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誠信討論

“艱苦創業、開拓創新、自強不息、誠實守信”的傳統精神,陪伴著我們走過四十多年的風風雨雨。它是職師莘莘學子的力量源泉,是當代優秀大學生的一面旗幟,是一種永恆的追求。但在這個蔚藍的天空下,我們還要執著地呼喚一種傳統的精神,也是一種時代的精神,那就是--誠信。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千百年來,它伴隨著一代一代的中國人走過滄海桑田,經歷雪霜磨礪,最終沉澱為民族的精髓。“人若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和起碼的道德修養。為人以誠,待人以信,不但是人的內在品質和精神要求,也應該是社會的規範。今天,誠信已經是社會生活對人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一個人獲得社會認可的前提條件。

誠信需要一種自覺,而最應該具有此種自覺誠信觀的就應該是校園中的大學生,因為我們是時代最敏感的一分子,同時也是感知時代要求最強烈的精英,我們不但應該樹立和形成自身的誠信,也應該成為誠信最有力的宣傳者。

當代大學生,在接受著系統的道德教育的同時,也面臨著社會巨大的變遷,經受著各種文化和價值觀念的衝擊。大學生誠信現亦面臨危機。一些學校發現,有部分大學生為走捷徑不惜弄虛作假,連需要親身體驗的社會調查報告都東摘西抄,甚至到網上下載一篇,交帳了事,這已成為大學生中也是公開的秘密。這個問題確實令人擔憂,試想,大學生是未來的國家棟樑,如果讀書期間就缺乏誠信的態度,將來踏上社會,如何以誠待人?誠信的風氣,又如何推而廣之?考試作弊,是大學學生和老師心頭永遠的痛。考試作弊者是虛偽的,虛偽的背後不乏愚昧。雖然也有一顆嚮往榮譽的心,但是,透過作弊本身我們發現的卻是被“分數、名譽”扭曲了的心,是被混雜了虛榮、懶惰等因素迷惑的表現,歸根到底是丟失了誠信的心。儘管丟了誠信不痛不癢,但由於缺失了誠信而愈發執迷不悟的心卻會依賴於這種虛假,自古“假做真時真亦假”,假的真了一時但絕不會長久,那捲面的分數也許會換來某些榮譽和名利,但由此而喪失的寶貴的真誠和做人的尊嚴,卻絕不是一句“後悔”就能挽救得了的。

那么,如何解決大學生中存在的誠信問題?專家認為,大學生是目前最有希望的群體,學生可塑性很大,不能消極等待社會信用狀況的好轉,應該主動出擊,在儘可能大的範圍內影響併力求改變現有的狀態。比如,對於不誠信者,不僅要使之受到輿論的譴責,而且要在行為上受到懲罰。通過這些辦法,讓每個學生都認識到,誠信是進入社會的通行證,那他自然就會去注意這些問題。不要期望通過誠信教育,學生馬上就能變得誠實起來,只要社會上存在著不誠信仍能使人獲利的狀況,學生就不可能真正變得誠實起來。誠信教育要取得效果,離不開社會評價機制的健全、教育制度的完善、用人制度要健全。

只要我們堅持誠信原則,弘揚誠信精神,勇於面對並努力克服存在的誠信問題,充分發揮大學生的先鋒帶頭作用,就一定能夠在不久的將來形成誠實守信的良好社會風尚。歷史的發展終將證明:誠信是誠信者的通行證,虛假是虛假者的墓志銘。

學院的傳統精神,永遠是我們的堅持和信念,是一代代職師人的追求。在學院傳統精神的薰陶下,誠信在校園中每個人的心中已深深地紮上了根。誠信已不再是一種華而不實的口號,而是一種實在的行為。莘莘學子身處這座美麗家園,沐浴在誠信的陽光之中,必定會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