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開學第一課》徵文:弘揚長征精神

長征精神,一種全人類永恆追求的精神,將伴隨中華兒女不斷締造輝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開學第一課》徵文,歡迎大家參考!

【弘揚長征精神作文1】

長征時期,發生了一個又一個動人、感人的故事。

我較為了解的一個故事叫《一袋乾糧》。它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乾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乾糧掉入河中沖走了。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乾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為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乾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乾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能夠反映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男孩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她沒有這么做,她選擇沉默,不告訴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腦海里想的只有戰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讓他們自生自滅,可她沒這么做,她細心照料一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後悔。一個小蘭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偉大的紅軍整支隊伍的品質了。

有一位普通的紅軍叫做謝益先,過草地時,他分到了四斤乾糧。在行軍過程中,戰士們看到了餓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謝就瞞著隊友,把自己的乾糧袋給了他們,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涼水充飢,最終,因體力不支,就這樣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來還這一隻印著“謝”字的乾糧袋時,部隊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看了這個故事,心中無比的沉重啊!謝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糧食,都是救命的“寶貝”,意味著一個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是毅然把自己的糧食給了那位母親;每天,自己在飢餓中煎熬,也不願連累隊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還在詢問那母子三人的情況,在得知“他們很好”的回答後,嘴角才帶著微笑,離開了人世……他對人民民眾的深厚情誼,對戰友的深厚情誼,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讓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們銘記在心中的“長征精神”。

長征,對於我們新世紀的一代,或許已經太遙遠了。我們未曾經歷過這樣的艱難困苦、這樣的驚心動魄,但這段歷史,還是帶給我們無數的深思。種種永垂不朽的“長征精神”,值得我們去揣摩,去學習。當然,在新世紀,在我們學生中,這些“長征精神”,需要在學習中發揚,在校園中發揚,在做人處事中發揚,在一點一滴的成長道路上發揚,在為祖國的建設中發揚。我們要將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讓這些瑰寶,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接班者。

【弘揚長征精神作文2】

紅軍長征的故事是多么震撼人心啊!他們冒著生命危險,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背影在我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們沒有了糧食就啃樹皮、吃樹根、挖野菜,尤其在爬雪山時,連野菜都沒有了,甚至用雪充飢;擔架員還抬著重傷員,一直在堅持,堅持……有時還會遇到大風雪,把身子都埋了半截,凍得渾身都僵硬起來了。但在這種環境中,默默支持他們的是濃濃的戰友情!他們可以為了讓隊伍增快進度,悄悄地割斷了大動脈!他們可以為了讓更多的人走出去,省下自己的乾糧!他們都是最可愛的人!

我們要把他們牢牢記在心中!把黨牢牢記在心中!

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是烈士們用鮮血換過來的。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和幸福,發奮圖強將祖國的未來發展的更好!更強大!

說到這裡,我回想起以前的我。簡直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每天都要讓媽媽盛好飯,再吃。衣服也要拿在床邊放好。而那時候,戰士們每天挨餓,也沒有睡覺的地方!我卻在那裡挑食,真是有愧於那些創造出美好生活的烈士們!當我看完這本書,我便下定決心,要改掉這些壞習慣!

我們應當學習他們那種自強不息,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並把這種精神發揚光大!

我不僅被他們吃苦耐勞所感動,還被他們之間濃濃的戰友情所感動!長征是令人難忘的,長征中戰友之間的關心,友愛更是讓人難忘的。有些戰友的生命就是由其他戰士的生命換來的。紅軍戰士鄧士俊就經歷了這樣一段經歷。他還在發燒,是由幾個擔架員抬著他走。但卻因為過度勞累而壯烈犧牲了,而他卻被平安送到四川丹巴!每一位戰士都是那么無私,總是奮不顧身的救人,為別人著想,卻不注意自己受傷了沒有。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無私奉獻,大公無私的精神!在長征途中和艱苦的革命歲月里,戰士們時刻不忘自己的任務。他們把生命,完全奉獻給了革命。努力的描繪宏偉壯觀的革命藍圖。

我們也應該時刻不忘自己的任務。努力學習,將來報答為我們創造美好生活的烈士們;報答偉大的黨;報答偉大的祖國mǔ親!

讓黨以我們為榮!黨永遠在我心中,永遠,永遠……

【弘揚長征精神作文3】

這學期的一次班隊活動里,學校統一放映了一部紅軍長征影片,影片主要描繪的是紅軍度過天險大渡河前後的故事。每個故事都體現了我們革命先烈的一種精神,每個故事都有發人肺腑的感動。其中,那個老漁夫對紅軍戰士們說了一語話:“雖然在大渡河上行駛的船十有九船翻,但還有不翻的一條船呀!”正是這句話引起了我的深思。

是呀!那不翻的一條船便是革命,便是共產黨,便是新中國呀!想想我們學過的課文:《金色的魚鉤》――老班長為了讓三位小紅軍活著走出草地,寧願自己只吃魚刺骨。《豐碑》――為了讓其他戰士不被凍著,軍需處長自己不穿棉衣,直至凍死。《飛奪瀘定橋》――不怕大渡河的天險,不懼敵人的威脅,在只有13根鐵鏈的瀘定橋是與敵人展開拚死搏鬥。終於一舉殲滅敵人,獲得又一次勝利……這些不都體現了紅軍戰士們的一種捨己為人、勇往直前的精神么?

這些精神在影片中也反映了許多。戰前,我們大家團結一心,樂觀向上,認真思索著渡過大渡河的最佳方案。而國*黨呢?憑藉著大渡河的天險,妄想將我們共軍消滅在橋頭。他們不僅驕傲,而且軍官之間還勾心鬥角,這樣的軍隊不失敗,那才叫“天理不容”!

就說兩軍共同向老漁夫借船一是吧!國*黨那人簡直是土匪,有時打人,有時威脅,還比槍!這像是在借船嗎?倒是更想再搶船。而我們共產黨的那位女同志,和顏悅色的講道理,告訴漁夫共產黨的好處,真切希望讓他與共產黨合作。最終,漁父被感動了,答應了借船。而躲在角落了的國*黨士兵,卻向我們的女同志射出了罪惡的子彈……

故事中阿姨為一條船而犧牲,有時一件催人淚下的事。當國賊向我們的阿姨放槍時,阿姨奮不顧身的用自己的身體擋在了漁夫面前,並打死了那國賊,自己卻中了槍彈,最後犧牲了。想想看,我們的女同志為什麼要用身子擋住漁夫,保住那條船呢?那是因為她心中想著集體,想著她的戰友還等待著那條船……因此,他要護住漁夫,讓漁夫駕駛著船幫助紅軍戰士們過河,最終獲得勝利,解放全中國!

這是多么崇高的獻身精神呀!而在二萬五千里的漫漫長征路上,這種忘我的獻身事例太多太多。可見,我們的革命先輩們是多么英雄呀!他們都舍小家,為大家,使革命成為不凡的那條船!

而我們,作為祖國的未來接班人,要努力做好自己應做的一切,要學習並繼承革命先輩的優良傳統和精神,為發展中的祖國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是祖國永遠成為不翻的那條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