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愛國作文:提高語文素養,做強國少年

:我們要做一名有文化素養的學生,做一個有素質的人,為國家做貢獻。下面我們來看看這篇《提高語文素養,做強國少年》。

身為一名高中生,我們現在的任務就是學習,能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一所好的大學。但我認為要想取得好成績,必須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一名高中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往往靠的是課堂的有效學習、課外的積累,社會生活的實踐。

課堂45分鐘是最為重要的。要想學好語文,我們得跟上老師的思路,要認真預習課文,認真查閱相關資料。該背的,該記的,都要爛熟於心。更要學會閱讀,學會思考。在課堂上我們聽老師講《蘭亭集序》,感受“天氣晴朗,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的豁達開闊;聽老師講《阿房宮賦》, 仿佛聆聽到了“六王畢,四海一”的心聲;聽老師講《勸學》,瞬間明白了 “學不可以已“的道理。

學習語文,重在積累。每天積累一小點,一年下來會積累很多知識。語文是很重要的一門學科,得語文者得高考。因為積累,我知道了“竹林七賢”的詩文風格;因為積累,我知道了“唐宋八大家”的名篇名作;因為積累,我知道了“蘇門四學士”的所著所長。在積累中我理解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真正含義。

學習語文,要在生活實踐中感悟。當我們去旅遊時,走過一片沙漠,你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意像,而不會說眼前全都是沙子;當你看到天空有一排鳥飛過時,你會情不自禁吟起“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詩句,而不是說好大的一群鳥。來到朝思朝想的大海邊,心中便會湧起“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豪情壯志,而不是說海真大啊。在實踐運用中,我感受到了語文的魅力。

學習不僅關係到一個人終身發展,社會整體的文化素養,還關係到國家軟實力和文化自信。為何二戰後的德國,日本,以色列都能迅速發展起來,因為他們不僅重視教育,而且還重視學生的素養。

梁啓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說》我們都耳熟能詳。是的,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今天我們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我們今天學習,不止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祖國美好明天。教育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語文素養會使這個國家變得強大,我們的學習,不僅是為參加高考,更是為了提高素養。一個人連基本的學習生活好習慣都沒有,何談素養,何談未來?

我們要做一名有文化素養的高中生,更要做一名有文化素養的社會人,要做一個能為實現中國夢做出貢獻的強國少年!

作者:張洪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