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作文範文:家鄉的獨木橋

家鄉的獨木橋篇一

歲月像過濾的篩網,篩去記憶中的泥土,留下了閃光的金子。我早已欣賞過趙州橋的古樸蒼老,領略過黃河鐵橋的矯健雄偉。然而,我卻總是時時記著家鄉那座獨木橋,記著我童年夢幻的小橋。故鄉的獨木小橋早已不復存在,但那個像弓一樣走在上面顫微微的獨木小橋永遠印在我的腦海里。

故鄉的河是有名的莊浪河,河水時常有七八米寬,水流湍急,給行人和兩岸種莊稼的鄉親帶來了許多困難,尤其是山洪暴發,人們叫苦連天,無可奈何。許多人常年挽褲趟河,落下了個風濕關節炎或靜脈曲張,痛苦不堪。因此在家鄉有“寧灣十里路,不過一條河”的說法。因為這樣,鄉親們在這條河上架起了一座獨木橋。他們選擇了河岸最窄得地方修建,首先在兩岸築了兩個混凝土的石墩,稍稍高於堤岸,在從岸邊砍一棵柳樹,架在上面,一座簡陋的獨木橋就成了。為了走起來穩當,村裡的木匠把上面砍平了。獨木橋常有被洪水沖走的危險,因此匠人在築石墩時,在裡面按裝了一根鐵鏈,用鐵鏈把橋的一端牢牢地拴住。每每山洪爆發,大水淹沒石墩,獨木橋在激流中蕩來蕩去。等河水退卻,人們又把它架了上去。為了堤岸和石墩的堅固,在橋的上下游栽有成片的楊柳樹。

小時的我,常常看到大人們走在獨木橋上,如履平地,輕鬆自在。故而想試試,又怕掉在河裡。一個偶然的機會,母親讓我去河對岸的水磨房,喊父親回家吃飯。我走在獨木橋上,搖搖晃晃,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掉到下面是的,讓人不寒而慄,整個的橋連同我的身子都在顫抖,心也在顫抖。橋下的水在飛速的流,我的腳不敢挪動一點,想篩糠似的,頭暈目眩,真怕一不小心掉到河裡被沖走。究竟怎樣過去,到現在我不明白那是有那么大的勇氣。這之後,男孩子骨子裡的冒險精神讓我很喜歡走那座驚險的獨木橋。一到夏天,我常常光著腳丫,挽著褲腿,騎在獨木橋上,看藍天白雲,聽鳥鳴蛙叫,任憑河水沖刷這自己的腳。時不時上下晃動,顫微微的橋猶如彈簧一般,好玩極了。就在那個時候,家鄉的獨木橋上留下了我兒時的歡樂,留下了兒時的夢想,可以 在那兒學游泳,捉泥鰍,打水漂。尤其在獨木橋上來來去去,從挪步到走再到小跑步,練就一身過獨木橋的“本領”。其實過獨木橋要慢不能快,家鄉有句俗語叫“緊過洌石慢過橋,掉到河裡沒人撈”。一個秋天,一位從北山來的老奶奶帶著孫子去河對岸走親戚,老人拄著拐杖一步一挪走過了橋,孩子過不去,在河邊干著急。我恰好抬水,發現後就背著那個小孩,穩穩噹噹過去了,心裡甭提有多高興了。

上國小後,獨木橋由於年長日久,腐爛後攔腰折斷了。我的一些同學,家住河對岸,上學有很多困難,天暖了就淌水過,河小了就踩洌石過。但遇到天寒水大就難過,柱著棍,穿著雨鞋都起不了作用。石陽大隊支部批准砍了一棵樹,獨木橋又出現在河上。年復一年,莊浪河水夏漲冬枯,獨木橋壞了又換上,換上又壞了,但始終有一座顫微微的獨木橋支撐著兩岸。

故鄉的獨木小橋早已成為歷史,然而就在那個歲月,它給家鄉人民帶來了無窮的好處,為家鄉的工農業生產起了重要的作用。它凝聚著家鄉人民的智慧與汗水。歲月流逝,不變的是故鄉的橋。它們雖沒有占據廣闊的空間,但它們卻默默地佇立在邈遠的時間裡,凝重而質樸,似乎向人們訴說著家鄉悠久的歷史,古老的文明,滄桑的歲月。 難忘那故鄉的獨木橋。

家鄉的獨木橋篇二

我的老家在甘肅省靈台縣城西的一個小山村,村子的南面有一條自西往東流淌的、彎彎曲曲的河——黑河。河的上游有一座可通行汽車的水泥拱形橋,河的下游有一座鐵索橋,但我最喜歡離村莊最近的獨木橋。

去年我回老家,姐姐帶我去縣城買菜。要去縣城,必須經過黑河。在路上,我問姐姐黑河的由來,姐姐和顏悅色地說,這條河發源於西邊的關山,是涇河的支流,到了陝西渭南就與渭河相匯了。咱們村里人為了節省時間,總是走這座獨木橋。

過橋的時候,我看見一根又粗又長的木頭搭成的橋面凹凹凸凸的,好像從來沒有人修整過似的,走在橋上,我好像跟著流水要一起流走似的,東倒西歪,搖搖晃晃,直讓心驚腿軟,危險極了!還是姐姐關心愛護我,她扶著我一步一步地挪過了獨木橋。

我看見黑河不像大渡河那么洶湧澎湃,也不像長江黃河那么馳名中外,她只是大山深處一條很普通的河,但她千百年來,一直默默無聞地養育著沿岸的人們。黑河上的獨木橋沒有水泥拱形橋那么寬大,也沒有我們寶雞渭河世紀大橋那么巍峨壯觀,但她給老家的鄉親們帶來了更多的方便,為老家的人們減輕了很多辛勞和煩惱。

我崇敬你,家鄉的河——黑河。

我熱愛你,黑河上的獨木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