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說明文:家鄉的橋600字

家鄉的橋,帶給人們無限的遐思和無窮的歡樂。下面是描寫家鄉的橋作文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家鄉的橋600字

家鄉的橋是我夢中的橋。

小時候,家鄉的河上架著一座彎曲的石拱橋,上面的一磚一瓦顯現著自然的肌理,縱橫交錯,散發著古樸的韻味。

橋上,兩排柳樹好似美麗的少女垂著長發在水裡照鏡子。夜晚,我常蹲在那樹下,頭頂皎潔的月光,伴著蟋蟀的交響樂,哼著優美的鏇律……

橋下,一些漁夫正揮著竹篙灑下漁網在水裡打漁,那粗獷的打漁歌中,預示著他們收穫頗豐。

橋的兩岸居住著一村居民,他們居住在簡單低矮的土坯房中,有著一樣的風土人情,團結互助,心被這橋緊緊相連。

現在,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橋變寬了,上面的水泥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出幾分夢幻般的色彩,漂亮的橋欄在水的倒映下,那天然、古樸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雄偉和壯觀。

橋上的柳樹早已不見,高大的路燈佇立橋上,給這黑暗的夜,帶來無盡的光亮,它們儼然是一排巨人守護著橋上通行者的安全。

橋下的漁夫,早已變成了一撥撥的輪船,“嘟嘟嘟嘟”地開過,激起的波浪,仿佛要洗去舊時代的鉛華,隨著輪船的前進,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橋兩岸的土牆早已不見,已經變成了那巍峨高聳、鱗次櫛比的高樓,晶瑩的玻璃幕牆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而兩岸的居民仍未忘了那橋的約定,依然團結互助,心心相連。

家鄉的橋,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刷新著自己的外衣,但它的靈魂在我的心中卻永不磨滅,綻放著迷人的風采。

啊,家鄉的橋,我夢中的橋!

【篇2】家鄉的橋600字

江南水鄉素以“小橋流水”吸引了大批五湖四海的遊客。我的故鄉——南京的文德橋讓我感受頗深,讓遊人流連忘返。

文德橋在夫子廟的秦淮河上,青石鋪就的橋面承載著人們或急或慢的腳步,它安靜地似乎在等待著什麼。古老的它與熙熙攘攘的遊人宛如在兩個世界,卻又不知怎的與人們和諧地融為一體。晚上,文德橋上燈光閃耀,燈光好似它張開著的手臂,熱情地擁抱遊人。

文德橋不寬,只能容兩輛汽車並排駛過。在月光下,它好似披上了一層如夢如幻的輕紗,籠罩著遊客。河水中映著一輪明月,平貼溜滑的青石橋邊,我斜倚著橋欄仰望夜空,一切都顯得寧靜,平靜的水,靜謐的月光,如夢如幻的橋身,都使我陶醉。

每天上學時,我都要經過這座橋,在橋上觀賞“二龍戲珠”的壁雕成了我最大的樂趣。我喜歡一個人坐在厚重的橋面上,看人們怎樣治理秦淮河,使河水淨化,看平靜的水波上映著遊人的笑臉,還有燦爛的陽光,當然其中還有我。

我對文德橋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我漸漸長大了,自己回家時也不能從那裡走了,可我和父母常去那裡散步,看水中的幻影。

文德橋是實實在在的,可是在我的印象中,它卻是神秘的,也許是因為它的靜謐吧!

簡評:小作者抓住了文德橋夜的靜,晝的歡,有力地展示了橋的古典與現代結合之美,這一切給故鄉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使我們更加熱愛家鄉——南京!

【篇3】家鄉的橋600字

我的家鄉在寧波,在每條江上都有大橋,然而在兩百多年前我們寧波才只有兩座浮橋。直到1936年我們寧波才有了第一座永久性的橋-------靈橋。1971年建成了新江橋,1981年解放橋也建成通車,3年後興寧橋也完工了,1990年江夏區建成通車……

靈橋坐落在奉化江上,是連線海曙和江東的重要通道,長132米,寬97.5米,它用鋼鐵連線像一個變形金鋼,在奉化江上雄偉無比。

晚上靈巧上燈火通明,橋下也是彩色的,像一個七彩燈,散發出無限的光芒。

琴橋也建成在奉化江上和靈橋是一對兄弟,琴橋像一把淑琴,將面向一位分度翩翩的紳士,衣襟隨風飄揚,他正在瀟灑地談著豎琴。淑琴不斷地跳出一個個的音符,再加上風的呼呼聲和汽車的滴滴聲形成了一首美妙的音樂。

杭州灣跨海大橋大家應該不陌生吧,它還是世界第二長的跨海大橋,它北起嘉興,南至慈谿全長36.463公里每5公里一種顏色,共7種顏色分別是:赤、橙、黃、綠、青、藍、紫被人們叫做“彩虹橋”,也叫“七彩橋”在十三公里時,有一個觀光平台,它有好幾層樓高。從遠處看,它像一位鋼鐵巨人一樣矗立在那裡。從最高的一層樓上往右看,可以看見慈谿的海岸線,也可以看見洶湧的大海。在晚上,杭州灣跨海大橋上的燈不約而同地發出了耀眼的光芒,把整座橋都照得如白天一樣亮在這座大橋上形勢十分灑脫,向兩邊看,一片明亮,觀光台上更是金碧輝煌,多美的橋呀!

我也要好好學習,長大後為我的家鄉建造更多、更好、更美、更結實的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