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命題作文賞析:成長需要……作文3篇

半命題作文賞析一:成長需要理想

理想,是孩子心靈世界的陽光。

理想,是孩子心靈世界的陽光。失去了陽光,心靈世界就會是一片黑暗。

作為“知心姐姐”,我曾接過好幾名要自殺的少年打來的電話。他們共同的感受是“活著沒有意思”。

一名自殺未遂的女孩對我說:“早死晚死,早晚都得死。早死了,一切都能夠解脫,您說是不是?”我說:“道理是這樣,人總是要死的。但人並不是為了死而活著呀。古代史學家司馬遷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那些為人民做了好事的人,死得有意義,死了還被人民紀念。你才13歲,正是大好的年華,又那么聰明、善良,以後會有機會做許多事情,你現在死了,該多么可惜呀!”

女孩說:“您說得也對。可我活著,我媽太累了。我媽工作那么忙,還整天為我操心,天天要管我,我死了她也就省心了。長痛不如短痛,我死了,他們頂多難過幾天,可一輩子就輕鬆了!”這個從死神手中搶救回來的女孩,是那樣地善良,又是那樣地幼稚。她不明白的是,一個人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生命的價值究竟在哪裡?這又使我想起另一個14歲的少年。他身材高挑、相貌英俊,是學校的三好學生、班裡的班長。他在生活中也遇到了與所有同齡人相同的困擾。

有一天,他看了一個電視節目:記者現場採訪一個偏僻鄉村的放牛娃。“你在這兒放牛做什麼?”“讓牛長大!”“那牛長大以後呢?”“賣錢,蓋房子。”“有了房子又做什麼?”“娶媳婦,生娃。”“生了娃呢?”“讓他也來放牛唄!”

沒有想到,這幾句簡單的問答,卻誘發了這個少年的死亡念頭。死前,他在日記中寫道:“看了電視,我想到了自己--我為什麼讀書?考大學。考上大學又為什麼?找一份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又怎樣?找一個好老婆。然後呢?生孩子,讓他也讀書,考大學,找工作,娶媳婦……生命輪迴,周而復始。”

“這樣的生活沒有意義,這樣的生命沒有價值。”--這個14歲的少年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夜裡,在與父母一牆之隔的自己房間裡,他服毒自殺了。一個個花季少年的自殺,一朵朵花蕾的過早凋謝,冷酷的現實給只關注孩子成績的父母們敲響了警鐘:決定孩子一生命運的,不是分數,而是理想。

今天,面對學歷至上的社會,父母也很無奈。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有個好前途呢?可是靠考試得到高分數就能過上美好的生活嗎?父母過高的期望、過大的壓力,使許多家庭“窮”得只剩下“分”了--感情貧乏,親子之間的話題只有考試、考試、考試,成績、成績、成績。家裡失去了歡笑,也失去了應有的親情。全家人圍著“分數”轉,孩子考試分數高,全家便喜洋洋的;孩子考試分數低,全家人的心情就變得十分低落,家庭關係也隨之十分緊張。就像一個孩子形容的那樣--家裡處於“一級戰備”狀態,“戰爭”一觸即發。有個孩子考完試,老師讓把卷子拿回家簽字。第二天老師問家長是什麼態度,這個孩子站起來說:“昨天晚上,我遭到了一場‘男女混合雙打’!過去是‘單打’,現在該出手的都出手了!”

分數像一座山,重重地壓在孩子和家長頭上,極大地限制了孩子的發展,使孩子成了掙分的機器、分數的奴隸。設身處地為孩子想一想,在這樣的環境中,哪會產生美好的理想?理想的種子,要生根、發芽、長大、開花、結果,必須有陽光雨露的滋潤。在沒有“陽光”、沒有“雨露”的生活環境裡,理想的種子要想發芽,難--太難了!

其實,家庭是培育孩子美好情感和理想最好的溫室。在童年和少年時代,孩子在家庭里生活的時間最長,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應該是他們一生中最美好、最難忘的記憶。父母對人生的態度,直接影響到孩子,如果父母整天活得很累,很悲觀,每天向孩子發出的都是負信息,那么孩子自然會產生“活著沒有意思”的想法。一個家庭快樂不快樂,不看這個家庭有沒有錢,孩子是不是能夠考上大學,而是要看家庭成員之間有沒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有什麼樣的家庭,便有什麼樣的孩子。“問題父母”會培養出“問題少年”,或者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快樂父母”會塑造出“快樂少年”,或者心理正常發展的孩子。

因此,根治孩子情感世界的荒漠,其根本辦法是改變成人對人生的態度,丟掉補償心,找回平常心,“順其自然,無為而治”。要知道,孩子自有他們自己的世界,也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未來。讓孩子快樂地做他們自己的事情,他們自然會體味到“活著真好”。

半命題作文賞析二:成長需要讀書

高爾基曾說過:“讀書,這個習一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的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偉大智慧的結合體。”以前我還不太明白這句話的含義。現在,我明白了,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

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們的精神食糧。我從呱呱降生開始便與書有著不解之緣:哺育我們的嬰兒教育書;父母講的故事書;啞啞學語的未來是我們的 識字書;學齡前的連環畫;上學時的課本;課外的各種散文、作文選、科普書、歷史書和許多名著。可以說書在我的成長中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我分外喜歡讀書。尤其愛在傍晚和清晨讀書。晨曦初露,斜椅桌邊,任窗外黃葉如花,離愁飄掛,我的心卻固守著與書的約定。或在傍晚,獨坐窗前,聽窗外西雨如詩,看書中人生如戲,“舉身赴清池”、“自掛東南枝”的無奈抉擇,“臥薪嘗膽數十載,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堅韌毅力,“羽扇綸巾,談笑間牆櫓灰飛煙滅的絕代風華,無一不讓我驚嘆!行行文字仿佛片片美麗的音符,奏出一曲曲深邃而悠遠的天籟。

日復一日,我就這樣在一片書香中體味著作品的精髓,艱深的文字不再是理解的障礙,讀書對於我來說更多的是一種需要,而不是一種負擔。

記得小時侯,我還不識字,媽媽就耐心的教我背唐詩,茶餘飯後,媽媽便教我讀《唐詩三百首》里的唐詩,媽媽說一句我就鸚鵡學舌地模仿一遍……上國小前,我已可以獨立看一些故事書了。低年級時候,我識字已經很多了,便迷上了課譜書籍,媽媽就幫我買了一套《少兒百科全書》,

厚厚的幾本,宇宙氣象,人類文明,世界地理,這些知識書上都有。每書中的每個問題都說得非常詳細,真使人愛不釋手。在如饑似渴閱讀同時,我家又住進了一位新朋友——《新實際中國少兒十萬個為什麼》。這套書又使我增長了許多知識。

一次,老師在《美麗的海底世界》時,讓我們自己更具體地介紹海底生物,我回憶起了在《新世紀中國少兒十萬個為什麼》中了解的海龜生活習性,便滔滔不絕地介紹給同學們聽。當小老師的滋味真好,但這還得歸功於我的書朋友呢!!

現在九年級了,我當然回更注意的去讀一些優秀的散文、作文集、從文章中我不僅積累了許多好詞好句,也領悟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漸漸地,我的文章已不再只有春花秋月、夏曉殘冬了,飄忽的文筆中也多了幾分沉穩、包容,學會了如何在多變的生活中使自己擁有超然而豁達的氣度,有人驚訝於我的轉變,而我的回答僅是淡淡一笑:“都是書的功勞。”

讀書是積累,知識的大小要靠日積月累才形成。年華如水,一去不復返,怎樣才能不讓它白白流逝呢?靠的只是自己抓,抓住了 知識,抓住了今天,你就抓獲了生命,抓住了未來。書將繼續伴我成長,伴我生命之光環。

半命題作文賞析三:成長需要挫折

小草如果因為沒有樹的偉岸而而感到痛苦,那我們就不會見到遼闊的草原。貝殼如果因為心中的一粒沙而感到痛苦,那它永遠孕育不出珍珠。流水如果因為前方的殘崖而感到痛苦,那我們永遠不會目睹費流橫下的壯觀。成長,如果因為有了挫折而痛苦,那么人生將不會出現成功、幸福、希望。挫折是成長之路上必經的岔道口。一個人沒有了

一個人沒有了挫折的支撐,那他永遠也不會面臨選擇,去決定他下一步該踏上的旅程。張海迪如果沒有經受挫折,那她永遠也不會成就她偉大的事業。馬克思如果沒有經歷貧困,那他永遠不會成為革命的領頭人。

挫折是痛苦背後的曙光。如果你認為挫折是你的絆腳石,卡住了你的咽喉,凝固了你的血液,那么你錯了。在挫折中,蘊含了巨大的財富,你潛心挖掘,那么它送給你的便是成功的密鑰,引領你打開擋在你面前的每一扇大門。如果你棄之於不顧,那么它匯報你的將是一望無際的黑暗。

挫折抑制了荊棘鳥尋找的道路,它不斷的給荊棘鳥以狂風、暴雨、海浪。而荊棘鳥並沒有為此而恐懼,在穿過烏雲之後,令它欣喜的是在陽光的照耀在熠熠生活照的荊棘刺!它成功了!而令它成功的,人們總不會聯想到挫折。

不少人嗟嘆自己財富微薄,挫折便是財富。我們需要挫折,需要它帶給我們無盡的思索。因為挫折也曾幾何時抑制了我們前進的道路。小時,我們跌倒了,為什麼大了不會再跌倒?因為我們站起來了,我們克服了生命給我們帶來的第一個挫折。大時,我們失敗過為什麼有些人在失敗上停滯不前?因為他們怕了,怕再去經受另一個挫折。

成長之中,我們都需要挫折來磨練。因為經歷過挫折的生命,便是那絢麗無比的彩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