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的高中作文:愛國,是一種高尚的民族情懷

當雄雞的高鳴驅散長夜的黑幕,當金色的霞光灑向世界的每個角落,照亮每個人心窩的時候,我們揚起理想的風帆從這裡起航!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愛國的作文,歡迎大家閱讀。

何謂愛國

何謂“國”?按照古人的理解,一個國家必須具備四個條件:一是人口以小口代表,二是土地以橫代表,三是軍隊組織以戈代表,四是範圍以大口代表。

把這四個條件組合起來,便成了一個“國”字。歷朝歷代,許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強烈的憂國憂民思想,以國事為己任。韓愈曾說過:以國家職務為己任。陸游曾寫道:一寸赤心惟報國。岳飛曾說過:以身許國,何事不敢為。范仲俺曾寫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顧炎帝曾說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何為“愛國”?愛國凝在慷慨激昂完璧歸趙的藺相如的眉宇間;愛國寫在“詩聖”杜甫鋪開的白紙上;愛國從“身無半文、心憂天下”的毛主席口中道出;愛國從勇於直面社會、直面人生的魯迅的筆尖流出。每一個炎黃子孫,都當以為中國人而自豪。愛國,是公民應有的道德情操,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古往今來,愛國英雄的故事燦如繁星: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台灣、林則徐虎門銷煙、左宗棠收復新疆……都值得我們學習和效仿。

愛國不僅僅是一種情感,還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首先是一種運用理性的能力。在我們的生活中,頻頻會看到有人以砸掉外國生產的物品和砸掉外國的店鋪來表示自己愛國的行為。這樣的愛國行為,不僅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相反會給我們的社會和國家帶來傷害。當下中國,法制是民族復興的根本保障。守法,就是愛國。還有一些人,認為愛國就是拒絕外國的文化。我們不應該抱團封閉,一葉障目,而是開放包容,寬厚自信。大國心態,既是扞衛自身利益和尊嚴的堅定與果敢;也是微笑著擁抱世界的從容和自信。既是弘揚民族文化和價值觀的矢志不渝,也是兼收並蓄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的海納百川。

當兵打仗是愛國,保衛國家是愛國。為國爭光是愛國,奪得獎牌是愛國。遵守公德是愛國,遵守法律是愛國。節約能源是愛國,注意環保是愛國。努力學習是愛國,發憤圖強是愛國。我們作為新一代的少年,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就是愛國。

何謂愛國?愛國就是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情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理想,時時刻刻不忘自己是一名中國人,不要盲目的衝動和偏激的行動,兼收並蓄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為祖國更加繁榮昌盛的明天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愛國的真諦

華夏五千年悠悠歷史,積澱了多少文明與滄桑;川流不息的黃河之水,傳承了多少信念與希望。中華名族面對挫折而不倒,歷經劫難而不衰,原因正是凝聚在人們的心中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

愛國是猶如屈原般;長嘆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終生為了國家;正直而行,竭忠盡智,將個人的命運融入國家的命運。面對著大勢已去的楚國,不願與國家分開的詩人,將自己的身體與靈魂一併投入汨羅江中化為永恆。愛國是猶如杜甫用七寸之筆,寫盡人間疾苦;用一腔熱情,寫盡滿腹感慨。在安史之亂後國勢衰微的大唐帝國前,見之而泣,聞之而悲,目睹長安城的荒涼,竟;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愛國是《木蘭詩》中:;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的英雄氣概,愛國是陸游筆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臨終囑託,愛國是岳飛;精忠報國,直搗黃龍,還我河山的錚錚誓言,愛國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雄心壯志。愛國是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愛國是孫中山為救風雨飄搖中的中華民國而奔走,越挫越勇,永不言棄;是毛澤東在窯洞裡點燃的星星之火燎原;是鄧小平用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暖大地。

但愛國並非一定要作出轟轟烈烈的事跡名垂青史,平凡的生活,亦能體現愛國的真諦。

愛國是猶如賽場上奮勇拼搏的運動員,強忍著身上的多處傷痛,為了那小小的一分拼盡全力。愛國是猶如實驗室里忙碌工作的科學家,為了得到一個精確地結論,一遍又一遍的重複著繁瑣的論證過程。愛國是猶如三尺講台無私奉獻的老師,為了使自己的每一位學生都能聽明白,不厭其煩的解釋一個簡單的問題。愛國是猶如病床邊救死扶傷的醫生,為了使每一位患者儘快康復守護在崗位上不分白天黑夜。愛國亦猶如大公無私的公安幹警,為了人民的生活安定,常常使自己置身危險當中,而渾然不知。 愛國是每一個學生都認真的學習,是每一個農民都勤勞的耕作,是每一個職員都努力工作,是每一個軍人都無私奉獻……

愛國無論是在紛繁的亂世還是在祥和的盛世,無論是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還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實愛國的真諦只有一個:每一個人都將自己應該做的事做好!

愛國,就要奮發向上

大家都知道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歷史的古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古代,現代,都有不少人擁有這種叫“奮發向上”的精神,擁有一顆愛國的心。愛國,不需要乾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不需要在中外多大的名氣;不需要寫下多么豪情壯志的保證書;不需要……只需要擁有一種叫“奮發向上”的精神。

大家都知道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歷史的古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古代,現代,都有不少人擁有這

“精忠報國”的岳飛大家應該十分熟悉吧,他也是一個十分愛國的人。在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國家破碎,再加上當時的皇帝只顧自己吃喝玩樂,將老百姓的安危置之不理,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岳飛將這一切看在眼中,他決心要參軍,可是,他看見自己已年過花甲的老母親,和需要獨自一人拉扯兩個年幼的孩子的妻子,這使岳飛放心不下。岳母知道了,就勸岳飛,說,男子漢大丈夫,理應當從戎報國,不必記掛家裡。岳飛下了決心,應招從軍。臨行前,岳母將岳飛叫到跟前,取出一根長長的梅花銀針,說:“兒啊,此去定要驅走金虜,報效國家。等大獲全勝,再回家園。為了使你銘記在心,臨別前,母親贈你4個字:‘精忠報國’,刻在背上,以永誌不忘。”岳飛望著白髮蒼蒼的老母親,當即脫下上衣,請母親刻字,並發下誓:精忠報國,刻骨銘心,不殺金虜,誓不歸還!岳母咬著牙在岳飛背上深深地刺下了“精忠報國”4個字,每紮下一針,就如同扎在自己的心上,但她毫不遲疑。岳飛忍痛訣別老母親與妻子兒女,奔赴抗金戰場,用生命實踐了自己的誓言。不僅只有古代有愛國人士,在我們現代也有不少愛國人士。

龔全珍,開國將軍甘祖昌的夫人。她一直關心下一代的成長。20xx年中,龔全珍義務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與貧困孩子結成“1+1”幫扶對子,資助學生100多人,捐款高達10餘萬元。1986年3月,甘將軍因病與世長辭,年過花甲的龔全珍為了不給兒女們添麻煩,自己住進了福利院。在福利院的5年中,她一直把自己當福利院的工作人員,天天都乾不少的力所能及的事情。龔全珍有一個承諾:“健康時,每周去一次福利院,為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病時,不住特殊病房,不用價格昂貴的進口藥品;逝世後,生前最後一個月的工資作此生最後的黨費;生前資助的5名貧困大學生,要求子女資助到畢業。”這是她向黨組織遞交的保證書。龔全珍做這么多,僅僅只是在延續甘祖昌建設美好家鄉的夢想。

我們雖然只是小學生,但為愛國做的是卻很多很多。

我們小學生愛國就是好好學習,認認真真地完成作業,全面發展。現在從這些小事做起,掌握更多的知識,長大後報效祖國,這就是我們小學生能為愛國做的事。別看是小事,但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這樣做,我們的祖國將人才倍出,國家將更加強大!難道這樣做不是愛國嗎?

愛國,不僅僅需要擁有一顆愛國的心,還需要擁有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