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職業規劃探討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比較嚴峻。一方面,今後幾年大學畢業生數量增長快,就業競爭將更加激烈,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另一方面,高校傳統的就業指導服務主要側重於高年級,內容也僅限于思想教育、分析形勢、傳授技巧等,還屬於“臨陣磨槍”型,滯後於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浪潮。如何把就業指導與學生的職業發展願望相結合,與學校的教學過程相結合,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在大學生中開展職業規劃,幫助學生髮現、培養自我的潛能與創造力,把就業指導實踐貫穿高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造就適合社會需要的人才,從根本上提高畢業生就業率,成為高校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職業規劃工作現狀

1995年,原國家教委下發“關於在高等學校開設就業指導選修課的通知(教材)”。XX年對北京市16所高校的調查結果顯示,有93.8%的學校開設了就業指導課。但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對課程的滿意度比較低,XX年春季,清華面向全校學生開放的就業指導課只有30人左右報名,其中還是以應屆畢業生為主。不少高校的學生曾經向記者抱怨:就業指導課用處不大,政策、面試技藝、簡歷的寫作等方面的知識完全可以自學。上課的老師大多是半路出家,沒有受過專業訓練,或是缺乏理論基礎,就事論事;或是上課的老師本身對就業的實際情況並不了解,空談理論;缺少對大學生整個職業發展的規劃。

學生的職業規劃不能到了大四才臨時抱佛腳,不少大學已開始注意重視並調整就業指導課。目前轉變較明顯的要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廣西大學等高校。清華大學在XX年2月成立了職業測評室,探索就業指導專業化,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復旦大學已在各大院系成立了職業發展辦公室,由專人專門對本專業4個年級的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指導。學生從走進大學第一天開始,就能接受有關職業規劃的理念,並且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逐漸形成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避免畢業前夕的不知所措。為了讓學生得到專業系統的職業指導,復旦大學還專門從香港請來兩位職業生涯設計專家,對院系學生職業發展辦公室的負責老師進行培訓。

總之,我國高校就業指導實踐中較薄弱的環節體現在就業指導科學化、專業化程度不夠,缺乏貫穿大學教育突出每個學生個性的擇業、就業輔導;缺乏職業能力測試和職業適應性輔導等手段,在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指導方面幾乎一片空白。

二、新形勢要求高校必須做好大學生職業規劃工作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職業生涯規劃可以說是大學生必需的。絕大多數人從就業準備、職業變換直到職業定位結束,都應該接受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和指導。這不僅有利於發掘人的潛能,還有助於提升生命質量。人的價值的實現,主要體現於職業生涯之中。離開職業談事業,純屬空談。國外的許多大學十分重視學生的職業規劃,注重對學生進行心理、個性、能力等方面的測評,學校的就業工作部門參照測試結果對學生進行指導,有的學校還設有擇業指導專業,甚至還建立了學科碩士點和博士點。在德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貫穿在對學生職業定位和人生規劃之中,以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質為根本目標。從入學前的招生諮詢開始,學校就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興趣、愛好以及自身素質來選擇學校和專業;在學生入學後,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規劃的設計和輔導;同時,注重學生就業前的實用職業能力培訓和綜合素質培訓。遺憾的是,以職業規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指導在我國並未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開掘,即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在大學期間也缺乏必要的科學系統的就業指導。並沒有人告訴你,就業對於一個人究竟意味著什麼,升學與求職相對分離。學生報考大學選擇專業時,並沒有清晰的就業目標,很多學生畢業時仍然不知道自己願意乾什麼和能幹什麼。如何選擇職業,如何找準自己的職業定位,如何成就一番事業這是每一位求職者必須思考和面對的問題。在選擇面前每個人都需要幫助,職業規劃的意義正在於此.

三、高校如何做好大學生職業規劃工作

1.高校就業指導部門要向職業化、專門化發展,成立專門的職業規劃指導服務機構。認真落實教育部檔案精神,充分認識就業工作的重要性,把職業規劃作為就業工作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成立集教育、管理、服務於一體的就業指導服務機構,鼓勵、倡導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創新服務手段,提升服務質量,形成學校重視支持,就業主管部門協調、廣大同學積極參與的工作局面,促進大學生充分就業。

2.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專業化、專家化職業規劃隊伍。從事這項工作的隊伍在結構上應體現出跨專業、跨部f-j、專兼結合的特色。就指導者個體而言,首先必須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要關心、愛護學生,甘作人梯,樂於奉獻。其次要具備過硬的業務素質,熟練掌握有關政策法規,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特別是要具有與職業規劃設計相關的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同時,還必須具備善於審時度勢、做出科學判斷的能力。培養出一支精通業務、熟悉市場、善於管理,有著強烈政治責任感、事業心和良好職業道德的工作隊伍是高校作好職業規劃工作的重要環節。

3.職業規劃應是以職業定位設計指導為基礎的全方位就業指導,它包括:對學生興趣、愛好、性格、能力的測試;指導、幫助學生定位職業發展方向;指導、幫助學生選擇專業及選修課程;指導學生擬定自己的職業發展願望計畫;通過一系列的講座、討論、諮詢等活動豐富和深化學生對職業發展願望的認識;指導在校學生從事與自己職業發展方向相關的工作實踐,使學生獲得職業崗位的感性認識及實際工作經驗;在畢業階段,向學生提供就業信息,幫助學生掌握求職擇業的知識、方法、技巧等。根據高校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制定目標、確立職業理想階段。經過緊張的聯考、跨進大學的校門,面對新的環境、新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大一新生往往會感到迷茫徘徊,找不到正確的方向和目標。就業指導就應該從這一階段開始,在現實可能的基礎之上,根據自身的實際和特點,對自己的未來職業生涯進行規劃和構想,幫助他們走出迷茫的誤區,儘快找到正確的人生定位和奮鬥方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就業指導應擺脫原來純技術指導的狹隘,從職業生涯、人生規劃這一更高層面上去認識和把握就業行為,使就業指導工作體現出更多的人文關懷。首先,應從大一起開設職業規劃教學課程,為每一個學生建立職業規劃檔案,幫助他們正確地認識自我,確立自己的職業理想,作為個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並教育、引導、督促他們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努力;其次,應讓他們清楚地認識當今的就業形勢,放棄以“天之驕子”自居的心理,主動了解自己的專業性質和特點,以及將來就業的優劣勢,試探性地進行職業生涯設計,合理規劃大學四年的生活以及將來的出路;最後,還應使他們認識到當今人才所須具備的能力,如實際操作能力、發展創新能力、人際交往和合作能力等,以做好思想上的準備。

第二階段:就業準備、能力提高階段。這一階段主要針對大二、大三學生進行的,要教育學生既要正確認識自己,又要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在當今就業競爭異常激烈的“買方市場”條件下,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越來越高了,英語等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優異的專業成績、黨員、學生幹部、實踐經歷等都成為畢業生參與競爭的砝碼。因此,在學生明確思想認識和找準奮鬥目標的基礎上,這一階段的就業指導應引導他們努力提高自己的“硬體”和“軟體”水平,為將來的就業儲備知識和能量。即要引導他們認真學習,掌握過硬的專業技能,重點培養各種能力,積極發展個人志趣;並圍繞特長和愛好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同時,也要為他們提供實習和培訓的機會,通過實踐來彌補專業教育的不足,鍛鍊較強的實踐能力。此外,還應通過豐富多彩、適合青年特點的課外活動來培養大學生的獨立意識、競爭意識、團結協作等良好的心理素質。

第三階段:衝刺、實踐運用階段。大學生知識能力的儲備、素質的養成在前兩個階段基本上已經完成,這一階段的就業指導應側重在為畢業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客觀環境上,如政策諮詢、分析就業形勢、收集需求信息、傳授擇業技巧、搞好心理輔導等,還可以根據個人需要和現實變化,調整職業目標與計畫。

xx同志曾經指出,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科學合理地安排、使用好高校畢業生,是落實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措施之一,這關乎社會主義祖國建設事業的成敗和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在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眾化教育,大學生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作為就業指導與學生管理部門,一定要有足夠思想準備,用科學的方法和辯證的觀點認真加以分析和判斷,不斷探索就業指導與學生管理新模式,最終實現畢業生就業和學生工作的整體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