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作文:我對《孟母三遷》的觀點

鄂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作文:我對《孟母三遷》的觀點

從記事開始,便聽著《孟母三遷》這個故事一直到現在,99.9%的老師、長輩以及同學都認為孟母三遷是明智之舉,令人讚嘆不已。但是,他們與孟母一樣,沒有認識到遷家之舉的阻礙因素。

首先是經濟因素,這是一個根本原因,是孟母遷家的最大的一個因素。自古以來,便有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一說。而生產力與經濟基礎,說明白點就是資金問題。眾所周知,孟子從小與孟母相依為命,孟母的唯一工作是織布,在當時,靠織布為生的又何止孟子一家,孟母一人之力又能織出多少布來。所以,孟子家的收入可謂是微乎其微。試問,孟母從何而來如此“龐大”的一筆經費用來三遷呢?

其次,歷史遺留問題,即孟家的老房與孟家祖宗的“遺留物”。在中國,特別是在古代封建國家,對於自家祖上留下來的物品尤其是房屋這一類,不管是好或是壞,必須要承襲。祖宅就好比一個國家的都城一樣,象徵著國家的根基所在,不在滅國與換朝之際,不得隨意搬遷。何況,孟家還有n代的祖宗牌位呢,這些都是孟家祖宗的“產物”,又豈是說換位就換的嗎?有了這些“產物”的阻礙,遷家就不再是一件輕鬆的事。

再者,人際交流與戶籍問題。在某個地方待久了,絕對會對這個地方與這個地方的人們產生感情,何況是故鄉與故鄉的親人呢!這就會動搖一個人的決策。搬家到另一處時,開始必然會應為陌生而產生膽怯的心理,這時,就必須去適應,去融入其中。在這一期間,這些不利因素會對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壓力。此時的孟子,是一個什麼事都只懂得效仿、什麼道理都不明白的頑童,要他跨越這一道坎去蹲在私塾的牆外“學習”,這是難以做到的。現今,大多數孩子對父母親的這種做法只會覺得厭惡。最後一個主要阻力,戶籍。戶籍記載著一個人的終生基本信息,而這些信息要與這個人 “同生死”,休想擺脫它。在現代,戶籍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工作與學習,甚至,沒有戶籍,就不能夠稱之為公民。縱然在古代沒有那么潮流的戶籍本,也有記載個人信息的記錄簿。因此,這也是孟母遷家的又一難以解決的問題。

有了這一系列的難題,孟母遷家還是明智的,令人讚嘆的嗎?畢竟:學習是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