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澤古鎮游作文

震澤古鎮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西南部,與浙江省毗鄰,古稱“吳頭越尾”,是吳江的“西大門”。小編為你整理了震澤古鎮游作文,希望對你有所參考幫助。

篇一:震澤古鎮之游

陽光明媚的一天,我們開展了本學期第一次小記者活動,目的地是震澤古鎮。大家都特別興奮,一到中午,就迫不及待地坐上大巴車,帶著愉悅的心情向震澤古鎮前進。

踏入震澤的老街,我感覺自己穿越到了古時候,處處古色古香,處處都有不一樣的神韻,讓我陶醉其中。隨後映入眼帘的是禹跡橋,這座橋是人們為紀念大禹治水所建的。我走上前去,看著下面清澈的湖水,感到心情舒暢。我看到橋上還有一副橋聯:“善政惟因,不易大名仍禹跡;隆時特起,重恢古制值堯巡。”禹跡橋聯,氣勢恢宏,刻工精良,雖歷經了數百年風雨侵蝕,字跡依然清晰。更珍貴的是,在這副對聯中,隱藏著極為豐富的文史信息和史料價值。在禹跡橋前面是南橫街,在它的後面就是慈雲寺塔了,它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雖然我沒有進去,但在塔外就能感受到它那威嚴的氣息。黃色的高塔在綠色大樹的襯托下顯得那么美好。

接著,我們隨解說員阿姨來到了江蘇省農機具博物館,館內有許多古時候人們用的工具,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一幅場景:牆角處安放著一架水車,一頭牛在拉水車。解說員阿姨介紹著:“轉圈圈,水就順著管子往上涌,省了勁,效率高。這也是我們勞動人民的智慧喔。”這讓我更深刻地了解了古時候人們是怎么幹活的。

走出博物館,跟著我們又到了另一個地方——慈雲蠶絲製品有限公司。在這個地方,我嘗試了兩項工作——剝繭,上繃。剝繭並不簡單,它必須要在水中完成,上繃時則要慢慢地拉扯。成功完成工作後,我不禁感到有些自豪。震澤之旅很快結束了,讓我開拓了眼界,增長了知識,很期待下一次的小記者活動。

篇二:震澤半日游

小記者終於出去採風啦!一群戴著紅帽子、穿著黃馬甲的小記者排著整整齊齊的隊伍向著目的地——震澤出發!第一站:禹跡橋。瞧,一座拱形的橋橫跨在河面上,由無數塊灰白色的巨石搭建而成,大大的拱形橋洞氣勢非凡。雖說我們同里也有很多有名的橋,但像禹跡橋這樣大氣非凡的橋,我還是第一次見到。拾級而上,台階由又寬又長的石塊搭成,看上去古老滄桑。仔細一看,兩邊的橋欄都有著吉祥如意的圖案,栩栩如生,讓我不得不敬佩古人的智慧和才華。聽說,這座橋是為了紀念大禹治水而建,我想,這就是它名字的由來吧。

第二站:江蘇省農機具博物館。一進入博物館大門,我們就看到很多古代的勞動工具,有粗糙的石鎬,像一把彎弓,據說是用來鋤地的;有古老的水牛車,一頭水牛在前面拉著,後面是一輛方方正正的小車,看起來特別笨重。人們能夠發明它們,可真是了不起啊,我再次佩服古人的智慧和才華。

第三站:慈雲蠶絲製品有限公司。推開大門,一陣香味撲面而來,原來是蠶絲的香味。我們循著香味,跑到了一間加工室,一進門,大片大片雪白的蠶絲映入我們眼帘,大家迫不及待地跑過去,趴在蠶絲被上,真舒服啊!

聽工人們說,製作一條蠶絲被可不簡單。要先把蠶繭用水煮熟,再把蠶蛹剝出,然後把蠶絲拉長,套在模具上,而後還要進行拉綿、扯綿、晾曬、翻被、套單等多個步驟。我不禁感嘆:一條小小的蠶絲被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智慧啊!雖說我去過震澤許多次,但是這一次,讓我收穫多多,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