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行業選擇要有內在連續性

有的人工作了7,8年都難說自己停留在哪個行業,其實行業和個人發展息息相關。如果你選擇了金融,那就意味著幾個人操縱上億的資金;二三十個人操縱上千萬上億的資金,那是房地產行業;幾百人拼死拼活的再乾,只有百萬數量級的利潤,那是生產行業。二十萬的年薪在生產性行業算是高薪,對房地產行業的人才而言只能算是可以接受,對投行而言只算是起步的薪水。選擇什麼樣的行業,就有了什麼樣的發展空間。

在行業選擇上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沒有行業。這是職業發展的大忌,也是最讓人感到惋惜的,但是這點確實是比較容易避免的,關鍵是要有行業的意識。有的人聊起來我乾過多少多少行業,以為這是一個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其實對自己的職業發展並沒有多少好處。我面試中遇到不少的人,在不同的行業作過,但是對那個行業都沒有深入地了解。我們前段時間招聘一個地產的副總裁收到了不少的簡歷,30-35歲這個年齡段,只有很少的人在這個行業擁有超過6年以上的行業經驗,僅從這一點就能夠淘汰很多的人。我在後面會講到職業的選擇,職業的選擇也一定要結合行業才能有更大的發展。即使就財務而言,房地產的財務和物流行業、貿易行業的財務也會有相當大的差異。

剛剛工作的人有時也很難馬上發現最適合自己的行業,但你可以去嘗試,但我建議你的目標是要成為這個行業的專家,無論你是從事技術還是管理。沒有相當年的行業經驗,你很難說了解了一個行業,比如對於行業的慣例、發展趨勢得了解、行業的價值鏈條、各個層面的細節、人脈關係的積累等等都需要相當時間的積累。失去了行業背景,你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要儘可能的在一個行業深入的做下去,儘可能的不要輕易改行,因為這會讓你損失掉很多的積累,但行業不是不可以改,如果一定要改行的話我的一個建議就是行業發展要有一定的內在的連續性。所謂內在連續性就是你以前積累的資源如經驗、技能、人脈等等能夠不斷地得到延續和強化,有一條清晰的連續的軌跡,而不是天馬行空的跳躍式發展。比如一直在一個行業作,或者沿著行業的價值鏈條在不同的企業工作,原來作建築施工的到房地產公司做了工程管理,原來在國際物流企業去做貿易,原來做教師的改做培訓師,原來做建築的改到房地產,等等基本上都是比較可行的轉換。

內在連續性的道理其實很簡單,就是保持你的職業資源的不斷升值增值,而不是把精力浪費在不同的行業,這個道理也適用於我在後面談的職業的選擇。其實職業發展的很多道理和作企業管理是相通的,比如管理中的swot分析、銷售中的4p、戰略制定的步驟等等很多的管理工具都可以拿過來指導我們的職業發展。我一向反對企業作不相關多元化,企業應該聚焦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同樣我們個人也是如此。有的聰明人擁有的能量是10,分散在多個領域,每個領域都不超過5,而我們大家認為得並不聰明的朋友,或許能量只有8,但聚焦在一個領域反而會有好的發展。我有一位大學同學六年乾過十個行業,基本一無所 成,只積累了每個行業不成功的豐富經驗。在高科技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往往一個專業足夠一個人奮鬥一生,在這種分工很細的空間裡我們自己的特長在哪裡?我們立志在哪個行業乾一輩子?你對行業的透徹見解和有所作為令人敬佩和追崇,那你的收入和你的生活才能跟一般人不一樣。

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大家都喜歡往熱門的行業里去,其實現在也存在這個情況。但是冷和熱要辯證地去看,每個行業都有其發展的周期。如果是特別熱,也就意味著到了波峰了,說不定就要開始衰退了,而冷門意味著衰退到底了,徹底沒有希望了,或者處於低谷,開始積蓄力量,要上升了。任何行業本身也會經歷高潮與低潮。行業判斷要看大的趨勢即可,如同投資股票,中間自然會有震盪調整,但真正投資成功的都是堅定的價值投資者,在行業的選擇上我們也要做堅定的價值投資者,一個行業,只有大的趨勢有前景而我們又喜歡,就應該堅定的作者個行業。網際網路出現的時間這么短就已經經歷了2-3個來回,今天成功的絕大多數都是在低潮的時候依然在堅持的企業和個人,那些因為低潮而震盪出局的人固然很難在這個新興的行業里挖不到金恐怕也很難在其他的行業里成功,原因無它,就是頻繁的轉換行業而影響了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