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樂山大佛

自從語文老師給我們講了樂山大佛,我就被神奇的大佛所吸引,總想一睹為快。

暑假裡,我終於實現了願望。爺爺帶我來到了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樂山大佛風景區旅遊。正如老師給我們講的一樣,七拾一米高的這尊大佛尤如一座山,他的一隻腳上就能坐幾百個人,就是大佛的一個足指甲都可站十來個人,這大佛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在大佛的頭頂區域,觀佛的遊客挨挨擠擠,有老人、小孩、中青年人、還有為數不少的外國人。遊客里,有的是一家人扶老攜幼;有的是情侶相伴;有的是……;還有不少旅行社帶來的團隊。這樂山大佛風景區的熱鬧就不言而喻了。

要到江邊佛腳觀佛的人,一起排成了一條弓字形的“長龍”,維持秩序的警察把遊客按照一定的人數,一批一批地安排下去。

這條弓字形的長龍緩慢地移動著,我們在這個擁擠的弓字形里移動了很久很久,直到腰酸背疼才輪到該下去了。

我扶著爺爺高興地沿著陡峭的九曲棧道一步一步地下行了很久,才來到波濤滾滾的江邊,大佛的腳下。

這裡也聚集了很多遊客,他們有的對著大佛磕頭、作揖;有的抬頭仰望;有的跑前跑前跑後地選擇角度,拍照、攝像。幾條載滿遊客的輪船,在波濤滾滾的江面上打著鏇,目的是滿足船上遊客能多方位地觀佛。

可是,這個被譽為“天下獨尊”的大佛,一點也沒有理會遊客們在做什麼,而是穩穩噹噹地坐在江邊。他那高居於七拾一米身軀的頭專注地注視著大渡河、青依江、岷江三江交匯的寬闊江面,忠實地執行著如來佛祖的“佛旨”。

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江邊,沿著大佛身邊的隧道回到大佛頭部區域參觀。這裡有一尊被挖了雙眼的蟬師塑像,他就是大佛的創作人“海通大師”。

相傳,唐玄宗時期地處樂山的三江年年遭遇水患,弄得樂山人民饑寒交迫,背井離鄉。為了建造這尊彌勒大佛鎮住水害,海通法師歷盡艱辛,多年化緣積蓄了一大筆佛財。當時的貪官樂山太守憑藉權勢逼迫他交出佛財,意欲據為己有。海通法師毫不畏懼地拋出“自目可剜,佛財難得”。他剜掉了自己的雙眼,威鎮了貪官保住了佛財。又經過了多年的努力,建造“請”來了這尊大佛。

從此,這尊彌勒大佛就穩坐在江邊,忠實地執行如來佛祖的佛旨,鎮住了水害。三江河無論發多大的洪水,水也只能漲到大佛腳邊,樂山人民從此安居樂業了。

更為奇趣的是,在樂山城邊隔河遠望大佛景區全景,大佛山就像橫臥在滔滔江邊的一尊巨型睡佛。

真是“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