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下冊五單元作文:留得枯荷聽雨聲

雨在中國古典詩詞裡面是一種重要的意象。詩人或詞人借景抒情,往往用雨,聽雨更是古人的一種喜好,而雨聲在詩詞裡面,更是讓人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享受豐富的審美體驗。

“風也蕭蕭,雨也蕭蕭,是誰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

有情人的生活情趣都浸潤在這雨打芭蕉的聲音之中了。雨打芭蕉是中國傳統審美中的特色之一,看到芭蕉不由便想起了風雨。在中國的審美傳統中,除了雨打芭蕉,還有雨打梧桐。梧桐雨也如芭蕉雨一樣,令人心醉抑或心碎。“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聲聲慢》)“點點滴滴”這種微弱而淒清的雨聲,滴落在詞人的耳里,更滴落在她的心上。我們的心也被打動了,這是令人心碎的雨聲。雨打荷葉也別有一番風味。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殘)荷聽雨聲。”(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

連綿的秋雨敲擊在凋衰的荷葉上,這低沉深遠的意境與羈旅漂泊的情韻,難免使人聯想到淒冷的人生風雨。平凡的殘荷,平常的雨,兩者碰撞在一起卻激盪起我們心靈的漣漪,仔細傾聽,含英咀華,那雋永的情味就幽幽地飄逸出來。

春天的雨往往給人喜悅的感受。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杜甫《贈衛八處士》)

你能聽到雨剪春韭的聲音嗎?是雨聲在響,還是撥高的春韭發出成長的歡歌?然而人生的聚散離合卻給詩人平添許多感慨。

當然,春雨更多的是給人以希望。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天的夜裡,綿綿密密的細雨只為潤物,不求人知。詩人傾耳細聽,聽不清楚,只好出門去看。“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原來雨意正濃。詩人不禁想像“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這份聽雨看雨的喜悅“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地洋溢出來。這樣的細雨是要用心去聽才能聽得到喲。然而,春天夜雨也讓孟浩然擔心了一夜。“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聽著夜裡的風雨聲,他擔心著被風雨吹打的花兒,是否已是香損玉銷隕落了許多。這夜的風雨一定沒有讓他睡好。這種惜花愛花的心情也只有詩人自知了。

王維的朋友就要遠行。渭城早晨的微雨是那樣的輕柔,輕柔地你聽不見聲音,因為它只能濕潤地面上的塵土。“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但友人的情誼卻是那樣的誠摯與熱烈。“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雨、這情、這酒,讓人心頭永遠充滿溫馨。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詩人在春天的景物中獨自欣賞自甘寂寞的澗邊幽草,而對在高處且聲音動聽的黃鶯毫不在意。春潮帶雨,水勢湍急,本是渡船行舟之時,可這渡船偏偏幽閒在橫躺在水面,聽任潮拍雨打。這潮聲這雨聲里,也蘊含著許多的無可奈何,作者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憂傷情懷,含蓄在流露出來。

“秋風秋雨愁煞人”(秋瑾)。秋天的雨更是平添幾份愁緒。“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唐·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在秋天的夜晚,雨點敲打著發黃的樹葉,淅淅瀝瀝地響個沒完沒了;燈下的白髮人漫話著人生的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