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中成長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題記

我自幼熱愛古典詩詞,尤對稼軒詞頗為著迷。因此每有空閒,便翻開宋詞集,對其中的詞境進行一番探索。作為稼軒詞之名篇,那首《青玉案》我早已熟記於心,而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一句,則隨著我的成長被賦予了更多的內涵。

大約是上國小時,初見這首詞,便被那“寶馬雕車香滿路”的勝景所吸引,感嘆於那“一夜魚龍舞”的佳節氣氛,當然,更少不了對那“驀然回首”一瞬的艷羨:佳節與佳人,何等美好!那時的我,為這“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美好情思而感動。

之後是初二時,由於要進行一次關於稼軒詞的演講,我又拿起了那本詞集,對這首詞的內涵進行了進一步的探索:經查閱資料,我對稼軒其人的生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終生力主抗金的他,由於不合當權而頻遭冷遇。壯志難酬的他便落寞轉身,揮筆填詞。而這“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驚喜或許也可以看做燕然勒功的一種企盼與守望吧。這一次的探索,讓我為稼軒“夢回吹角連營”的對於事業與家國的執著而感嘆。

升入初三,繁忙的學業有時將人壓得無法喘息,我也時常感到學習的壓力。而此時,稼軒的詞境便成了我的一种放松。於是,我再一次拿起詞集,徜徉於那些文字之中。《青玉案》一詞再次映入眼帘,而隨著我閱歷的豐富,我對這首詞的探索又上升了一個層次:在稼軒“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的哀嘆後,他似乎也意識到悲傷僅僅是無用的,於是便閒居田園,過著平靜的生活。而這”驀然回首“的轉身,或許便是半生坎坷之後的一種對壓力和挫折的坦然面對吧。這一次的探索,讓我為稼軒”驀然回首“的智慧嘆服。

探索至此,不禁想到了自己當前的處境:面臨中考的壓力,與其終日憂慮,何不擁有一份“驀然回首“的智慧?似乎恍然明白了”人間三境“說的深意:”望盡天涯路“的專情自是可貴,”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著誠然感人,但那”驀然回首“的瀟灑與淡然或許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吧。

從小時的有感於對佳人的情思,到曾經的感嘆於對家國的執著,再到如今的嘆服於處事的淡然。對於《青玉案》一詞的詞境探索也讓我慢慢成長,更理性的處事,更淡然地面對生活。

於是,坐在氣氛緊張的考場中,身處初夏喧擾浮躁的周遭環境裡,繼續逍遙地於詞海中探索,輕吟道: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