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變得值得依靠隨筆:你的憤怒源於缺乏安全感

懷胎十月,羊水破裂,離開溫暖舒適的母體,嬰兒呱呱墜地,面對未知世界的陌生與恐懼,嬰兒與生俱來的本領是哭,帶著憤怒、不安、恐懼,或許也有喜悅!

那個時候沒有人知道這個習慣將伴隨他長大成人,甚至一生:源於沒有安全感的憤怒!

任憑媽媽反覆提醒,始終還是沒有半點記憶了。1997年的夏天暑假,和很多外來務工者子女一樣,我歡呼雀躍的來到媽媽身邊。那個時候還不知道有這么時髦的詞來歸類我們這一類孩子,也不知道我們的身影會出現在都市叔叔阿姨神出鬼沒的照相機下,我只知道要去大城市了,可以跟媽媽在一起,可以買漂亮的裙子,可以吃美味的KFC......

最開心的事是媽媽休息,可以帶我們到處去玩,而上班時間則是把我留在家裡做作業或送到KFC、牛奶棚等地方呆一天,這段開始的內容由媽媽口述,我完全沒有任何印象:

有一回媽媽上班時把我送到KFC,說等到她下班來接我,吃著媽媽給我買的雞翅漢堡可樂,一口應允,實則有理由相信我根本沒在意她當時說什麼,只覺得東西真好吃,因為當她下班去找我時,人已經不見了!

她發了瘋似的找我,到處都找遍了,問了所有的人都說沒見到我,現在能想像到出自一位母親的焦急和擔心,她說最終決定回家找我,如果再沒有就報警。家是她覺得我不可能在的地方,因為距離KFC實在太遠,而且路不好認如,公車也至少要開半小時。打開門時,她女兒完整的一個人在安靜的寫作業(我不記得當時狀況,為了情景需要,請容許我YY下,就我這么一個乖乖女,對,八成在寫作業!天才少女就是那時候練成的!傲嬌臉......)

現在想想還是有些不可思議,要知道我是個十足的路痴,商場出門就走反方向,2公里以內能找到家,5公里開始就要用導航+問路勉強找回去。而1997年我7歲,國小一年級,路名應該都認不全,走了公車半小時的路程找回去。不是因為機智,是十足的缺乏安全感!

因為媽媽不常在身邊,7歲的小女孩沒有精力關注香港是否回歸,她得時刻非常小心謹慎,不能走丟,也不能讓自己被壞人騙走。於是留意身邊的一草一木,用心記住回家路上的每一處標的物。而現在方向感變成為0,是因為再也不怕走丟了......

還有一回,約好媽媽下班來接我。這次很乖,吃好東西,玩玩滑滑梯,很快就要到了晚上。身邊有個叔叔,看他戴了手錶就隨口問幾點了?這一問倒好,害我哇哇哭了1個多小時,說好8點來接我,現在都9點了,媽媽還沒來......

7歲孩子能想到最糟的情況就是:媽媽不要我了......

後來媽媽接到我時還在狂哭不止,媽媽問我怎么了,是不是被欺負了?我說你比平時晚了1小時才來接我,我以為你不要我了。

媽媽看看時間,是8點啊,你看!

那個叔叔,你過來,我不打你,這么大個人連時間都能看錯,你看錯不要緊,但對未來祖國的花骨朵造成了1000點的傷害,烙上被拋棄的心理陰影至今久久不能平復。

慢慢長大,如人們所說,手機有電信號滿格所帶來的安全感已經遠遠超出其他所有。對媽媽也不再像小時候那么依賴,脾氣也不像小時候說來就來。反倒是老媽,脾氣暴躁很多,我跟弟弟都說她脾氣大,一準是更年期。

再有一天當媽媽說起小時候的事,突然意識到,媽媽也在慢慢變老,孩子們離她越來越遠,終將有自己的小家庭,像那時的我們,她沒有了安全感!而他們一直是我們眼中的無所不能,孩子們,請慢些走,多陪陪你眼中的“無所不能”吧!

隨著二胎政策開放,很多時候發現家裡的老大變得性格孤僻,不愛交談,常會因為一件小事,一個玩具而大發雷霆,其實都是因為內心缺乏安全感。他覺得原來全家人都圍著自己轉,而現在卻有一個小妹妹來跟自己爭寵,家裡人不再愛自己了,因此依靠發脾氣、扔東西等吸引關注。

我跟弟弟到現在還會辯論爸媽更疼誰,毫無疑問我們都覺得他們更疼另一方且能舉出很多例子來論證,據說其實是一樣的!

女朋友會因為男生玩遊戲而暴跳如雷:我跟遊戲,到底哪個重要?她真的是要把自己跟遊戲做比較爭個高低上下嗎?實質上也是因為覺得沒有得到男生的愛,缺乏安全感罷了!

職場上,請問你的上司,你的老闆需要安全感嗎?毫無疑問!做好本職工作,等額超額完成工作任務,那張憤怒的boss臉就一定會遠離你!

本文作者:君君(公眾號:君之小屋歌聲飄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