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伴我成長

靜默著的夜,淡淡的月光下我輕輕的為兒子吟誦著《三字經》、《兒童勤奮好故事》,總是不間斷的、持續著每晚的樂趣,悠然回味著我的讀書心結。

記得自己小的時候,每次舅來家裡都要給我們買不少的小畫書,那些童年的記憶里,黑白版的《西遊記》、《紅樓夢》、《伊索寓言》充實著我沒有過多繁雜的生活。一個初夏星期天的早晨,我們姊妹4人躲在被子裡看剛剛拿來的瓊瑤的新小說連續畫冊《在水一方》,大家全不顧父親的再次喊叫,都沉浸在讀新書的喜悅中。我雖然識字不多,有了姐姐的一字一句的領讀,也有父親說的“狗看星宿”的半知半解,同樣和他們一樣自得其樂。父親的聲音再次迴響在床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沒收了書,讓它們從窗子飛到院中的菜地里,它們還有更糟的待遇——浸在水裡。父親不準去揀,本能的討好也無濟於事,我們戰戰兢兢的聽候發落,父親給了手勢去洗臉吃飯。那幾天誰也不敢再去碰書櫃,都安靜的寫著作業,又是周末的早晨,早起的我們收到父親最好的獎勵,還是《在水一方》的連環冊,只是有些褶皺而已,其它都毫髮未損。我們的父親不知何時已經涼幹了可能的讓書恢復原來的樣子。感謝父親沒有抹殺我們的讀書情懷。

在求學的過程中,讀書越來越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上師專的時候,這時已經不是簡單的為讀書而讀書,而是為了修養自己的身心,尋找人生最理性的境界,所以我想說:讀書彌補了我們身體上的缺陷,加深了內心的修煉。矮子魯迅、高位截癱的張海迪通過讀書都獲得了人生的最高詮釋,我們又有什麼資格能不讀書呢?讀書使人從落難的境遇中解脫出來,讀著大詞人東坡先生的“大江東去,浪淘盡”的無限感慨,欣賞他在艱難困境中的揮毫潑墨,懷念他給後人留下的激情與豪放;文學家范仲淹遭遇被貶之後依然心繫朝廷命脈,高聲吶喊出自己的政治遠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的豪言詩句。

讀書如此美麗,它陶冶了我的胸懷。有時候為了文章中的悽美故事而淚雨磅礴;有時為了主人公愛情的收穫而沾沾自喜;有時因為時間關係看不到好書而感到日子的索然無味。讀書就是生活吧,為心中的想,腦中的念,為了自己不懈的追求。

如今已而立之年,當人間繁華與我擦肩而過,當權勢的傾軋在身外上演,知識使我掙脫了俗念的困惑,執著自己的追求,不帶面具,也無須為假笑而累,寬和的心簡單得不能再簡單,放鬆得不能再放鬆。我在山區教學2024年,也曾有過青山遮目的感嘆,面對物質生活的簡樸和單調,是小仲馬的《茶花女》、路遙的《平凡世界》、巴金的《家》、《春》、《秋》,這些生活巨著陪伴我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讓我吸吮了平凡歲月的恬淡。山澗蒼松、溪邊垂柳、河中摸魚、山風搖吹、樺林靜默,蛙鳴伴書聲。那些日子,在文字的修煉中,我的一首首小詩躍然紙上;那些時候,我在書中尋求著快樂,忘我的沉醉於讀書之中。因為沉醉於讀書寫文少了許多物是人非,榮辱得失的關心和煩惱,心靈由此得到進一步的“美化”,以書作人生避風港,看似逃避與無奈,卻也因此保持了自己心靈的高潔。張揚生命的個性,在自己的書屋裡,盡可以舒捲自如,煥發無窮的創造力,這中人生方式雖是單調,近乎僧人,卻輕靈雋永個性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