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2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及個案分析 

容山中學高三備課組 

第一節:審題立意的原則與方法 

【考點解說】 

新材料作文顧名思義是在材料作文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作文樣式,這種命題形式從本質上講,是材料作文,但又不限制文體,保持了話題作文的開放性“三自”,這就是稱之為新材料作文的原因。它不同於話題作文的地方是:它給定材料,但不給定話題,話題作文的材料是為了引出“話題”,作文圍繞“話題”範圍展開,材料可用可不用;新材料作文則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既是說要從材料中提煉觀點而不是話題,有的學生誤解為話題,如廣一模的材料作文,有學生從材料中引出話題“環境”,文章談環境污染問題,那就是離題作文了。這是一定區分清楚的。 

( 整理)

如下圖所示: 

本質:材料作文 —— 講究審題 

新材料作文 

形式:話題作文 —— 體現開放 

材料作文 ———————————————— 話題作文 

新材料作文 

一.【審題的原則】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要“三性四清”。“三性”為審題的原則,“四清”為審題的方法。 

1.整體性原則:新出來作文的審題要有全局意識,要從材料的整體著眼,不能糾纏局部的細節,否則很有可能出現偏題走題現象。 

2.多向性原則:一般來說,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蘊涵的觀點並不是唯一的,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結論,因此,要學會多角度審視材料。 

3.篩選性原則:因為我們從材料中獲得的觀點具有多樣性,因此,在進入寫作時對所得到的觀點還要進行適當的篩選。篩選的原則: 

①服從材料的整體;②觀點可能比較新穎;③自己有話可說。注意: 

1.理清對象:有些材料可能會涉及到兩個甚至兩個以上對象,這幾個對象之間並無明顯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並列的關係。所以,從理論上來說,每一個對象都可以提煉出至少一個觀點。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會涉及幾個對象,但這幾個對象並不是並列的關係,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們在審題時就應該分清主次,從主要對象入手進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對象,否則有可能出現偏題現象。 

3.辨清關係:有些材料可能會涉及幾個對象,而且這幾個對象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內在聯繫,審題時一定要辨析清楚這幾個對象間的可能存在的關係。 

4.析清含義:有些材料蘊涵比喻或哲理,審題時我們首先應該認真分析,仔細揣摩,從而揭示出材料所蘊涵的意義或道理,並以此作為立論的根據。 

【典型引路】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2006年全國聯考作文題) 

一隻老鷹從鷲峰頂上俯衝下來,將一隻小羊抓走了。 

一隻烏鴉看見了,非常羨慕,心想:要是我也有這樣的本領該多好啊!於是烏鴉模仿老鷹的俯衝姿勢拚命練習。 

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俯衝下來,撲到一隻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又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見了,問這是一隻什麼鳥,牧羊人說:“這是一隻忘記自己叫什麼的鳥。”孩子摸著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過程分析】 

本材料的“主角”是“烏鴉”,而不是“老鷹”。 

面對“烏鴉”的行為,涉及到“牧羊人”和“孩子”兩種不同的評價。 

①盲目模仿 

②缺乏自知之明 

牧羊人 “忘了自己叫什麼” 

③一味好高騖遠 

④聰明反被聰明誤 

烏鴉 

①向強者學習,理應得到鼓勵 

②“東施效顰”未嘗不可 

孩 子 “它也很可愛” 

③有一種拚命追求的精神 

④模仿是創新的基礎 

二.【審題的方法】 

一、提煉本質法 

這種方法就是抓住材料所反映的本質性的問題去立意。這種方法適用於平實的敘述性材料。這類材料沒有明顯的是非曲直,所表達的中心也不含蓄,就靠我們提煉出一個帶哲理性的觀點。 

例如: 1987年,75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在巴黎集會。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獲獎者:您在哪所學校,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有價值的東西?出人意料,這位學者說,是在幼稚園。“在幼稚園學到什麼呢?”學者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我學到的東西就是這些。”這位學者的話代表了科學家的普遍看法。 

在分析材料時,就要抓住學者話的本質。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無私友愛品質。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不貪的本質。東西要放整齊:嚴格的習慣。做錯了事要表示歉意:知錯必改的品質。吃飯前要洗手,午飯後要休息: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我們看出,老學者在幼稚園學到的是一些良好的品質和習慣,這些良好的品質和習慣使他取得了成功,實現了人生的價值,所以這一材料的本質問題就是: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質和習慣使人終生受益。以此為論點,深刻,準確。 

二、道理升華法: 

這種方法適用於比較含蓄的隱喻型材料,寓言,帶有哲理性的自然現象。1990年聯考作文材料提供的是法國寓言《小姑娘與玫瑰園》,2003年的《智子疑鄰》都屬於這一類型,分析這類材料,就要揭示蘊涵在材料中的那個“理”,然後再將這個道理的適用範圍擴大化。 

例如《獵戶》引《淮南子》中有一段“畋不掩群,不取麕夭;不竭澤而漁,不焚材而獵。”就這一段話聯繫現實寫一篇議論文。 

有同學就事論事談打獵,有的同學談要保護小動物,要有惻隱之心;有的同學從效益的角度談方法。這些都不得要領。也有的同學談要保護生態平衡,不能把野生動物滅絕,這似乎都扣題了,但恰恰犯了一個錯誤:就事論事,沒有上升到理論高度,沒有在理論的指導下去“俯瞰”生態平衡這一問題。 

不論是打獵,還是捕魚,這幾種做法有著共同的實質:只顧眼前利益,不顧將來。這就是蘊涵在材料中的那個“理”,從這一點出發,我們就可以這樣立意:凡事要有長遠眼光,要留有餘地。再用它去聯繫聯繫現實生活,我們會自然的想到一些與此相似的事情,如棄學經商等。 

漫畫這種形式也常被採用。如1996年的“截錯了”就是如此,漫畫一般用誇張,幽默,諷刺的手法反映現實,多屬於隱寓型的,所以也應該揭示畫面所蘊涵的那個道理,再放之於現實,加以升華,而不能就畫論畫。 

三、同異互求法 

這種方法就是把幾個不同材料的某一共同點提出來,加以概括提煉,作為文章的論點。這種方法首先適用於相似排列的多元式材料。 

如有這樣一組作文材料: 

第一則材料是一正面名作家,晚年傷病困擾,不輟寫作;第二則材料寫一老教育者前半生有重大過失,晚年不堪外族入侵,保持名節,罵敵遇害;第三則材料中的陳獨秀是中共創始人,曾犯過嚴重錯誤,晚年賦閒,貧病交加,仍不屈事微敵。三則材料的共同點是保持晚節、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這一共同點就應是作文立意之所在。 

另外,這種“互求法”還適用於看似矛盾的多元材料。 

例如有這樣兩則作文材料: 

(1)志願軍英雄馬玉祥曾經說:“我不是什麼英雄,當年在朝鮮戰場上我是一個兵,後來轉回地方,我也是一個兵,現在離休了,我還願當一個兵,這輩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夠個兵的份量,也就心滿意足了。” 

(2)拿破崙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馬玉祥與拿破崙的話其矛盾點是顯而易見的。在提煉論點時,關鍵在於分析其統一點。所說的統一點,就是指合理點。“要做一個好兵”有沒有合理點?想當元帥是否排斥做一個好兵?“想當元帥”是否有合理的地方?如果前者與後者都合理,那么它們的共同點是什麼?如果這些問題都正確地想通了,那么提煉出來的觀點就可能符合辯證統一的觀點。 

四、自由評論法 

這種方法適用於是非型材料,這類材料作者不擺明自己的觀點,也沒有明確的傾向,需要我們分析其中是非曲直,拿出主見。一般說這類作文不求結論的一致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言之成理即可。如有這樣一則材料: 

某車間主任的人選在大黃和小黃之間難以確定,新廠長想通過下棋測試性格確定一個人,與大黃下,大黃穩紮穩打,出手老練,三局都握手言和,與小黃下,小黃猛打猛殺,咄咄逼人,既有開局三斧頭又有“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前兩局直殺得廠長無還手之力,第三局宣稱一定要贏廠長,不料只下了個平局,小黃不肯罷休,拽住廠長再乾,廠長不幹了,因為他已物色好車間主任了。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材料將褒貶愛憎的感情或明或暗地體現出來,這就是材料的是非傾向性,對此不可視而不見。辨明材料中的傾向性,可以判斷自己提煉的觀點是否正確。如以下這則材料: 

當斷臂的維納斯展示在人們面前時,無數好事之徒趨之若鶩。他們提出種種接上斷臂的奇思妙想,維納斯的斷臂就如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圈套,但迄今為止沒有任何設計能獲得普遍的讚賞。 

五、反彈琵琶法 

有個魯國人,擅長織麻鞋,他的妻子擅長織白絹。他們想到越國去居住,於是有人對他們說:“你們將會貧窮不堪了。”這個魯國人問他是何道理,那人說:“麻鞋是穿在腳上的,而越國人是赤腳走路的,白絹是做帽子的,而越國人是披髮的,你們夫妻的特長,在越國是無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窮呢?” 

我們可以把材料中的問題倒過來思考和分析,從相反的角度對原材料提出質疑:魯人到越國去一定會貧窮嗎?也可能正因為越國人赤腳、披髮,鞋帽才有大市場,從而可以得出魯國人未必會窮的結論。這種立意是一種逆向思維,這類辯證置疑的文章,如果角度新穎,立意深刻,有思辯色彩,能很好地抓住閱卷老師的眼球。 

以上五種方法,並不能包括審題立意的所有方法,也還都是紙上談兵,要想使之發揮作用,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在寫作中去實踐,去摸索,去總結,從而不斷提高寫作水平。 

第一節:審題立意15練及思路提示 

一.審題立意思路與方法訓練(一): 

1.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半個多世紀前,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並常用來教育學生的一句名言佳句是:“假使你有兩塊麵包,你得用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這句話是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說的。 

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嗎?當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蔥綠與鵝黃時,你會有一種特別愉快、特別舒暢的感覺嗎?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過程分析】 

材料中“假使你有兩塊麵包,你得用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是一個比喻,富有含義。 

“麵包”是用來吃的,維持身體的需要。擁有麵包,就是有一定的物質生活; 

“水仙”是用來看的,讓人精神愉悅。擁有水仙,就是有一定的精神生活。 

①為什麼“用一塊而不是兩塊去換”?這說明物質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礎。 

②吃一塊麵包,用另一塊去換水仙,這說明人在擁有了一定的物質生活後,還要有高質量的精神生活,即在滿足了一定的物質生活之後,一定要有精神生活。 

2.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把堅實的鎖掛在門上,鑰匙來了,他瘦小的身子鑽進鎖孔,“啪”的一聲鎖開了。鐵棒好奇地問:“為什麼我費了那么大的力氣也打不開,你卻輕而易舉就把他弄開了呢?”鑰匙說:“因為我最了解他的心。” 

這是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鎖、鑰匙、鐵棒都有象徵意義。請你根據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聯繫實際,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過程分析】 

材料中的“鎖”“鑰匙”“鐵棒”都運用了比喻,都有一定的象徵意義。 

“鎖”比喻為問題、矛盾;“鑰匙”和“鐵棒”比喻為兩種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①鑰匙——因為我最了解他的心——說明做任何事情必須以了解為基礎,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質,掌握事物的規律,才能把事情做好; 

②鐵棒——費了那么大的力氣也打不開——說明做事不講究方法,一味蠻幹。所以,做事要講究科學的方法,就會事半功倍;一味蠻幹,只會把事情辦糟。 

3.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盲子過涸溪,失墜,兩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墜深淵。過者告曰:“無怖,第放下即實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長號。久之,手憊,失手墜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實地,何久自苦耶。” 

請你根據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聯繫實際,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過程分析】 

本文的主角是盲子,作者對他的態度是諷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不放手。在這樣理解的基礎就可以得出“第放下即實地”、“學會放手、敢於放手”、“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等立意及命題了。 

如果從“過者”的角度,得出“幫人要幫到底”的立意,或者從“盲子”的角度,得出“不能一意孤行”、“要善於聽從勸告”等立意,就不大合適。前者雖然可以說通,但“過者”是次要人物,著眼於他就不得主旨,沒有做到“整體把握”;後者從邏輯上講屬“推不出”,是沒有“吃透材料”。 

4.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拳王阿里33歲那年與挑戰者弗雷澤進行第3次較量。在進行到第14回合時,阿里已筋疲力盡,幾乎再無絲毫力氣迎戰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拚命堅持著,因為他心裡知道,對方肯定和自己一樣,如果在精神上壓倒對方,就有勝出的可能。於是他竭力保持堅毅的表情和永不低頭的氣勢,雙目如電,令弗雷澤不寒而慄,以為阿里還存有旺盛的體力,阿里的教練發現弗雷澤已有放棄的念頭,便使眼色暗示阿里。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頑強地堅持著,果然在關鍵時刻,對手認輸了。衛冕成功的阿里還未走到擂台中央,便眼前一黑,雙腿無力地跪倒在地上。弗雷澤見此情景,如遭雷擊,並為此抱憾終生。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過程分析】 

抓關鍵字句:根據材料中的“拚命堅持”“精神上壓倒對方”“保持堅毅的表情和永不低頭的氣勢”“更加頑強地堅持著”等詞句,可以有下面的立意:“堅持就是勝利”,這是最簡單的著想,同時也容易人云亦云;“堅持,便要在精神上壓倒對方(困難或敵人)”,“振作精神便能頑強堅持”,這兩種立意便有點不簡單了。 

從對象分析: 

從弗雷澤的角度立意:“本是旗鼓相當,但一念之間的放棄意味著失敗”。 

結合兩個人的角度來立意:“勝利與失敗原來是近鄰,就在於堅持還是放棄”。 

5.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有一老一小兩個人同時在沙漠裡種胡楊樹。年輕人待樹苗成活以後,每隔三天就要來給它澆水,而老人一等到樹苗成活以後,就來得很少;即使來了,也只是把被風颳倒的樹苗扶一扶,不澆一點水。轉眼幾年過去了,胡楊樹都長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颳起了沙塵暴,第二天風停後,兩人驚訝地發現,年輕人種的胡楊幾乎全被風颳倒了,有的甚至連根拔起;而老人種的樹,只是被風吹折了一些樹枝,吹掉了一些樹葉。年輕人很詫異,問起原因,老人道:“你經常給樹澆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處扎。如把樹載活以後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們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這么深的根,這些樹怎能輕易被風颳倒?”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了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過程分析】 

材料涉及到“老人“”年輕人“”胡楊樹“等幾個對象。 

①從“老人種的胡楊在沙塵暴後無礙“這一點分析,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在子女的教育、人才的培養方面,一定要有科學的方法、長遠的眼光。 

②從“年輕人種的胡楊在沙塵暴後全被風颳倒“這一點分析,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一味關心愛護有可能會貽誤被關愛者的一生。 

③從“胡楊樹如何才能抵擋沙塵暴“這一點上分析,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逆境成才、順境可能會使生命變得脆弱、要夯實基礎。 

6.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個人有一張出色的由黑檀木製成的弓。他用這張弓射的又遠又準,因此非常珍惜它。有一次,他仔細觀察它時,說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觀毫不出色,真可惜!——不過這是可以補救的!”他思忖:“我去請最優秀的藝術家在弓上雕一些圖畫。”於是他請藝術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獵圖。 

“還有什麼比一幅行獵圖更適合這張弓的呢!”這個人充滿了喜悅,“你正應配有這種裝飾,我親愛的弓!”說著,他就試了試;他拉緊了弓,弓卻斷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了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過程分析】 

弓為什麼會斷?原因在於獵人完全根據個人喜好、過分看中了弓的外表。因此: 

①人們往往憑自己的主觀好惡來判斷或行動,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 

②重外表而輕內在,將會貽害無窮; 

③任何事物都會有殘缺,不必事事苛求完美。 

(3)如果你是一個人才,你就不能被動的去等別人來發現你,而應該主動去實現你的價值,讓自己閃閃發光。 

(4)做事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不能墨守成規,思想僵化,要像材料中的年輕人那樣,改變想法,捨得放棄,才能達到“一搶而空”的效果。 

二.審題與立意方法訓練(二) 

1、燕子是一種候鳥,起初人們並不是這么認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這是古希臘偉人亞里士多得得出的結論。天經天義,人們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紀,瑞士巴賽爾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築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寫了一張紙條?——“燕子,你在何處越冬?”,並將它綁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當這隻燕子翩然而歸時,鞋匠意外地發現了一張新的字條:“雅典,在安托萬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個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謬誤終於得以澄清。 

審題方法:找關鍵字句。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時在文字上有所表現,抓住這些詞句往往能事半功倍。學生很容易找出這則材料體現主旨的詞語“好奇”?——材料三次用到這個詞語,“好奇心使他寫了一張紙條”,“鞋匠的好奇使一個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謬誤……”再加材料的標題《鞋匠的好奇》,而抓住了關鍵字語的同學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好奇,往往是發明和創新的原動力。 

2、洛倫茲的悲哀 

洛倫茲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學家,相對論的核心之一?——洛倫茲變換方程便是他的傑作。然而,當發現這與牛頓的絕對時空觀相矛盾時,他茫然了,因為那是經典,不容置疑。一年之後,愛因斯坦走到這裡時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所不同的是,愛因斯坦毫無顧忌地衝破了牛頓力學的束縛,賦予洛倫茲變換方程以全新的物理涵義,從而導致相對論的誕生。 

審題辦法:找關鍵字句。學生一般能很快找出關鍵字句“不容置疑”、“毫無顧忌地衝破了牛頓力學的束縛”,似乎矛盾的關鍵字語包含材料的主旨:適當的懷疑是智者的火炬。 

3、巴西足球名將貝利在足壇上初露鋒芒時,一個記者問他:“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說:“下一個!”而當他在足壇嶄露頭角,已成為世界著名球王,並踢進一千多個球後,記者又問道:“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個!” 

審題方法:找關鍵字法。抓住最關鍵的句子“下一個!”思考,初露鋒芒說“下一個”,表現了他的不滿現狀;而第二次是在踢進了一千多個球,成為舉世聞名的球王之後說的,這就更表現了他的永遠進取,奮鬥拼搏的精神。 

4、一滴水在宇宙中只不過是一個微小的點,可是它卻能反映出整個太陽。這就意味著整個太陽被 “壓縮”進一個水滴之中。於是,當我們面對清晨綠葉上的串串露珠時,仿佛看到無數的太陽在微風中舞蹈;當我們凝視到秋潭般碧澈的眼睛時,似乎看到了一個奧妙無窮的宇宙。根據提供的材料,寫一篇文章,可編述故事,可發表見解,文體不限,字數不少於800字。 

審題方法:找關鍵字。“太陽被‘壓縮’進”“水滴之中”後,“仿佛看到無數的太陽在微風中舞蹈”;探視“宇宙”的是“秋潭般碧澈的眼睛”。這些話含意豐富,意味深長,究其根本都離不開“奧妙無窮”四字。 

5、野兔是一種十分狡猾的動物,缺乏經驗的獵手很難捕獲到它們。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因為野兔從來不敢走沒有自己腳印的路,當它從窩中出來覓食時,它總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風吹草動就會逃之夭夭。但走過一段路後,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時也會按照原路。獵人就是根據野兔的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腳印,然後設一個機關,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穫獵物了。兔子的致命缺點就是太相信自己走過的路了。 

審題方法:找關鍵字。關鍵句“兔子的致命缺點就是太相信自己走過的路”。立意:走熟悉的路也會摔倒,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去看待不斷變化的世界“別摔在熟悉的路上” 

(慣用塑膠袋 現在污染了換紙的. 汽車好.大家方便.多多益善,現在尾氣多了影響歡迎)野兔謹小慎微,不敢走新路,不敢創新不要謹小慎微、敢於走新路、敢於創新。 

6、《盲子過涸溪》:有盲子過涸溪,失墜,兩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墜深淵。過者告曰:“無怖,第只要放下即實地也。”盲子不信,握木盾長號。久之,手憊,失手墜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實地,何久自苦耶” 

譯文:有個瞎子經過一條幹涸的小溪,在橋上(突然)失手墜落。(他)兩手攀住橋欄,膽戰心驚地抓得緊緊的,自認為(一旦)失手,一定會墜入深淵。過路的人告訴他說:“別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實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緊橋欄大聲呼號。過了很久,力氣(漸漸)消失了,失手墜落在地上,於是(他)嘲笑自己說:“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實地,何必(讓)自己辛苦這么久呢?”。 

審題方法:以果溯因本文的主要形象是盲子,作者對他的態度是諷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不放手。在這樣理解的基礎就可以得出“放下即實地”、“學會‘放手’”、“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等立意及命題了。 

7、古代有一個漁翁,一天,在井裡網撈了兩條大鯉魚;第二天,在井裡撈到了三條鯽魚;第三天,僅僅撈到了幾隻米蝦;第四天,第五天……什麼也沒撈到,這是為什麼呢? 

審題方法:以果溯因法。 

空間不寬 水域狹窄 藏魚不多井裡撈魚 原因 

兩條大鯉魚 三條鯽魚 幾隻米蝦空白 結果 

通過“這是為什麼”的分析,學生能較快速明白材料的主旨:到廣闊的空間去撒網,方有豐碩的收穫。 

8、有人做了這樣一個試驗:用鐵鏈拴住一隻狗,不一會兒,狗掙斷鐵鏈跑了。原來鐵鏈上的100個環扣中,99個都完好,只有1個銹壞了,結果整條鐵鏈連狗都拴不住。 

審題方法:以果溯因法 

結果 狗跑了 原因 99個鐵鏈都好只有一個壞了 

立意:小的過錯或疏忽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因為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9、 ①(螞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熱烈的親吻。 

②(香菸)時時刻刻的親熱,從你口中吻去多少健康。 

審題方法:聯繫實際法。由螞蟥、香菸聯想到人類社會,學生容易想起“口蜜腹劍”這個成語,這一組合材料的主旨也就容易把握了。“表里不一 

( 整理)

10、梟逢鳩。鳩曰:“子將安之?”梟曰:“我將東徙。”鳩曰:“何故?”梟曰:“鄉人皆惡我鳴,以故東徙。”鳩曰:“子能更鳴可矣,不能更鳴,東徙猶惡子之聲。”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原材料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襲。 

審題方法:以果溯因。 

結果 梟搬到東邊村里人照樣討厭原因 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立意與其改變環境,不如改變自己 治標不如治本 

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還要找到完善自我的恰當的方法 

贏得社會認同,在於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