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道德模範事跡材料

事跡材料是指黨政軍機關為了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對本單位具有突出事跡的集體和個人整理出的文字宣傳材料,屬於事務公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快來看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喔。

市道德模範事跡材料一:

馬尚勇,男,1968年生,中共黨員。嵐皋縣供電分公司保線站站長。

1987年參加工作的馬尚勇,20xx年,競聘上了保線站站長。從那以後,他每年都要對全縣180餘公里35千伏線路、462座鐵塔進行全面檢查維護。10年來,行程近20xx公里,足跡遍布嵐皋以及平利、紫陽、漢濱毗鄰縣區,走爛了多少雙鞋,摔了多少次跤,他自己也記不清了。“8.7”、“7.18”災害,致使全縣電力設施嚴重受損,許多地方一度癱瘓。是他帶領保線站人員連續在山上搶修,頂風冒雨、披星戴月,餓了就啃速食麵、渴了就喝山泉水,及時恢復送電,為搶險救災提供了電力保障。

市道德模範事跡材料二:

吳應德,男,1955年生,嵐皋縣城關中學保潔員。

20xx年8月18日上午,他獨自一人在會場打掃衛生時突然發現有一堆現金散落在座位縫隙間,他連忙撿起來仔細清點,不多不少整整4000元。他收好錢,火急火燎撥通了學校負責人的電話。經過一番聯繫後,老吳將4000元現金送到了會議主辦單位,最後通過會議主辦單位找到了失主。20xx年1月“兩會”期間,他收拾會場時撿到了一個錢包,內有現金及各種證件,通過查看證件,他迅速聯繫到了失主劉某,並婉言謝絕了報酬。除去錢包現金外,在工作中,吳應德經常在會場和校園內拾到手機、相機、手包、杯子、鑰匙等物品,他總是通過各種途徑第一時間找到失主。20xx年2月被評為“陝西好人”。

市道德模範事跡材料三:

“我們這代人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不會忘記國難當頭,蒙受國恥歷史教訓,不會忘記黨的恩情,不會忘記如今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從小立志報國,為國、為民多做貢獻,講敬業奉獻精神是我們這代人的美德。”這是張化文時常掛在嘴邊上的話。

張化文是林業電大退休教師,今年七十九歲。一九六五年畢業於哈爾濱體育學院,被留校任教。在學校任教時,真正做到教書先育人,身教勝於嚴教,把關愛傾注學生心靈中,得到了學生們的尊敬。六九年知識分子接受工農兵再教育,申請回到家鄉牙克石,分到聯合廠工會工作。在此期間,帶領職工積極參加各項文體活動,多次被林管局、呼倫貝爾市評為先進集體。此後,張化文轉調技工學校負責教學工作,並被學校推選為市第五屆政協委員。

張化文退休後仍不忘發揮餘熱,堅持為公益事業做點事。

20xx年,張化文搬到蔬菜小區居住。當時小區的物業管理由蔬菜公司負責,後來因多種原因蔬菜公司退出物業管理,小區處於無物業狀態,曾一度垃圾成堆,污水肆意外流,嚴重影響城市環境衛生。在市各主管部門領導重視和指導下,在業主共同努力下,召開小區第一次業主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業主委員會組織機構,全體委員均義務為業主服務。張化文任秘書長,委員均在崗工作,只能用業餘時間開會,凡事在會上商定,然後由張化文這位退休老人去做,每件事做完,張化文都會打電話或到委員家匯報。張化文說,這樣才能做到溝通及時,便於更好的開展工作。

張化文利用節假日時間,走訪小區業主六十八戶,掌握了解每位業主家中的情況。一號樓三單元高炳山家,孩子看病花了不少錢,要賣樓給孩子看病,張化文得知後,立即向業主委員會反映情況,委員會研究決定,高炳山家免交物業費。為解決居民的污水處理、暖氣和自來水主管道更換等問題,不知要跑多少次相關部門聯繫協調。此外,張化文還為七十歲老人送新年賀卡,幫助陪讀戶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兩年多的時間裡,共為業主辦理大小實事十九件,業主們深受感動。

張化文總是說,為小區業主做點事是應該的。如今這位老人因年歲不饒人,力不從心,已經向主管部門領導和業主提出辭職。即便如此,張化文仍然堅持表示,只要身體精力允許,還願意為社會盡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