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成語故事「最新」

1.見龍在田

見龍在田出自《周易》“乾卦九二 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乾卦的第二爻(九二),一個胸懷大志的人,已經嶄露頭角。今指一個人仕途順利,初露鋒芒,得到領導的賞識,前途光明。

從坤變乾,陽長到二爻,卦變為臨,九二在臨卦互震里,震為龍,龍出現在地表之上,故為“見龍在田”。千里馬遇見伯樂才會身價百倍,潛藏的“龍”,先要向具有龍德的人學習真本事。

相關典故

我國歷史上有許多“見龍在田,利見大人”的故事,如孔子見老子,張良見黃石公,劉備見了諸葛亮。孔子見老子之前,老子已知孔子為“聖人“;劉備見諸葛亮,諸葛亮已知劉備是志在四方的的“劉皇叔”。張良見黃石公之前,黃石公已知張良是“刺秦少年”,何等抱負!

據《史記》記載,張良刺殺秦始皇未遂後,“潛龍勿用”,隱藏在下邳。有一天他在在一座橋上過,一個老人(黃石公)走到他面前鞋扔到橋下,讓他去撿。張良吃驚不小,想這個老人,又見這人很老了,終於忍住,去橋下撿走鞋來拿到橋上。老人又很過分地讓張良為讓穿鞋,張良默默照做了。老人大笑而去,一會兒回來,誇他“孺子可教”,命他五天后大清早在橋上等。張良五天后一去,見老人早在橋上了。老人大怒,讓他過五天再來。過五天,張良又比老人來得晚,老人又怒,約他再過五天來。過了五天,張良半夜趕往,終於趕在了老人的前面。老人見他先到,高興了,於是傳了他一部《太公兵法》。張良就因為這次奇遇,成為後來漢高祖劉邦首師軍師與漢王朝的開國元勛之一。

2.葉公好龍

葉公:春秋時楚國貴族,名子高,封於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典故:

魯哀公經常向別人說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歡有知識才幹的人。有個叫子張的人聽說魯哀公這么歡迎賢才,便從很遠的地方風塵僕僕地來到魯國,請求拜見魯哀公。

子張在魯國一直住了七天,也沒等到魯哀公的影子。原來魯哀公說自己喜歡有知識的人只是趕時髦,學著別的國君說說而已,對前來求見的子張根本沒當一回事,早已忘到腦後去了。子張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氣。他給魯哀公的車夫講了一個故事,並讓車夫把這個故事轉述給魯哀公聽。然後,子張悄然離去了。

終於有一天,魯哀公記起子張求見的事情,準備叫自己的車夫去把子張請來。車夫對魯哀公說:“他早已走了。”

魯哀公很是不明白,他問車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來的嗎?為什麼又走掉了呢?”

於是,車夫向魯哀公轉述了子張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這樣的:

有個叫葉子高的人,總向人吹噓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歡龍。他在衣帶鉤上畫著龍,在酒具上刻著龍,他的房屋臥室凡是雕刻花紋的地方也全都雕刻著龍。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子高是如此喜歡龍,很是感動。一天,真龍降落到葉子高的家裡,它把頭伸進窗戶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廳堂上。這葉子高見了,嚇得臉都變了顏色,驚恐萬狀,回頭就跑。真龍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實那葉公並非真的喜歡龍,只不過是形式上、口頭上喜歡罷了。

3.畫龍點睛

在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叫張僧繇。 傳說,有一年,梁武帝要張僧繇為金陵的安東寺作畫,在寺廟的牆壁上 畫四條金龍。他答應下來,僅用三天時間就畫好了。這些龍畫得栩栩如生,惟 妙惟肖,簡直就像真龍一樣活靈活現。

張僧繇畫好後,吸引很多人前去觀看,都稱讚畫得好,太逼真了。可是, 當人們走近一點看,就會發現美中不足得是四條龍全都沒有眼睛是人類感觀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腦中大約有一半的知識和記憶都是通過眼睛獲取的。 更多..眼睛。大家紛紛請求 他,把龍得眼睛點上。張僧繇解釋說:"給龍點點上眼珠並不難,但是點上了眼 珠這些龍會破壁飛走的。"

大家聽後誰都不相信,認為他這樣解釋很荒唐,牆上的龍怎么會飛走呢? 日子長了,很多人都以為他是在說謊。

張僧繇被逼得沒有辦法,不得不答應給龍"點睛"。這一天,在寺廟牆壁 前有很多人圍觀,張僧繇當著眾人的面,提起畫筆,輕輕地給兩條龍點上眼睛是人類感觀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腦中大約有一半的知識和記憶都是通過眼睛獲取的。 更多..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發生了,他剛點過第二條龍眼睛,突然間天空烏雲密布,狂風四 起,雷鳴電閃,在雷電之中,人們看見被"點睛"的兩條龍震破牆壁凌空而起,張 牙舞爪地騰雲駕霧飛向天空。

過了一會,雲散天晴,人們被嚇得目瞪口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再 看看牆上,只剩下了沒有被點上眼睛的兩條龍,而另外兩條被"點睛"的龍不知去 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