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讀後感作文(6篇)

《名人傳》讀後感作文(1)

《名人傳》是法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學家、小說家、劇作家、社會活動家羅曼羅蘭寫的,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三位名人的“英雄傳記”。

傳記里的三人,雖然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兼畫家,另一個是小說家,各有自己的園地,但他們都是偉大的天才,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能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獻出了畢生精力。

《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立大事業者,不謂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基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這部名著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貝多芬的故事。這位音樂大師是在那鮮為人知的困境中磨練出來的。他的一生飽經磨難,身心遭受悲慘命運的摧殘,然而正是磨難造就了他的偉大。他的童年可謂悲慘。當他的父親發現了他的音樂天份後,便常用暴力逼他學音樂,把他關在屋子裡練小提琴,從不顧及貝多芬的感受。在貝多芬16歲時,他的母親不幸去世了,他的父親也因此成了一個揮霍無度的酒鬼。這些不幸全都壓到貝多芬的身上,使他的脾氣變得暴躁古怪。但他卻更努力,很快他便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當他沉浸在音樂和成就帶來的歡樂時,他卻耳聾了。這對於音樂家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打擊。面對接踵而至的困難和痛苦,貝多芬以超人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與命運抗爭,使他的音樂境界更上一層樓,在生命的最後日子裡更是寫下了不朽的《歡樂頌》……

這就是貝多芬的一生,他的一生就如一部史詩般壯烈的悲劇。艱苦童年,愛情失敗,疾病纏身,貧困交加。貝多芬從剎那光輝萬丈到人生谷底的貧苦交加,從童年時的不幸經歷到老年追求歡樂的曲折人生,正如羅曼·羅蘭形容的“他整個一生都像是一個雷雨天。”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疾、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快樂,他卻給世界創造了快樂!我感到他的品格是無比崇高的。

寫到這裡,我不得不對自己作一個深刻的反省。我的人生並非一帆風順,磨難也經常阻礙我前進的道路。但與貝多芬相比,我所受的挫折是如此的微不足道。有好幾次,我的考試成績不理想。為此,我總是躲在家裡大哭一場,沒有勇氣面對這一切,甚至自暴自棄。現在想起來,我覺得自己的行為十分可笑。為什麼我不能勇敢地站起來,直面挫折?與其怨天尤人,不如感謝上蒼給予自己一次“小小苦楚等於激勵”的機會,好讓我擁有更大的勇氣向前邁進。現在,我每次聽貝多芬創作的《英雄》、《命運交響曲》等名曲時,都情不自禁地為之動容,隨著鏇律的起伏而震撼、感動。貝多芬大師的一生,完全奉獻給了人類社會。他讓人們銘記於心的是久傳於世的史詩樂章。

在《名人傳》中,我感受到了他們的崇高精神。今後我會直面人生,去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

初二:韓峰

《名人傳》讀後感作文(2)

寒假期間我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

這本書有三個主人公,分別是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

貝多芬出身貧寒,他很小就輟學。他的一生坎坷不平,他勇敢地與命運作鬥爭。他孤獨的活著,他惟一的親人辜負了他,他內心受到沉重的打擊,可他還堅強活下來。他沒有一個朋友,他就像與世隔絕一樣進行著創作。這位偉大的音樂家雖然一直生活在痛苦裡,卻創作了的傳世之作。他最後終於戰勝命運,,戰勝痛苦,戰勝困難和障礙,攀上生命的巔峰。貝多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不肯屈服於命運,他扼住了命運的咽喉。

米開朗琪羅出生在佛羅倫斯一個比較富裕的貴族家庭。他一生都為自己擁有的高貴血統而驕傲。“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這是他說過的一句名言佳句。他是天才,但自由被歷任教皇緊緊地束縛,因為西斯廷的工程,他有了一個病態的軀體。因為天才的聰穎,使他無法逃脫教皇的使喚。這是多么令人苦惱的。他光榮著,又痛苦著,就像活在高壓鍋里一般,巨大的壓力壓得他幾乎喘不過氣來。。

托爾斯泰是俄羅斯的一位文學家。他出生於富貴家庭。他有很高的文學天賦並獲得成功,但他蔑視自己擁有的一切。他不肯享受生活,不肯虛度年華,他想通過勞動使自己的靈魂得到救贖。他弘揚真正的基督教精神。這位閃閃發光的俄羅斯的偉大靈魂,在十九世紀末那陰霾濃重的黎明灑下愛的光芒,對神的信仰使他堅持不懈地用筆尖向人間播撒愛的種子。

面對人生的劫難與世間的悲苦,三個人從來沒有一絲惶恐與顫抖。我們要勇敢地與命運作鬥爭,只要不屈服於命運,總有一天會改變命運。人生就是奮鬥,幸福就產生在奮鬥之中。

初二:李卓然

《名人傳》讀後感作文(3)

“一心向善,愛自由高於一切。就是為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米開朗琪羅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爾斯泰

《名人傳》描述了處於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三位偉大藝術家的精神力量和心靈之美,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義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巨子托爾斯泰,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讓我們用心去貼近英雄的偉大人格,感受他們為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義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令我們啟示更多,獲得更多。

他在《貝多芬傳》的結尾這樣寫道: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吉他的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確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麼支持著貝多芬?是不向皇權低頭的品質,是不被金錢收買的決心,是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正是依靠著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貝多芬越過了人生的無數個痛苦險峰,達到了對人生最清醒的領悟。

《復活》是托爾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羅曼·羅蘭所說:“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為他是堂·吉訶德,因為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鬥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他自己。”

“托爾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應當被人蔑視。”終於,在82歲的暮年,托爾斯泰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出了家門,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號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說道;

“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為何大家都在這裡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

其實,托爾斯泰發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回應,在這裡我們分明又聽到了貝多芬對生命的歡樂歌唱。

只要我們體會到《名人傳》給我們心靈崇高的升華,使英雄的鮮血呈現在我們面前,英雄的紅旗在我們的頭頂上飄揚,我們就慢慢地感受到,在這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裡,我們的靈魂也被所升華為一種崇高。

初二:阿呆

《名人傳》讀後感作文(4)

《名人傳》讀後感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組成。傳記里的三人,一位是音樂家,一位是雕塑家兼畫家,還有一位是小說家。三部傳記分別記述了三位偉人的成長曆程,著重記載了三位天才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能表現出真善美的不朽傑作,獻出了畢生精力。

在《貝多芬傳》中,作者詳細介紹了貝多芬的經歷。貝多芬從小就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裡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但最終,貝多芬成功了!為什麼?因為他有著超凡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米開朗琪羅似乎就要比貝多芬幸運得多,他不殘疾,也不貧窮,出生於佛羅倫斯的市民家庭,從小貴族教育,有文化素養和藝術功底,但他在精神上卻比貝多芬遭受了更大的折磨。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見外族侵略,土地被侵占卻無能為力,他與貝多芬同樣孤獨一生,他的家族從未給過他任何溫暖與安慰,只是在他身上謀取利益;他到處遭遇嫉妒和陷害,,更悲慘的是,他所處的環境與奴隸沒兩樣。貝多芬從精神上是自由的,他可以做任何喜歡的事,米開朗琪羅卻並不自由,他不依附他所不願依附的教皇,不為教皇們服務。唯一幸運的是,教皇還承認他的天賦,並且不止一次的保護他的藝術成就不遭破壞,卻剝削了他的自由,拿他當牛馬使喚,他一輩子都像拉磨的驢一樣拴在教皇的磨坊里,七十餘歲的高齡還得爬上腳手架作畫。但倘若我們拋開他後來的經歷,我們會發現,米開朗琪羅的境遇還是很好的,教皇賞識他,如果他以此為榮,努力為教皇工作,相信他後來的生活也一定不錯,但他並沒有這樣做,說明他追求的並不是榮華富貴,那他追求的是什麼呢?是尊嚴與意志!米開朗琪羅的本質性格是驕傲自信而且固執的,只是他的家族觀念,根深蒂固的光宗耀祖思想和“長子”的責任感,使他不得不屈服於教皇,最終無法實現他的理想,痛苦一生。

而托爾斯泰就與這兩人的境遇完全不同了,他從小在名門貴族長大,地位優越,無憂無慮,亦不會像米開朗琪羅和貝多芬那樣終身忙碌,身體健康,有著幸福的家庭,有著的文學天賦,在別人看來,是非常的完美,是一個標準的“富二代”,但他的憂慮和痛苦正是由此而生。他厭倦了優越的環境,藐視擁一切,包括的文學聲譽。這在我們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的!榮華富貴,不要!功名利祿,不要!他渴慕的是生命的真諦,於是他用畢生的精力去求索和探尋。他所擁有的幸福感竟成了他精神上的沉重負擔,他只是平庸的亦心安理得的享受他所擁有的一切,煩惱是不會在他的身上體現的,正是對真理的追求和不肯虛度年華的精神才使他的煩惱接踵而來。

三位名人都有著艱苦的經歷,他們或由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慘,或由內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疊加於一身,深重的苦惱,幾乎窒息了呼吸,毀滅了理智。他們之所以能堅持下來,全靠他們對人類的愛與信心。

羅曼·羅蘭將這三位天才藝術家稱為“英雄”。這英雄,只不過是“人類的公僕”,只是因為具有偉大的品格:之所以偉大,是因為能傾心為公眾服務。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的精神,學習他們的品質,像他們一樣,為公眾服務!

初二:許生

《名人傳》讀後感作文(5)

《名人傳》的作者是羅曼。羅蘭,他指出人生是艱苦的,生活里充滿了貧困,憂慮,孤獨和辛勞,人們彼此存在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所以他寫《名人傳》,把偉大的心靈獻給受苦難的人們,使他們得到安慰和鼓舞。

首先介紹的是貝多芬,之所以先介紹他,是因為貝多芬希望他自己的苦難經歷能給予別的受苦難者以力量。

作者說他外貌平平,並用細膩的手法將外貌描繪得格外生動。貝多芬的童年與莫扎特相比,是無光的,艱苦的,並且少年時代的他就開始為經濟問題操心,中年疾病纏繞著他,但他依舊與病魔抗爭。

他飽受身與心的折磨,多次想向命運屈服,但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在別人的眼中,他是一個驕傲而孤獨的偉人,沒有人理解他,懂他。從他的經歷中,我知道他一生都處於困苦中,友情,親情,愛情,他也未能好好感受。羅曼。羅蘭說貝多芬的這一生就像是一個雷雨天。我能感到貝多芬一直都在與命運抗爭,與思想抗爭,他對藝術的熱愛,追求促使他的生命擁有力。米開朗琪羅一生遭受歷任教皇差遣,始終處於超負荷的工作之中。他的創作伴隨著貧困、疾病、勞累、仇人離間、親人薄情寡義……然而,他沒有放棄努力,用血淚創作出了不朽的傳世佳作。最終,米開朗琪羅取得了成功,他的作品已成為西方美術歷史上難以逾越的高峰。托爾斯泰隨人家境優裕,但他一直牽掛在受苦難的民眾。他甘願放棄自己的一切,衝破世間束縛,用生命去追尋信念、真理和正義,可謂“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初二:玻璃杯1

《名人傳》讀後感作文(6)

《名人傳》是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的。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義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但是,即使如此,在人生怨患困頓的征途上,他們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獻出畢生精力。貝多芬用痛苦譜寫的與命運抗爭的音樂,為後人留下了享受不盡的精神食糧;米開朗基羅用一生的血淚創造出了不朽的傑作;托爾斯泰則在他的小說里描寫了千萬生命的渺小和偉大,他用他的作品向世界傳播愛的種子。

有哪種勝利能與他們的成就相比?拿破崙的那場戰爭?奧斯特歷茨那天的太陽?這種輝煌是精神力量所從未取得過的殊榮。他們用困難鍛造自己。正如貝多芬用一句話概括了他的一生,這句話已經成了勇敢者的座右銘:“為其痛苦,才有歡樂。”

付村中學初二:劉建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