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技巧及訓練2

十三

閱讀下面一組材料,結合實際情況寫一篇議論文。

材料一:

阿基米德是古希臘數學家、力學家。在他75歲的時候,一天正蹲在地上看他畫的幾何圖形,殘暴的羅馬士兵闖進來,拔出了利劍。阿基米德坦然說:“等一下殺我的頭,給我一會兒工夫,讓我把幾條定理證完,不能給後人留下不完整的定理呵!”可是羅馬士兵的劍已經砍下,阿基米德大叫:“我還沒完成——”便離開了人世。

材料二:

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經無數次失敗後,終於成功地發明了黃色炸藥。在進行最後一次火藥製作實驗時,火藥爆炸了。他從爆炸的火與硝煙中跑出來,全身多處都流著鮮血,而他卻高興地大呼:“我成功了!”

材料三:

居里夫人成年累月在實驗室里與鐳、釷、鈾等放射性元素打交道。由於長期受到放射性物質的照射,居里夫人後來患了惡性貧血而死。她所發現的放射性元素鐳,曾用來治療癌症,醫好了許多病人,而她自己卻死在鐳的手中。

十四

根據下面給出的這則材料,自擬文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議論文。

某鞋廠派了兩名推銷員,一同飛往一個海島開闢市場。剛一下飛機,他們就了解到所有島民從來沒有穿鞋的習慣。推銷員甲心裡涼了半截,立即向廠里發出電報:“這裡沒有市場,預計他們的需求量為零!”推銷員乙卻驚喜萬分,也立即向廠里發了電報:“市場前景廣闊,他們的需求量將從零開始。”

十五

篩選以下材料,聯繫實際立論作文,並自擬標題。

1、戰國時期趙王實行胡服騎射政策。

2、秦始皇大興土木,修築阿房宮,築萬里長城。

3、漢代王昭君出塞,為帝業實施和親政策。

4、魯迅就如何對待外國文化問題,寫了《拿來主義》。

5、我國當前實行的改革開放政策。

6、清代搞閉關鎖國行不通後又搞求榮賣國。

十六

美國著名喜劇演員戴維·布瑞納中學畢業時,向父親求助。父親送給他一枚硬幣,並告訴他:“用這枚硬幣買一張報紙,一字不漏地讀一遍,然後翻到廣告欄,自己找一個工作,到世界上去闖一闖。”後來,戴維·布瑞納經過艱苦奮鬥取得了成功。這個明星在回首往事時,認為父親的那枚硬幣是“最好的禮物”。

可惜的是現在有許多做父母的不懂這個道理。

據報載,某一位暴富起來的家長,將5萬元人民幣劃入他那還在讀初一的獨生子的賬上,造就了一個小“款爺”。於是,這孩子上學路上雇同學代背書包,作業也雇成績好的同學代做。結果在學校占了兩個第一:存款第一,學習成績倒數第一。

古代有言“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而這真正的“計深遠”,乃培養其獨立的真本領。林則徐也說過:“子孫若如我,留錢作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作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這確實值得世人深思。

根據上述材料,自擬題目,寫一篇800字左右的議論文。

十七

閱讀下面三則材料,寫一篇議論文,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

1、魯迅說:“無論什麼事,如果不斷收集材料,積之十年,總可成一學者。”

2、歌德在談到積累材料時曾經說過:“一個人在年輕時積累了許多銀幣和銅幣,年歲愈大,這些錢幣的價值也愈高。到了最後,他年輕時的財產在面前塊塊都變成了純金。”

3、一位歷史學教授對他的學生說:“如果你收集兩萬張卡片,就可以在歷史界成為權威

十八

閱讀下面三則材料,寫一篇議論文,題目自擬,不少於600字。

(1)作家丁玲,十年浩劫的折磨,使她留下了難以忍受的腰痛病,不能伏案寫作,但她不甘心文學生命的終結,自己做了一塊特殊的寫作板:一塊二尺見方的木板,鑿上四個眼,繫上兩條帶子,套在雙肩上,在上面寫出了一篇篇文質兼美的散文.

(2)楊蔭榆自"女師大"事件被"打落水"後,先後在蘇州女師,蘇州東吳大學任教,日寇攻陷蘇州時罵敵,於1938年被日寇殺害.

(3)陳獨秀是中共創始人之一,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任總書記,晚年被解職後生活貧困,疾病纏身,處境尷尬,但斷然拒絕國民黨反動派的利誘.

十九

閱讀下面兩則材料,寫一篇議論文,題目自擬,不少於600字。

(1)志願軍英雄馬玉祥曾經說:"我不是什麼英雄,當年在朝鮮戰場上我是一個兵,後來轉回地方,我也是一個兵,現在離休了,我還願當一個兵,這輩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夠個兵的份量,也就心滿意足了."

(2)拿破崙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二十

下面是詩人艾青寫過的一首短詩,聯繫現實生活寫一篇議論文。

離開了時間/就沒有了生命;

生命和時間/緊密相依連;

失去了時間/生命就成了虛幻;

沒有了生命/時間就成了雲煙。

二十一

某車間主任的人選在大黃和小黃之間難以確定,新廠長想通過下棋測試性格確定一個人,與大黃下,大黃穩紮穩打,出手老練,三局都握手言和,與小黃下,小黃猛打猛殺,咄咄逼人,既有開局三斧頭又有"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前兩局直殺得廠長無還手之力,第三局宣稱一定要贏廠長,不料只下了個平局,小黃不肯罷休,拽住廠長再乾,廠長不幹了,因為他已物色好車間主任了.

根據上述材料,自擬題目,寫一篇800字左右的議論文。

二十二

當斷臂的維納斯展示在人們面前時,無數好事之徒趨之若鶩.他們提出種種接上斷臂的奇思妙想,維納斯的斷臂就如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圈套,但迄今為止沒有任何設計能獲得普遍的讚賞.

根據上述材料,自擬題目,寫一篇800字左右的議論文。

是非型材料作文一般採用自由評論的方法,這類材料作者不擺明自己的觀點,也沒有明確的傾向,需要我們分析其中是非曲直,拿出主見.一般說這類作文不求結論的一致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言之成理即可.

提示:

1、可以論證盲目空想者的一事無成。

2、可以論證脫離實際的理論毫無價值。

3、可以論證單純苦學苦練而不動腦筋、不講實效,必然勞而無功。

提示:

1、可以論證學業、事業都需要腳踏實地,日積月累,切忌急功近利,妄想一步登天。

2、可以論證成功的道路欲速則不達。

3、可以論證為師者應如何啟迪學生戰勝自我。

提示:

1、可以論證從來就沒有救世主,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氣可鼓,不可泄。

2、可以論證關鍵時刻巧妙機智地進行鼓舞激勵的重要作用。

3、可以論證充滿信心,振奮精神,就能發揮出巨大的潛能。

例子:

1、一位農民朋友曾給我講述了一段他自己的故事。

那天,我拖著沉甸甸的板車疲憊地來到了山腳下。望著前面那一段長長的上坡路,我不禁畏而卻步。心想,今天靠自己一個人絕對拉不上去了,肯定得有人幫一把才行正在為難之際,正巧過來了一個熱心的路人。他看出了我的窘境,對我說:“沒關係,我來幫你。”說著,便利落地捲起袖子,拉開一副推車的架勢。於是,我就咬緊牙使勁地拉車。在熱心人“加油,加油”的鼓勁聲中,我們終於將車拉到了坡頂。當我感謝熱心人的鼎力相助時,沒想到他卻說:“你用不著感謝我。這兩天我的腰扭傷了,根本就不能用勁。我只是喊喊‘加油’而已。能將這趟車拉上去,全靠的是你自己。”

2、多年前的一個傍晚,一個叫亨利的青年移民,站在河邊發獃。這天是他30歲生日,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活下去的必要。因為亨利從小在福利院裡長大,身材矮小,長相也不漂亮,講話又帶著濃厚的法國鄉下口音,所以他一直很瞧不起自己,連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應聘,沒有工作,也沒有家。

就在亨利徘徊於生死之間的時候,他的好朋友約翰興沖沖地跑過來對他說:“亨利,告訴你一個好訊息”我剛剛從收音機里聽到一則訊息,拿破崙曾經丟失了一個孫子。播音員描述的相貌特徵,與你絲毫不差”“真的嗎,我竟然是拿破崙的孫子”亨利一下子精神大振。聯想到爺爺曾經以矮小的身材指揮著千軍萬馬,用帶著泥土芳香的法語發出威嚴的命令,他頓感自己矮小的身材同樣充滿力量,講話時的法國口音也帶著幾分高貴和威嚴。第二天一大早,亨利便滿懷自信地來到一家大公司應聘。

20年後,已成為這家大公司總裁的亨利,查證自己並非拿破崙的孫子,但這早已不重要了。

【範文】

提示:

所給材料是寄寓性材料,寓意是蘊含在字裡行間的,必須透過文字表面,挖掘其深層內涵,方能捕捉材料中心。“落葉並非殞落,是凱鏇”,否定了“殞落”而肯定了“凱鏇”。哲人否定黃葉因死亡而落下,而肯定它是勝利者的歸宿。它落到樹根化為另一種生命的營養,再去滋潤一種新的生命。落葉的殞落,只是生命轉化為另一種生命,因此,哲人不認為落葉是殞落,而是勝利的回歸。

參考命題:

《“落葉”是值得讚美的》

《奉獻--永恆的美德》

這個故事讓人明白:欲無必有,欲有必無。那么,要心中有真善美,必遠離假惡醜。這必須經過選擇、鑑別和心靈的“巷戰”,才會讓一個退出,另一個占據。材料中要“無草”,則要“有莊稼”,這是含義深刻的比喻,草喻生活中的假惡醜,莊稼喻真善美,此類題目審題時要注意化抽象為具體,這樣一來,思路就開闊了。如要使一個人沒有貪心,就必須用良心占據他的心靈;要使一個人沒有虛榮,就必須以真誠占據他的心靈;要使一個人沒有怨恨,就必須以寬容占據他的心靈;要使一個人不再麻木,就必須以清醒占據他的頭腦;要使一個人不再冷漠,就必須以愛心充斥自己的心靈等。關鍵要把握生活的大網,以小見大。

提示:

這篇寓言故事的主旨是告誡人們好事也要有分寸地去做。如果做過了火,就會走向反面。這是一種思維方法問題。立論作文時可就這方面問題聯繫實際。

可以用故事中的一句話(如《再來一碗鮮魚湯吧!》)為題,也可綜合故事主旨,用自己的語言立題,例如:《好事也不能過頭》或者《分寸是十分重要的》等等。

素材

在科學上有一個關於分寸的定律叫黃金分割,德國科學家刻卜勒稱之為神聖分割,就是最具有美學價值的比例,也是人類的視覺感到最舒服的造型。其實在生活當中,黃金率幾乎無處不在,旗幟的長寬,人體上下部的長短,窗子的大小,一天當中氣溫冷暖的比差,甚至陽光的強弱,都有一個科學的定理在發揮作用,這也就是人生的分寸。

清末曾國藩組建湘軍,先後攻克太平軍占領的幾個重要城市,最後攻克天京,曾國藩因此授一等爵。這時,曾國藩發現湘軍已達30萬人,是一支只聽命於曾國藩的私人武裝。曾國藩感到了大臣功高震主的問題,他開始自削兵權,從而解除了清廷的顧慮,使自己依然得到信任和重用。歷史上,有不可盡數的立下絕世功勳的人都沒能逃脫“狡兔死,走狗烹”的命運。曾國藩與他們的區別在於他及時地把握好了自己作為一個臣子的分寸。

提示:

1、可以論證市場經濟需要機敏的反應,精明的頭腦。

2、可以論證具備敏銳的分析判斷能力才能獲得機遇。

3、可以論證安於現狀、循規蹈矩就不能有大成。

4、可以論證要善於發現和利用潛在財富的價值。

提示:

1、可以認證不能看重表面,而要注意實質。

2、可以論證事業成敗,人是決定性的因素。

3、可論證藝術的內容與形式的關係。

提示:

貧困是一筆財富,之所以說它是財富,是因為越是貧困越激勵人們奮發向上,越是要改變生存環境,自然就產生了“人十之,己百之”的上進心。古代就有“寒門生貴子,白屋出公卿”的說法;孟子曾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參考論據:

范仲淹兩歲喪父,後隨母親改嫁,幼時讀書連稠一點的粥都難以吃到;司馬光也出生寒門;明代大學士宋廉家中一貧如洗;蘇聯作家高爾基曾經是個流浪兒;荷蘭畫家梵谷也曾是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濟;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出身於鞋匠家庭;居里夫人剛剛滿十歲就去打工,供姐姐讀書……

參考文題:

《貧困是一筆財富》

《自古雄才多磨難》

素材

不把巨財留給後代

美國《商業周刊》最近推出了2024年度美國最慷慨的50位慈善家排行榜。在這個超級豪華的陣容里有: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英特爾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戈登·穆爾、美國有線新聞網的創始人特德·特納等,《商業周刊》在公布排行榜的同時還對這些慈善家們的善舉進行了深入分析,並找出了他們的共同特點。

調查顯示,美國慈善家希望留給子孫的遺產僅占其全部財產的一小部分。多數慈善家認為,辛勤的工作和創業的經歷是每個人的寶貴財富,可以給人帶來快樂。如果給子孫留下太多的遺產,就不免會助長他們不思進取的思想,對子孫沒有任何好處。而且,大部分美國人崇尚通過個人努力創造財富,繼承遺產被認為是不勞而獲,甚至有人認為那無異於“搶劫”。另外,在留給子孫小部分遺產的同時,很多年輕一代的慈善家在自己的孩子還小時就教育他們要節儉。

提示:

此則材料較完整地敘述了鹿由昔日的正常、健康到後來不健康的畸形發展過程。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人為地消滅了鹿的天敵——狼。材料內容前後是因果關係。應該立足材料所述事物的“果”去追溯事物的“因”,然後就其“因”立意,聯繫現實生活中的某一方面展開議論。鹿和保護區的“結果”是由於人“將狼全部消滅”,從而破壞了自然界的“生物圈”與“食物鏈”,遭到自然規律的報復,使當事者自食其果。

十一

提示:

虹和橋各有優點,它們優點是:讚美別人不誇耀自己,表現了可貴的謙虛美德。這可以作為全文的中心論點。根據要求,按照“總分結構”、“對比論證”,可以設以下幾個論段:①謙虛的人總能看到別人的優點,取人之長,補己之短。②驕傲的人往往躺在自己的成績簿上沾沾自喜,固步自封。③謙受益,滿招損。

舉例時注意有正有反。

素材:

愛因斯坦與卓別林

據說發現並提出“相對論”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與喜劇大師卓別林是好朋友。某次兩個人坐在一起閒談,愛因斯坦對卓別林說:“你很偉大,因為凡是有電影的地方就沒有人不知道卓別林的名字。”卓別林說:“到目前為止,世界上能懂得相對論的人據說不超過三個,因此你更偉大。”偉大人物的互相尊重,不只因為他們在專業上的共識,更因為他們在各自專業上的陌生而在專注精神上的相近。

十二

提示:

①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質和習慣使人終生受益.

②做學問與做人

十三

提示:

三位科學家不同國度,不同時代,研究領域也各自不同,但他們有著相似點:那就是對所從事的科研事業,都具有執著忘我的可貴精神。抓住三則材料的“共性”,進行“求同概括”,便會準確把握材料的中心論點了。

參考命題:

《可貴的執著精神》

《成功者的啟示》

十四

提示:

為什麼同樣的信息,會在甲乙兩個推銷員身上產生截然不同的反饋呢?這就要分析他們對同一事物的不同認識。從市場的需求看,是只看現狀,還是看發展?從觀察事物的方法看,是只看一面,還是看兩面?從主觀認識上看,是積極地開闢還是消極地對待?

運用辯證的觀點,聯繫現實生活,是寫好這類文章的關鍵。

寫作議論文的立意參考:

一類屬於切合題意、立意準確,但在創新上和深度上比較一般:

1.要有樂觀精神

2.銳意開拓

3.市場是需要培養的

4.事在人為

5.切忌鼠目寸光

6.換個角度看問題

7.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8.追求與放棄

9.變被動為主動

10.零起步

比較好的有:

11.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問題

12.抓住機遇,解放思想

13.絕不輕言放棄

14.路是人走出來的

15.地上本沒有路

16.柳暗花明又一村

17.挑戰與機遇

18.橫看成嶺側成峰

19.成功從零開始

更好一點的有:

20.零,不等於無

21.真的無所作為嗎?

22.智者不惑

23.鼠目寸光與遠見卓識

24.零,對於勇於開拓者是成功的機遇

25.巧婦能為無米之炊

以上的題目基本上都是批評推銷員甲保守、無所作為,稱讚推銷員乙樂觀向上、銳意進取、思想解放等等,角度比較單一,只有少數同學能擬出下列觀點:

26.深入調研,穩操勝券

27.盲目樂觀,必遭敗績

28.島民明天會穿鞋嗎?

這幾個觀點突破思維定勢,從否定推銷員乙、肯定推銷員甲的新角度寫,且能夠言之成理,自圓其說,令人信服。

語段參考:

推銷員乙剛下飛機,只看表面現象,沒有經過實地的深入調查了解島民之所以不穿鞋的具體原因,就盲目樂觀,自以為只要敢想敢幹就能夠大功告成,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這裡有一個類似的故事:鴉片戰爭之後,國門被帝國主義列強打開了,一個英國商人發現中國人吃飯只用兩根“木棍棍兒”,沒有用西洋刀叉的,並主觀地認為這是個發財的好機會,於是從美國運來了幾十萬副刀叉。可是過了好多年竟一副也沒賣出去,結果虧了血本。其實,中國人至今仍習慣於使筷子吃飯,不習慣於用刀叉吃飯,這不僅因為習慣不同,中西餐不同,更因為使用筷子優點很多,對於開發人腦有益。也許島民不穿鞋是由於島上多細沙,石頭平滑……腳直接接觸溫暖的細沙、光滑的石頭、爽適的海水十分舒服,且有治病、防病諸多益處,比穿鞋當然要好得多,任你怎么拚命推銷,恐怕島民也不會買賬。如果貿然把鞋運進島上,而且隨即蓋商店乃至工廠,豈不大虧?

評:這樣的文章立意新穎,分析深刻透徹,是能夠得到發展等級的較高分數的。

十五

提示:

該題重在訓練從多種材料中找到內在聯繫緊密的東西,並結合實際生活選好議論角度,確立議論的論點。

就材料而言,1、3、4都有聯繫,均表現出要勇於向外部世界(外國和外族)學習。5 說的是當今所面臨的問題,是我國現行的根本國策,與1、3、4 也有聯繫,而2卻從反面表明了秦始皇修築長城所反映的文化封閉心態,其中的始皇大興土木,修建阿房宮可以看作是干擾信息。6 說的是閉關鎖國政策與改革開放向國外友人學習的問題。從反面意義上看,2、6 與1、3、4、5均有關係。搞清這些關係有助於把握整體材料的精神,為立論說理打下基礎。立意可以選擇封閉與開放、封閉與交流,以開放心態對待外部事物,外部文化等

文章標題可《今天還要“拿來”》、《從胡服騎射說起》。

十六

提示:

1、可以論證有志青年應敢於獨立奮鬥,依賴前輩絕不可取。

2、可以論證嬌慣子女,有弊而無利。

3、可以論證明智的家長注重引導子女自立自強。

十七

提示:

寫提供多則材料的議論文,不僅要注意材料的共性,有時還要注意材料的個性。這三則材料的共性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都說明了“治學要注意積累”。如果僅著眼於這一共性,寫起來就思路閉塞,感到無話可說,沒辦法只得堆砌一些事例。這就需要進一步挖掘材料的個性。

試將三個材料做一番仔細分析比較。魯迅強調積累要長期堅持;歌德強調積累大有價值,而決不是徒耗時光和精力;歷史學教授強調多積廣積。這樣,就能圍繞“治學要注意積累”這一中心論點,提出三個分論點,從三個不同的方面,層層分析,步步推進,使文章內容顯得充分紮實且比較深。同時,三則材料都能顧及,各有用場。

十八

三則材料的共同點是保持晚節,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這一共同點就應是作文立意之所在.

十九

提示:立意角度

要想成就事業,既要有雄心壯志,又要有謙遜的品格

對待並列材料的材料作文,一般採取同異互求的方法審題立意,這種方法就是把幾個不同材料的某一共同點提出來,加以概括提煉,作為文章的論點.這種方法首先適用於相似排列的多元式材料,如材料十八,第一則材料是一正面名作家,晚年傷病困擾,不輟寫作;第二則材料寫一老教育者前半生有重大過失,晚年不堪外族入侵,保持名節,罵敵遇害;第三則材料中的陳獨秀是中共創始人,曾犯過嚴重錯誤,晚年賦閒,貧病交加,仍不屈事微敵.三則材料的共同點是保持晚節,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這一共同點就應是作文立意之所在. 再如有一則寫作訓練中給了三則不同材料.第一則熟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第二則是《晏子春秋》上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幾句話;第三則是成語故事"一傅眾咻".三則材料雖然長短不一,內容各異,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客觀環境條件影響著事物的發展,作文時就應抓住這一共同點來立意. 另外,這種"互求法"還適用於看似矛盾的多元材料,如材料十五,再比如材料十九,馬玉祥與拿破崙的話其矛盾點是顯而易見的.在提煉論點時,關鍵在於分析其統一點.所說的統一點,就是指合理點."要做一個好兵"有沒有合理點想當元帥是否排斥做一個好兵 "想當元帥"是否有合理的地方如果前者與後者都合理,那么它們的共同點是什麼如果這些問題都正確地想通了,那么提煉出來的觀點就可能符合辯證統一的觀點.

關係型

二十

提示:

如果材料的內容,是談人或事物之間的關係,那么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物與物之間的辯證關係就是材料的中心。這則材料談的是“生命”與“時間”的辯證關係:兩者相互依存,時間的價值就是生命的價值;如果說生命的價值在於過程,那么這過程是按時間來計算的、來體現的。“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就是這則材料的中心意思。

參考命題:

《時間與生命》

《時間就是生命》

《虛度時光,就是害人害己》

關係型的材料作文主要注意的是,像關係型議論文一樣,寫的時候要照顧兩面,不要只是丹存的寫一方面。

二十一

以此材料作文,就須各抒己見.有人主張選小黃,因為他敢闖敢拼,有開拓精神,有必勝信心,當今改革正需要這種人;有人主張選大黃,因為他穩紮穩打,不急不躁,務實肯乾.只要論證有力,論據充分,哪種觀點都能採用.這類材料的立意,有似於1991年的高考題《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2024年的北京作文《規則》.

二十二

有些材料將褒貶愛憎的感情或明或暗地體現出來,這就是材料的是非傾向性,對此不可視而不見.辨明材料中的傾向性,可以判斷自己提煉的觀點是否正確.這則材料的傾向性非常強.材料稱想接上斷臂的人為"好事之徒",稱他們的行為是"趨之若鶩".這足以將褒貶之情溢於言表,也就是說材料中對接臂的做法持否定態度,"好事之徒"的做法實質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人.據此,我們可以提煉這樣的觀點:

a要有獨特的美(從維納斯的角度);殘缺也是一種美

b要順其自然,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從好事者的角度).

顯而易見,如不顧材料中的傾向性而提煉"攻關莫怕難","只要堅持就能成功"的觀點是不正確的.同樣是喝水,有的人用金杯玉盞喝,有的人用瓷杯泥碗喝,有的人用雙手捧著喝。第一種人感覺到富貴,第二種人感覺到貧賤,只有第三種人痛快地說:“真解渴啊!”人渴了,要喝的是水,而不是盛水的杯子;真正的享受是你喝上了甘甜的水,而不是舉起了華麗的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