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四月

今天,我與媽媽乘2路公車向江南趙家山出發。

來到了山下,放眼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蔥鬱的綠色,中間還摻和著金黃色。我和媽媽加快了腳步走上前去,仔細一看,原來是野草與金黃的麥桿,它們有的才到我的小腿,有的卻長到了我的下巴,它們周圍開滿了許多不知名的小花,風兒吹過,花香流動,引來了許多勤勞的蜜蜂與美麗的彩蝶。

就在這時,我聽見了嘩嘩的流水聲。我興奮的左瞧瞧,右看看,終於發現了從山上的水溝里流下了一道帶有泥土與麥香氣息的水流。我趕緊把這個訊息告訴了媽媽,並躍躍欲試要去找到它的源頭。沒走幾步,幾個正忙活的農民伯伯進入我的視線,他們有的在犁田,有的在施肥,有的在耙田,每個人的身上都濺滿了泥土。

耙田吸引了我的興趣。只見農民伯伯讓牛拉著一個由木頭構成的東西,外邊的大長方形套著一個小長方形,中間固定著一根很結實的木棒,下面釘滿了大拇指粗的鐵釘。我忙問媽媽這是什麼?媽媽告訴我說是“耙”。農民伯伯踩在耙上,牛拖著耙和人,泥土從長方形中竄了出來。我本想上去試試,剛走到田邊,大黃牛就沖我吹鬍子瞪眼睛,用腳踢著田裡的水,挺著兩個長長的角,尾巴還不停地抽打著屁股,似乎在說:“你要是來了,我非讓你栽下去不可!”嚇的我連連後退。

我們順著流水聲繼續往前走,看見了一個耙的很平整的田,田裡放著許多捆好的一把把秧苗。過了一會兒,我看見四五個戴著草帽的人從田邊的屋裡走出來,他們有說有笑的挽起褲腿,下到田裡,站成一排,左手拿著一把秧苗,弓著腰,右手則熟練地從左手上取下兩三苗插到田裡,如此反覆。泥土沾在腿上也再所不惜,真是“泥土裹滿褲腿,汗水濕透衣背”。不多一會兒,一大片插好的秧苗展現在我面前,一行行,一排排,像綠色的草坪。我在心裡暗自稱奇:他們怎么能做的這么快?這么好呢?媽媽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笑著對我說:“這就叫熟能生巧唄!”

再順著水流往前走,呈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個很大的堰塘。原來,水都是從這兒流出來的。溏里的水已經很淺了,許多附近的小孩拿著背簍在裡面捉魚呢!不時還有水鳥在空中俯衝下來在水面一閃而過,溏邊有一位老大娘在慢悠悠的搓著衣服,溏子裡不時傳來呱呱的蛙叫。我嚷叫著要下去捉魚,媽媽說不安全,根本不允許。我只好去摸了摸水,啊,輛絲絲的,真舒服!

時間過的真快,我們該回家了。而我的腦海中總是浮現這樣一幅畫面:在一塊塊碧綠和金黃相間的田地里,農民們牽著牛在辛勤的勞動著,耳朵聽著嘩嘩的流水聲與青蛙的叫聲,頭頂飛過大片大片的鳥兒……這真是一幅和諧美麗的農村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