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誠信的重要性

什麼是誠信?誠信的基本含義是守諾、踐約、無欺。人生活在社會中,就應該遵從一定的規則,有章必循,有諾必踐,否則,個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會就失去運行之規。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云:“言而有信,不知其可也”,“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等我國先輩的經驗之談都說明了誠信的重要性。

有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對夫妻,開了一家小酒店,由於他們賣出的酒價廉物美,很受顧客稱讚,因此生意十分興隆。有一天,丈夫外出辦事,妻子忽然靈機一動,偷偷地在酒里摻了水,多賣了5元錢。晚上丈夫回來,妻子得意地把自己的“秘訣”告訴丈夫,以為會得到丈夫的誇獎。誰知,丈夫一聽,急得雙腳直跳,抱著頭痛苦地說:“唉!你把我們最值錢的東西,只用5元錢就賣掉了!”果然,從此他們的生意因此一蹶不振,並且終於徹底破產。當妻子貧病交加,奄奄一息的時候,她悔恨地流著眼淚說:“我明白了……”她明白了,乾什麼事都不能貪小便宜,做生意不僅如此,做人也是如此。

“中華誠信網”的一份資料稱,我國每年由於信用問題造成的損失高達6000多億人民幣。其中三個主要的方面的損失是:企業每年賴賬1800億,假冒偽劣造成的損失是2019億,三角債2019億。單說“應賬收款”收不回來的問題,一塊錢在效用充足的情況下可以來回四次,帶來4元的收入;可信用不足,只能帶來1元錢.

誠信缺失現象已經影響到了青少年一代,中學生的誠信況狀不容樂觀。現代社會風氣不正,虛假事物過多,嚴重腐蝕了中學生的健康思想,使中學生對社會事物的誠信度逐漸下降。例如,考試作弊的現象就屢有發生,並且日趨嚴重。幾乎每次考試中都能發現作弊的學生,就連高考作弊現象也屢見不鮮,作弊手段層出不窮。另外,學生說謊也成為一個令教育工作者頭痛的問題。學生因為害怕承擔責任、為了為自己開脫而說謊,成為校園中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其實,當學生把說謊當成習慣時,意味著從此不得不以誠信埋單。一個沒有誠信的學生,又怎么能成為市場經濟中合法的勞動者和經營者?

而且,如果你販賣有毒食品、賣假藥等傷天害理的事,就會遭到投訴、控告、起訴。

只要每個人都能誠信待人、待事,社會就會變得更美好;只要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堅持不懈地努力,定能讓誠信之花開出累累的碩果,定能讓我們這個擁有誠信的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流光溢彩,大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