經的名校高才生,已經退學——他根本不喜歡計算機專業,學不進去。

再比如,中國越來越世界化,小語種報考就大熱起來,不少學生蜂擁去學小語種。“但女生最好別去學阿拉伯語。”顧東東說這是因為“女人在阿拉伯國家是不工作的。”所以,阿拉伯語系的女生不太可能去阿拉伯國家謀差。那么去外交部呢?也不太現實。為了尊重對方國家的習俗,外交部鮮有派女外交官到阿拉伯國家工作的。所以,阿拉伯系的女生也許只能學學何炅,要不留大學教書,書還教不上呢?只好去做節目主持人啦。

借用胡適先生1958年在台灣大學法學院的演說《大學的生活——學生選擇科系的標準》里講到的,選擇專業,就問自己這幾問:我的興趣在什麼地方?與我性質相近的是什麼?我能做什麼?對什麼感興趣?胡適照著這個標準選擇專業,獲得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學位;後來,哈佛、耶魯等全球頂尖大學給他頒發的近40個榮譽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