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創新1300字作文

“貴在獨創”,這是千百年來世人總結出的毋庸置疑的真理。一切都是創新之產物,我們的偉大事業需要層出不窮的革新家。那種陳陳相因的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者再也不能在革命隊伍中存在下去了!

清代有兩個書法家:翁方綱和劉石庵。翁方綱一生研究歐陽詢、虞世南書法,講究筆筆有來歷。劉石庵則在刻苦鑽研古人書法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成就超過了翁方綱。

翁方綱有個侄子拜劉石庵為師。一天,他問叔父,對他的老師的技藝作何評價。翁一笑:“去問你老師,他哪一筆是古人的?”劉聞後也微微一笑:“我有自己的書體,何須古人之筆?去問問你叔叔,他哪一筆是自己的?”

“哪一筆是古人的?”

“哪一筆是自己的?”

這兩個截然相反的問題,鮮明地體現了兩種不同的審美觀。一種,是只求繼承,不講創新;另一種,是在繼承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哪一種正確呢?很顯然,我們要的是創新!

人類的歷史,就是創新者的歷史。幾十萬年前,未開化的人類茹毛飲血,過著艱難困苦的生活,要是沒有發明鑽木取火的燧人氏,構木為巢的有巢氏,勤勉耕作的神農氏,人類能擺脫黑暗與寒冷的以往而進入光明與溫暖的時代嗎?要是原始人沒有第一次拿起木頭、石塊,他們的後代——我們,如今與牛、狼、羊又有什麼區別呢?

在科學史上,從亞里士多德的運動觀、托勒密的天動說,到伽利略的自由落體理論、哥白尼的地動說、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到現代愛因斯坦的廣義、狹義相對論,這不都是科學上由淺而深,由近而遠,由低級到高級的一個個新突破?要是科學家們沒有這種敢於懷疑、敢於創造的精神,我們的現代科學,會有這樣的成就嗎?

這一切說明,整個自然界,整個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以新代舊、先進戰勝落後的發展過程。那些因循守舊、抱殘守缺的人,必將被時代的潮流所淘汰。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人類的勞動過程,是生產經驗不斷積累的過程。人們在總結經驗的過程中,逐步認識到還有更有效的勞動方法,於是產生了創新的動機。將其付諸行動,就是創新的過程。從積累到創新,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隨著量變的不斷進行,質變的完成勢在必然。

當前,我們面臨著四化建設的艱巨任務,尤其需要敢於向腐朽的舊框框挑戰的創新者。因為四化建設是一個紛繁複雜的創造過程,其中有許許多多我們所不曾料想到的新問題。這些問題在黨和國家的歷史上從來沒遇見過,無經驗可循,怎么辦呢?這就需要我們去開創新的道路!

那么,如何創新呢?歌德說過:“壯志與熱情是偉業的輔翼。”只有胸懷壯志,才能不被既成事實所限而坐井觀天,而是充分認識到自己為人類、為科學事業而獻身的使命,力超群雄,追求天外之天。

其次,要有勇氣、膽略和浪漫的幻想。要敢於懷疑、敢於批判前代偉人們的不完整乃至不正確的結論,敢於“班門弄斧”。要不怕失敗的打擊,不怕社會輿論的冷嘲熱諷。前人的結論是在他們當時的生產力和社會條件下作出的,隨著社會的進步,“新竹髙於舊竹枝”的後來居上的現象乃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向前探索的人遭到社會輿論的打擊,往往是因為他們的理論與實踐突破了舊觀念的束縛,觸動了教條主義者們的金科玉律。哪一次科學和社會進步沒遭受過打擊?可這些打擊算得了什麼?

雨果說過:“任何東西都沒有像大膽幻想那樣能促進未來的創立。今天的空想,就是明天的現實。”愛因斯坦也說:“沒有想像力的靈魂,就像沒有望遠鏡的天文台。”從這裡,我們可以清楚地明白想像力的作用。

此外,創新還需要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冷靜的頭腦。素福克勒斯說:“偉大的事業不是一蹴而就的。”創新的過程也是自我學習的過程,哪容半點浮華不實呢?

莎士比亞說過:“第一個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聰明人,第二個這樣形容的人是傻子。”這句話,永遠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