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名人誠信故事4篇

做人要有誠信,要誠信待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寫誠信的摘抄名人誠信故事4篇,希望朋友們喜歡。

李苦禪燒畫

李苦禪是我國當代著名畫家,他為人爽直,凡答應給人作畫,從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請他作一幅畫,李苦禪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時完成。不久,當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訃告後,面有愧色,即趨作畫,畫了幅“百蓮圖”,並鄭重其事題上老友的名字,蓋上印章,隨即攜至後院,將畫燒毀。事後,對兒子說:“今後再有老友要畫,及時催我,不可失信啊!”

經營人心

清代乾隆年間,南昌城有一點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貨真價實贏得顧客滿門。但其賺錢後便攙雜使假,對顧客也怠慢起來,生意日漸冷落。一日,書畫名家鄭板橋來店進餐,李沙庚驚喜萬分,恭請題寫店名。鄭板橋揮毫題定“李沙庚點心店”六字,墨寶蒼勁有力,引來眾人觀看,但還是無人進餐。原來“心”字少寫了一點,李沙庚請求補寫一點。但鄭板橋卻說:“沒有錯啊,你以前生意興隆,是因為‘心’有了這一點,而今生意清淡,正因為‘心’少了這一點。”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經營人生的重要。從此以後,痛改前非,又一次贏得了人心,贏得了市場。

我唯一不能失去的就是信用

英國著名的小說家瓦爾特·司各特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雖然為他很貧窮,但是人們都很尊敬他。

司各特為人正直,他的一個朋友看見他的生活很困難,就幫他辦了一家出版印刷公司,可是他不善於經營,不久就倒閉破產了。這使原本就很貧窮的作家又背對背上了六萬美元的債務包袱。

司各特的朋友們商量,要湊足夠的錢幫助他還債。司各特拒絕了,說:“不,憑我自己這雙手我能還清債務。我可以失去任何東西,但惟一不能失去的就是信用。”

為了還清他的債務,他像拉板車的老黃牛一樣努力工作,他的朋友們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氣,都說他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是一個正直高尚的人。

當時的很多家報紙都報導了他的企業倒閉的訊息,有的文章中充滿了同情和遺憾。他把這些文章統統扔到火爐里,他的心裡對自己說:“瓦爾特·司各特不需要要憐憫和同情,他有寶貴的信用和戰勝生活的勇氣。”

在那以後他更加努力地工作,學會了許多以前不會幹的活,經常一天跑幾個單位,變換不同的工作,人累得又黑又瘦。

有一次,他的一個債主看了司各特寫的小說後,專程跑來對他說:“司各特先生,我知道您很講信用,但是您更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作家,您應該把時間更多地花在寫作上,因此我決定免除您的債務,您欠我的那一部分錢就不用還了。”

司各特說:“非常感謝您,但是我不能接受您的幫助,我不能做沒有信用的人。”

這件事之後,他在日記本里這樣寫道:“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睡得這樣踏實和安穩。我的債主對我說,他覺得我是一個誠實可靠的人,他說可以免掉我的債務,但我不能接受。儘管我的前方是一條艱難而黑暗的路,但卻使我感到光榮,為了保全我的信譽,我可能困苦而死,但我卻死得光榮。”

由於繁重的勞動,司各特曾經病倒過。在病中,他經常對自己說:“我欠別人的債還沒還清呢,我一定要好起來,等我賺了錢,還了債,然後再光榮而安詳的死。”

這種信念使司各特很快從病中康復了過來。兩年後他靠自己的勞動還清了債務。

誠信狀元王拱辰

王拱辰是北宋時著名的狀元,他原名叫王拱壽,字君貺。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他17歲,考進士排名第一,仁宗厚愛,賜名“拱辰”。王拱辰自幼家境貧寒,通過多年的努力,天聖八年,他到京城參加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皇上發現王拱辰的文章立論新穎,見解獨到,文筆流暢,沒有人比得上他,於是就把王拱辰定為狀元。

皇上把考中前三名的書生都召集到王宮的大殿上,王拱辰不但沒有謝恩,反而說:“陛下,我不配當狀元,請把狀元判給別人。”金殿上的人都議論紛紛,皇上聽了也很納悶,王拱辰說:“陛下,我也是十年寒窗苦讀,做夢都想中狀元。可是這次考試的題目不久前我剛好做過,所以被選上狀元是僥倖。如果我默不作聲當上了狀元,我就是個不誠實的人。從小到大我都沒有說過謊話。我不想為了當狀元,就敗壞自己的節操。”宋仁宗聽後,特別賞識王拱辰的誠實,認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成為國家的棟樑,所以不準王拱辰的請求,他還勉勵王拱辰一番。於是,王拱辰成為北宋王朝第三十八名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