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與利

在我看來,經濟是通過財物的交換來實現的。大如國際貿易,企業生產,小如超市購物,市井街頭的百姓小本生意,大家在這經濟活動中,都希望自己不但盈利並且利益最大化,這就關係一個字“利”。

太史公在《史記》中寫下“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追名逐利本是人之本性,無可厚非。《商君書》中也說“利出於地,則民盡力”。“利”在兩千多年前便為人所洞察。人離不開“利”,經濟活動中如果沒有盈利,也就失去了動力。但孔子更在《論語》中有云:“君子喻於義,小人喻與利。”孔子提倡重義輕利,見利思義,也就是人們的的經濟活動要講誠信,要有道德規範。可是有些人卻見利忘義,失去誠信,道德缺失,甚至導致了社會信任危機。

不久前看過一則新聞,某學校附近的小販為了多盈利,低價購入劣質的腐爛雞排,經油炸後賣給學生。但雞排店開張不久,便被查封,小販不但血本無歸,還被罰款。當時我看到執法人員發布的照片,雞排裹著厚厚的麵包糠,抖掉麵包糠,雞排里竟然長著黃色的蛆。這太令人噁心了,不只是雞排,而是這些黑心的商販的行為!本來,小販租的門面很好,正對著學校,如果誠信經營,質量合格,利潤會如泉水一樣源遠流長的。但他們投機取巧,急功近利,以為腐敗生蛆的雞排在麻辣重味及麵包糠層層包裹掩蓋下經過油炸後就可以去騙別人了。這些小販自以為做的天衣無縫,妄想一夜暴富,孰不料為蠅頭小利遭到嚴厲懲罰。丟失了誠信,害人害己,不但丟了利潤,關門歇業,丟了經營資質,丟了良心,實在是得不償失。

利潤與誠信,那個重要,當然毫無疑問,誠信!讓我在給您講一個真實的故事,絕非聳人聽聞。

一個年輕人晚上到亨特大叔的便利店買醬油,年輕人買了一瓶最貴的醬油。等他走後,亨特發現給年輕人拿走的卻是最便宜的醬油。亨特立刻起身跑去給年輕人換醬油。到宿舍區後,亨特大聲呼喊哪位年輕人,把年輕人及很多人吵醒。他們紛紛下樓查看。這時,震驚世界的海地大地震發生了。亨特用自己的小善救了他自己及別人的性命。亨特沒有想到,小小的誠信換來如此大的報酬。如果他因貪小利而將錯就錯懶得出門話,可能就在地震中丟掉了性命。

當然,亨特只是極端的例子,但這也恰恰說明在經濟活動中,誠信不止是對別人有利其實是更對自己有利。誠信是個人、企業乃至國家的立業之本,是我們經濟社會的運行基礎。我們要用法制規範人們的行為,樹立誠信風氣,這樣才能利國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