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材料作文:2024年湖南高考滿分作文3篇精選

高考,人生的一次巔峰測試,也是全國最公平的一次測試,是考生的一次人生的拼搏,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考生將來的命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2024年湖南高考滿分作文,供大家參閱。

2024年湖南高考滿分作文: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

橡膠是一種重要的工業原料,且只生長於熱帶。二十世紀初的美國由於本土無法種植橡膠只能依賴進口,於是愛迪生提出:“能否從植物中提取類似的成分?”在這一構想提出後,美國研發出了人工合成橡膠。

《大學》云:“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以創新推動了社會進步。在當下,創新應被大力提倡。

創新往往源於現實的挫折與對未來的希冀。正如大樹有對遠方的嚮往但又無法移動,這一理想與現實的反差使其以新辦法實現願望。對國家強大的希望與邦聯現實的混亂使美國棄邦聯而采聯邦。同樣,有著對人民更好生活的嚮往,讓中國選擇改革開放而非固步自封。

所以欲先創新,要打破固有的“差不多”這類得過且過的思想,更要打破舊有的溫床。人是有惰性的,而國人思維體系中又有保守、謹慎的一面。正如魯迅先生所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身上,中國人自己是不肯動彈的。”創新的思想保證應是對更幸福生活的追求,有了對未來的追求才會有對現實的不滿,才會產生創新的動力以跳出舊生活。而僅是主張有口飯吃,也就無從創新了。

創新以自我革命形式實現。大樹的新辦法並非仙人傳授,果實也不是上帝為其所掛,而是自出心裁。當代社會競爭加劇,時代飛速發展,只有能創新者可以勝出。反觀百年老店柯達,雖率先研發數位相機,但死守膠捲不放,最終黯然破產。究其根源,在於其公司以其成熟膠捲技術為傲,而不願輕易改變。

這說明創新需要一個自我革新機制。這種機制外在動力是競爭對手帶來的壓力,內在動力是體制內部具備的發展認知,而後者更重要。要實現對舊有的突破和否定絕非易事,雖有外來壓力,人們也可選擇逃避,只有內在對發展趨勢的認識,才可以促使人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從而推動革新,又反作用於這種創新思維。今日無數大型企業秉承創新理念,斥巨資於研發,而創新帶來的成果又使企業煥發新生。

創新最終引向成功。大樹以果實讓鳥獸將種子帶向遠方,實現了自己的理想。而在現實中,創新作用遠不止此。創新一方面給創新者帶來了物質效益,另一方面也產生了努力後精神上的力量的增強。此外,一人的創新起到的帶動作用可以激發全社會對創新的興趣,從而引發萬眾創新,極大地帶動民族、國家乃至人類的進步。

“日新之謂盛德。”大樹用新辦法實現了對遠方的探索,而智力足備的人類更有理由去開拓創新,打開新未來。

2024年湖南高考滿分作文:以我之力,追我所願

總在追我之願望。

枝繁葉茂的大樹想去遠方,又或有熱情洋溢的人想讓人生熠熠發亮。

唯獨忘卻自我力量。

大樹從前只想借外物之力到達另一個境地;所謂青春年少也只不過依靠著周身的真實支撐。

我們總尋求寄託,摒棄實踐;總沉迷念想,忽視作為;總著眼外界,無睹內在。

理想的尋求與達成,終究回歸於自我飽含深情的起點,對自我的思索與發掘,對自我的革新與創造。

無數人敗給了外力。

對己身不滿,然後是無聲的控訴與無可奈何的歸於平靜;對社會持異,改造人世的理想最終又被悄無聲息地否決,再又回到對暴烈摧殘生命的默許,對性別不公之象的熟視無睹,或對《熔爐》、《素媛》事件持續發酵的司空見慣。

大多時日,大多數人,堅信自身力量的微乎其微,執著於自身對理想的無能無力。

然,正如大樹衝破阻隔,憑己之力去往遠方,芸芸眾生間,亦有不懈於夢,無愧於心的人們,奪得了潛在的力勢與優長,達到了心之所向。

聽伊迪絲唱《玫瑰人生》,146厘米的個子,帶她穿過了廢舊的巴黎老巷,逃過了父親的謾罵,避開了曼哈頓的繁華,皆因在音樂中覓得了夢想的真諦。

讀柴靜《看見》,她說,我們渾然難分,就像水溶於水中。紛繁的亂象與缺失關照的弱勢群體,她將自己作為發力的來源與希冀的個體,將鏡頭深入山間樹林,深入被黑暗籠罩的生命,終於尋獲心之所想。

看約翰·納什《美麗心靈》,數學家與精神分裂,不可思議的激烈碰撞。但他未曾屈從於現實,三十年,三十年對數學的熱愛與往復的搏鬥,他以自我無可匹敵的頑強與堅忍,戰勝了所有喧囂。

漫漫歲月,從個人到群體,從滔滔黃河之水到遙遠深藍的愛琴海之岸,浮於表層成為現象武裝,當點到即止化為慣常思維,自我改變與自我追尋便顯得稀缺,彌足珍貴。

去追,如霍金以病殘之軀寫成《時間簡史》,靠《萬物理論》;去發揚優長,如簡·奧斯汀以細膩溫和筆觸力被封建屏障。

如大樹,不僅是自我念想的實現,它的種子已在各個角落生根復蓬勃生長;如平凡又偉大的個人,柴靜,納什為夢想所貢獻的,亦生長成人類社會的寶藏。

正如法國詩人蘭波在其《深谷睡者》中所寫,閃爍的太陽已越過高傲的山巒,幽谷中的光點有如泡沫浮泛。

以我之力,追我所願,掙脫世間繁雜的禁束,去往內心無垢的星空。

2024年湖南高考滿分作文:大樹的旅行

平凡的日子,總是一年又一年;每一個當下的心念,都可以是心田裡的綠葉一片,在生活的風雨里綻出對這個世界的尊重,不一定美得出眾,卻能夠給這個世界送來哪怕一絲的清涼,安靜,淡然,帶著內心世界的平和,豐盈生命的每一天。人生的幸福,並不在於在哪裡生活,而在於用一種什麼樣的心態生活。

幸福,不是自己的私有財富,不是一種自我的束縛,也不是對幸福一種狹隘的理解,幸福是一種共同的承擔,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接力,能夠尋找到幸福的方法,這何嘗不是一種滿滿的幸福。

去感覺生活中的那些細枝末節,來發現內心世界的幸福種子,用善意化解曲折,用柔軟對接誤解,這平凡的生活,沒有什麼轟轟烈烈,更沒有什麼大起大落,恰恰是生活中的不肯改變,缺乏適當的協調與釋放,往往成為生活的煩惱和障礙,啟動一種心的力量,去感受這生活的苦與樂,生活中所有高低起伏的故事,原本就是生活中的那些情節,躲不開,少不了,這就是生活。

煩惱給命運帶來的傷害,不是生活的故事有多么曲折,而是和心地的氛圍直接相關。一分柔和,一段平靜的時光;一種固執,一場情緒的凜然。人生沒有永遠的固定,只有不肯清掃的執著和不寬容。幸福哪裡來?願意接受的安然,願意幸福的胸懷,願意改善的坦白,願意傳遞的友好。

世界那么大,沒有什麼不可改變,所有的境遇和難堪,不過是內心那一道需要跨越的門檻。所有只願世界為我改變,都是自己生活最大的虛幻;真正的幸福,就是願意面對和承擔,主動去為世界而改變,快樂,就是等在改變里的不期然。

生活的遺憾,很多源於內心的狹隘,接受不完美的人生,拓寬心的視野,願意去理解,這是對自己和他人最樸素的關愛;反思和調整自我的那些不適應,活出豁達的狀態,有放下有容納才是人生,有認同有寬宥才迎得來真誠。幸福,就是願意為幸福付出的新常態。

光陰里的固步自封,需要捨得扔出窗外,紛紛擾擾是生活,沒有人能擺脫生活的無奈和苦惱,能夠找到獲得幸福的方法就是生活的旅程。

幸福不遙遠,努力就能改變;幸福不固執,隨緣得安然;幸福不沉重,無執一身輕。即使生成一棵大樹,也可以撒出種子來旅行,願意分享的的心態,才是能夠傳播的自在。

能夠簡單一些認識生活是對自己的一種解放與善待,走出對生活狹隘的認識,減少對生活的苛求,增加對生活的理解,更不要讓那些生活的困惑成為一種心力交瘁,珍惜自己的擁有,更要點讚別人的獲得,生活也就成了一個挑戰自我,拓寬自我的過程,就像我們那種不追求完美的心態,又何嘗不是對生活的一種寬宥與善待,能夠調整自我的心態去迎接嶄新的生活,而不是扛著生活的煩惱滿世界亂跑。世界怎么樣,在於你能夠容納的胸懷,在於能夠在困惑中脫穎而出。

瞧這世界,鬱鬱蔥蔥,包涵著無限的生機,蘊藏著無限的美好,這本身就是充滿禪意,多么豐富,多么有趣的一件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