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名人傳》有感作文

讀《名人傳》有感作文(1)

讀《名人傳》有感

生活中我們會因為自身或者周圍的因素感到煩惱,這時,《名人傳》則是很好的心靈慰藉。在這其中,你會感受到這些名人面對困難而迎難而上的獨特魅力。

《名人傳》寫了三位名人——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他們都生活在戰亂的年代,和平、自由和民主是他們共同的追求,他們經常作出自己的政治見解。“樂聖”貝多芬一生被耳聾疾病所困擾,被愛情做拋棄,但他發誓“要扼住命運的喉嚨”。進而創作了舉世聞名的樂章,如《月光奏鳴曲》、《第九交響樂》還有為他人歌頌快樂的《歡樂頌》。偉大的雕塑家和畫家米開朗琪羅,他的性格難以琢磨透,他有不屈的戰鬥精神和堅韌的意志,卻屈服於教皇腳下,因恐懼戰爭逃跑,但卻是這樣的兩面性使他顯得偉大而卑微。托爾斯泰是作者羅曼。羅蘭的啟示者,這位極富愛心、看見窮人經受苦難,自己的“富貴”不禁憐憫得掉下眼淚,最終在真理和愛的面前徘徊。他們都經歷了苦難的人生,想過結束自己的生命,但心中的信念無法讓他們停止腳步,他們憑藉著身上獨特的閃光點,創作了一個又一個為後人所讚頌的偉大傑作。

而我們要學習的,就是這些迷人的閃光點。不要輕易被眼前的困難打敗,不要因一點挫折而叫苦連天,應該堅持不懈地朝著自己的理想奮勇前進。《名人傳》里所詮釋的,我想應該是這個。

初二:蔡曉燁

讀《名人傳》有感作文(2)

讀《名人傳》有感

暑假的時候,我讀了一本名為《名人傳》的書,作者羅曼·羅蘭在書中主要敘述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義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三位名人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謳歌了他們與命運頑強抗爭的崇高精神。其中,使我觸動最大的人物是偉大的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貝多芬出生於貧寒的家庭,父親是男高音歌手,性格粗魯,愛酗酒,母親是個女僕。貝多芬本人相貌醜陋,童年和少年時代生活困苦,但他表現出了非凡的音樂才能,他的父親產生了要他成為音樂神童的願望,成為他的搖錢樹。他不惜打罵貝多芬,迫使貝多芬從4歲起就整天沒完沒了的練習羽管鍵和小提琴。

1792年12月貝多芬離開了故鄉波恩,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刻苦學習。可後來貝多芬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愛情也因此而終結。不過這時貝多芬正處於創作的極盛時期,對一切都無所顧慮。在受到世人矚目的同時接踵而來的是最悲慘的時期:經濟困窘,親朋好友相繼離散,耳朵也已全聾,面對生活苦難,貝多芬並沒有屈服,而是靠自己的努力,扭轉了維也納當時輕浮的音樂之風,同時創造了世界頂級音樂寶典,他堅強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使我深受感動、敬佩萬分。

“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這又使我聯想到中國西漢時期史學家司馬遷《史記》的編撰過程,前蘇聯作家保爾柯察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創作歷程,當代張海迪身殘志堅的刻苦學習精神,等等這些人的經歷不僅印證了這句詩詞,更在感召和激勵著千千萬萬的一代代有志者。

當然也許我們為之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不能一時得到什麼回報,此時的你,千萬別灰心喪氣,相信:奮鬥就有收穫,也許我們沒有達到理想的現實,可畢竟我們收穫了一段精彩的人生歷程,其實歷難也是人生的一筆財富,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至上光榮。

是啊,命運應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不管你的身體在遭受著如何的痛苦,不管你的命運有多么坎坷,不管你的人生充滿多少風風雨雨,只要你能努力戰勝自我,那么美好的未來便會在不遠處向你招手。人生必須有拼搏,有奮鬥,才可能取得成功。這便是我讀《名人傳》所感悟到的。

初二:liyessl

讀《名人傳》有感作文(3)

今年暑假,我買了一本《名人傳》,這本傳記中有三位人:一位是音樂家貝多芬,一位是雕塑家、兼畫家米開朗琪羅,一位是小說家托爾期泰。他們在人生又換困頓的征途上,為了尋求正理和正義,為創造能表現真、善、美的不巧傑作,獻出了畢業精力。

他們經受過病痛的折磨,遭遇的悲慘,內心的惶惑矛盾,深重的痛苦。這使幾乎毀滅了理智,但他們一直堅持自己的艱苦歷程,靠的是他們對人類和信心。其中貝多芬傳使我感觸很深。

貝多芬,他全名叫做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於科隆附近的波斯,一所破舊屋子的閣樓上。他是弗蘭芒族的。他一開始的人生就像一場殘暴的鬥爭,他父親想開拓他的音樂天分,便讓貝多芬從4歲起天天“釘”在鋼琴邊或小提琴關在家裡。貝多芬沒有厭惡這樣的生活就已經十分萬幸了,但他父親還用一些暴力的手段來迫使貝多芬學習。在1787年,貝多芬喪失了疼愛他的母親,在貝多芬心目中母親就是他最好的朋友。他與他的母親一樣,都有肺癌,但他仍舊堅持著成為了音樂家,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

我看完了貝多芬傳後,我覺得,我比他幸福到哪去都不知道了。貝多芬他渴望母愛,而我有母愛,但還覺得不足;貝多芬渴望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而我雖然有時會生點小病,但至少沒有像貝多芬那樣,一病為好一病又來,一生中不知患了多少種疾病;貝多芬他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而我,有朋友,但有時還要嫌棄朋友西嫌棄朋友東的。所以,我覺得,貝多芬身上有太多我要學習的了!

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

《名人傳》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

初二:吳憶寧

讀《名人傳》有感作文(4)

人生如潮流,如果沒有島嶼和暗礁,難以形成精彩的浪花。

——題記

《名人傳》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最傑出的作品集。《名人傳》介紹了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的人生經歷及成功的故事。

貝多芬出身貧寒,從小就輟學,他的一生充滿了艱難與困苦,但他從未放棄與命運做鬥爭,他沒有朋友,他一直孤獨的活著。他的家人辜負了他,給他造成了沉重的打擊。但他卻一直堅強地活著。他開始從事音樂事業。這時,上帝卻與他開了一個玩笑,從此他的雙耳失聰了。雙耳失聰後的他並沒有向命運低頭而是更加努力的從事音樂事業。這位大音樂家,一直痛苦地活著卻創造出了一首首不朽的傳世之作。最終,他戰勝了命運、戰勝了疾病、戰勝了困難、戰勝了痛苦。他成功了,他爬上了生命之巔,成為了一名留名與世界的大音樂家。從此,有更多的人知道了他,他的歌聲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裡迴蕩。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有不肯屈服與命運的堅強精神,他的精神震驚了世界。貝多芬告訴我們,要敢於與命運作鬥爭,不屈服於命運。

米開朗基羅出生在佛羅倫斯的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法官,而他的母親則在他六歲時死去。母親死去後,米開朗基羅被寄養被寄養在一個是講的家裡。幾年後他被迫為教皇作畫,每天受著教皇的差遣。看著這些不完美的作品,他幾乎嘗受著常人所無法承受的痛苦。但她卻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夢想和追求。又過了幾年,他的家鄉捲入了戰爭。他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家鄉被破壞,自己的親人被殺害,自己的作品被毀掉,而他自己卻無能為力。他一直默默地堅持著自己的夢想和追求。最終,他也成功了,歷盡千辛萬苦,他成為了一名傑出的雕塑家。他的雕像走遍了世界各地。米開朗基羅這個名字永遠的留在了人們心中。米開朗基羅告訴我們,要永遠的堅持自己的夢想與追求。

托爾斯泰出生在富裕的貴族家庭中。他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並且有很高的文學天賦。他出生於而過最黑暗的時期。托爾斯泰曾獲得過多次成功。他完全可以享受榮華富貴,可他並沒有這樣做,他放棄了一切。他真正的走入了廣大的俄國下層人民中去進行寫作。他認為只有召赴俄國下層人民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不久,他為俄國下層人民做的三部曲出版了,這給俄國下層的那些受苦受累的人一種精神上的安慰。最終,俄國下層人民戰勝了沙皇,托爾斯泰也實現了人世的價值。托爾斯泰告訴我們,要去幫助那些受苦受累的人。

縱觀全書,《名人傳》告訴我們要敢於與命運作鬥爭並堅持自己的夢想與追求。人生就是奮鬥的過程,只有奮鬥才會幸福。

初二:天然

讀《名人傳》有感作文(5)

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叫《名人傳》,這本書主要寫了三個人物: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列夫托爾斯泰。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貝多芬。

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於萊茵河畔距法國不遠的小城——波恩。他出生於夫拉芒家族,一個音樂世家。他的父親總是用暴力迫使貝多芬學習。在他四歲的時候,父親就讓他整天坐在洋琴前,或是把他和一把提琴一起關在一間屋子裡。十一歲時,貝多芬加入了戲院的樂隊。十三歲時,他當上了大風琴手。貝多芬一生寫下了十首交響曲,都非常的優美。他是在1822年的一次指揮時才發現自己的耳朵聾了的。從此,他與世隔絕,完全進入自己的音樂王國。

貝多芬告訴我們,熱愛與堅持是成功的全部內涵。他曾說過:“藝術,這是高於一切的上帝!”他發自內心對音樂有一種崇敬,他認為,自己的職責就是把他的藝術奉獻給“可憐的人類”,喚醒沉睡的心靈,給他們以鬥爭的勇氣。所以,當貧窮和疾病困擾他時,他並沒有退縮,反而從藝術的世界裡尋找生命的快樂。在他的音樂里,有田園的氣息,有英雄的戰歌,有歡樂的主題,更有與命運抗爭的勇氣,世界沒有給他歡樂,他卻為世界創造了歡樂。

貝多芬給後人留下的不只是一筆豐厚的音樂遺產,更多的是巨大的精神財富。從他身上我們懂得了,一個人也許身體會有缺陷,生活會陷入困境,但假如你有一個自由、豐富的精神領地,那么你一定不會被打垮,因為一但精神領地被侵略,你整個人都會塌了,每日生活在悲傷之中,事事無成。所以,我們應該用熱愛和樂觀來做為人生大廈的基石,讓歡樂成為生命的主題,讓堅持化作最好的建材,來成就我們美好的人生。

貝多芬,一個用痛苦成就輝煌的音樂聖人,每當我們在艱難和困頓中迷茫時,我們就會想到,人類中最優秀的人正在與自己同行,這時我們便會有了生活的勇氣。

多讀好書吧!讓好書伴我行!

初二:玫瑰子心

讀《名人傳》有感作文(6)

《名人傳》於我是某種認知上的顛覆,我原本以為已被世界所知曉所認可的天才與成功人士是無論如何都能保持一種貴族氣質和高傲心理的,但現實告訴我,並不是這樣的。《貝多芬傳》以一種何其直接的方式將貝多芬的慘痛——血淋淋地揭示在我眼前——心神俱裂!

無數人曾以他們的方式對我說向我證明人生是座高峰,你只有不斷的攀爬才能在日落之前領略世間景色壯觀之最,才得以睥睨萬物。可這樣真的好嗎?不斷的攀爬、競爭真的是我們所必需的嗎?像是貝多芬,多么高的天分!——因為他的耳朵堪稱音樂界最為靈敏的。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耳疾,使他從音樂巨人重重跌落!是不是當人成為某一領域的佼佼者之後——才從真正意義上開始脆弱起來?像是郎朗和李雲迪,他們的手不能存在任何問題;像是比爾蓋茨,他不能在最榮耀的時候腦震盪……像是貝多芬,耳疾使他認識到社會有多么現實。這世上有層出不窮的人才,你失敗了,永遠有別人能夠隨時隨地的頂替你的位置——縱使他始終及不上你曾經的輝煌,但你早已成為歷史,不可能再重振江山……總之你登上巔峰之時,你就為自己樹立了無數的敵人!他們巴不得將你摔下去!若是粉身碎骨那便是最令他們稱意的了。

可憐的貝多芬啊,他真是為了頂峰所代表的名利而去的么?他不過是熱愛音樂的“瘋子”,憐憫、疼惜世人的“傻子”罷了。投注整個靈魂的音樂總是要比空有華麗技巧的音樂動人得多的,所以也無怪旁人眼紅。

有關貝多芬,其實我早已在何為筆下的《音樂巨人貝多芬》中了解到了一些,其中,貝多芬就有說道:“一個人到田野去,有時候我想,一株樹也比一個人好……”讀到這裡,反覆咀嚼,發覺其中辛酸足以令我落淚,卻也不曾太過在意,也不曾因此刻意去了解過他,便盲目地隨著大眾稱他為“厭世者”。——直到,我翻開《名人傳》,這本書於我便是對貝多芬認知的顛覆。

貝多芬遺囑扉頁上的“孤獨,孤獨,孤獨”,簡簡單單的六個字,卻犀利地揭開了貝多芬天才軀殼下的靈魂!多么令人心酸!

《海林根施塔特遺囑》於貝多芬又何嘗不是一種自白?一個從童年起,心和精神都傾向於慈悲的情操的人,又怎會是個“厭世者”?現在,這份遺囑——世人都知道它內容,世人可曾慚愧?看看!瞪大你們的眼睛!去掉你們因名利而蒙上的鉛華!這是貝多芬啊!多么天才的人!本該是保持貴族氣質與高傲心理實際上卻是慈悲為懷與以自身苦痛減緩他人苦痛的美麗靈魂!被社會折磨成什麼樣子?!就連他死後有“厭世者”之名久傳於世!多么令人心寒的事情!而他還在遺囑中提到:“……使社會在我死後儘可能的和我言歸於好。”——心神俱裂!

《貝多芬傳》令我的靈魂洗淨鉛華,開始重新思考怎樣才能使人生變得有意義。一本好書,無關乎於有多華麗的詞藻——而更在乎於能給你多大的震撼與多大的改變。

而一本《名人傳》足以令我洗心革面,並令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少走許多彎路。行地更正!坐地更端!

你說,《名人傳》可不可謂為一本好書!

初二:陳婉敏

讀《名人傳》有感作文(7)

《名人傳》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作品,此書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三部傳記。我在閱讀這部著作時,由始至終都是懷著一種謙虛的學習態度,因為我覺得在羅曼·羅蘭筆下的三位家喻戶曉的名人所具有的精神品質,都是我們現代人所欠缺的,也是當今社會每個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之一。

三位藝術家,一位是音樂家,一位是雕塑家,一位是文學家。他們雖說幹著不同的職業,環境也不同,但是他們都是在各自行業內的佼佼者,他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羅曼·羅蘭緊緊地把握這三位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他們在憂患困頓的人生路途上歷盡苦難與顛躓而不改初衷的心路歷程,凸顯他們崇高的人格、博愛的情感和廣闊的胸襟,從而為我們譜寫了另一闋“英雄交響曲”。

談起《名人傳》,義大利雕塑家米開朗琪羅的人生絕對是當時的時代狀況的縮影。他出生於佛羅倫斯的一個市民家庭,從小接受貴族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和藝術功底,但是他在精神上卻比貝多芬更受折磨,承受了更大的壓力。然而他比起同時代的藝術家,他不滿足於宗教藝術,更是追求表現尊嚴與意志。他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巨人”之一,就像中國的“五四運動”一樣,打破了人們的封建思想,在黑暗中尋求新出路,然而這就決定了他終生為理想無法實現而痛苦的悲慘命運。

俗話說,精神上的傷害比肉體上的傷害更痛苦。俄國小說家列夫·托爾斯泰就好比中國的魯迅,用文字來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企圖讓人們改變固步自守的思想。而他也很清楚地認識到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會有缺陷。就像他在《戰爭與和平》里所說的:“每個人都會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過的蘋果,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正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歡他(她)的芬芳。”而這句話讓很多人對生活重新充滿了希望,列夫·托爾斯泰的這句話就猶如沙漠中的一泓甘露,滋潤了許多瀕臨乾涸的心靈。

而我覺得,《名人傳》中最有感觸的還是《貝多芬傳》。貝多芬是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被尊稱為“樂聖”,貝多芬在28歲時聽力開始減弱,晚年失聰。貝多芬從小就酷愛音樂,有很高的音樂天賦,但是命運卻無情地摧殘了貝多芬的聽力。對於一個熱愛音樂的人來說,失去聽力就等於失去了一切,就好像魚兒離開了水。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貝多芬不向命運屈服,而是選擇以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去對待一切困難。就正如貝多芬自己所說的:“扼住命運的咽喉,決不能讓命運使我屈服。”失聰後,他拿一根木棒叼在嘴裡,讓木棒接觸鋼琴來感知聲音,他的很多經典著作都是在失聰後所創作的。可以說,是音樂讓他堅強地活著。

三位不平常的名人,在個人成就方面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成功的背後有著一個個鮮為人知的心路歷程,蘊藏著一個個悲慘的身世、無數的坎坷以及曲折的命運。他們在逆境中成長,在逆境中磨鍊意志,為以後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人生基礎。俗話說得好:“行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假如當初他們向命運低頭,那么他們能做的也只是任天由命,絕不可能有現在的成就。

讀完《名人傳》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生活在衣食無憂的現代化社會的我們,生活比以前富有了,但是我們年輕一代的意志力,那種老一輩的堅持不懈,不怕吃苦的優良傳統卻被我們拋到了九霄雲外去了。

至今我還清楚地記得:上海一小女孩吳怡錚,因醫療事故雙目失明,對於一個正處於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的小孩來說,雙目失明無疑使她的生活失去色彩,對於她來說也是一個遺憾。但是,這些困難並沒有使錚錚屈服,她沒有放棄生活,而是很樂觀地面對一切常人難以容忍的困難。錚錚從小酷愛音樂,音樂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用音樂來講述自己的心聲,用音樂來發泄自己的情緒……音樂就像是錚錚的一個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是音樂讓她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她在一個電視台節目中演唱了一首《天亮了》讓全場潸然淚下,感慨萬千。在舞台上錚錚忘我地唱著,在那一剎那,我覺得一切的一切在她面前都是那么地微不足道……我想,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為她打開另一扇窗。她那發自內心的天籟般的聲音,滋潤了每一個人的心靈。一曲終了,掌聲經久不息,誰也沒想到在一個弱小的身軀里竟能夠發出如此感人肺腑的歌謠。錚錚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應該學習她的那種對生活充滿希望,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

海明威曾說過:“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但是,沒有什麼困難是我們克服不了的。我們比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列夫·托爾斯泰的條件、環境更優越,他們能幹的事,我們為什麼不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們肯努力,遇到困難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南海實驗中學初二:劉岳朋

讀《名人傳》有感作文(8)

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義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裡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著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最後,我希望全世界人都能夠記住貝多芬,並像貝多芬那樣活著。

春曉中學初二:王文澤

讀《名人傳》有感作文(9)

站在自認為都達到不能再大的土地上,抬起頭,卻被更大的天空所震撼,心裡默念道:好大啊;飛翔在廣闊無邊的藍天下,靜靜地俯視行走在大地上的人們,淡道:真是渺小。

總是在黑暗的生活之中看向那耀眼的光輝,心生羨慕,卻總是抱怨為何自己的生活如此悲慘?但事實上他們的生活又幸福些嗎?

貝多芬是受全世界尊重的偉大之人。人們愛他的音樂,學習他的精神,可是有體會到他內心的那份無可比擬的痛苦?

他的童年是痛苦的。一個酷愛藝術的少年而言,過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擔。以至於為生計奔波,無疑內心是淒涼的。革命爆發,席捲全歐,也占據了貝多芬的心,他用藝術去造福窮人、造福全世界。一七九六年,他的病痛開始叩門,且一聲身邊不再離開。耳聾症開始肆虐,耳鳴不分晝夜的折磨他,內臟也疼痛不已,聽覺逐漸衰退。他避免與人交往,怕自己的毛病被人發現,他將之藏在心裡。他出了肉體的困擾還受景色很難的折磨。他對愛總是充滿熱情,一八零一年他鍾情的對象是珠列塔,兩年內他第一次享受幸福的時光,可是最後,朱列塔竟嫁給了侖貝格伯爵。真是世事難料!一生中,這次他似乎來到了死亡邊緣。

真實值得人們“羨慕”的生活。

我們不過是學習上苦了、累了點;不過是面對別人的專橫與不理解的悲涼;不過是犯了小小的錯誤就被父母誇大的責備而不甘;不過是看不懂這個是是非非的環境。那又有什麼呢?

面對貝多芬的經歷,我對他深感同情,那令人耀目的光環是絕對屬於他的。

“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這句話真的很對。石灰不經歷一次粉身碎骨的磨打,怎能造福任內?怎能讓世人都無法離開它而歌贊他呢?樹木不忍耐一年又一年的風吹雨打,怎能在它們的年輪又刻上一筆又一筆呢?讓人們來驚嘆它的年歲呢?

美好的未來是靠現在的錘鍊來構成的,沒有現在的次次考驗,和能看見明亮的未來的道路呢?

面對生活中別人的責罵、白眼、不理解,不應該憤怒的反抗,而應有調不絮的看待、解決;遇到生活中難以逾越的坎,不應氣得跳腳而亂轉悠,應靜下心,慢慢思考……

生活,一個人人都要面對的,她很公平。若先苦而後甜,若先甜而後苦,一切都看自己的選擇了。

重慶市墊江縣實驗中學初二:哭泣の淚珠

讀《名人傳》有感作文(10)

近日在翻書櫃時,無意間發現了一本厚厚的《名人傳》,安靜地藏在書櫃的角落。粗糙的書皮看起來十分古老,應當是父親少年時代讀的,出於好奇心,我泡上了一杯香郁的奶茶,坐在家中老藤椅上,開始了閱讀。打開目錄,一個熟悉的名字跳入了眼帘,音樂巨人——貝多芬……

不到三天的功夫,我讀完了這本敘述了三位不同領域天才生平的書。也許是對貝多芬十分熟悉,也許是對貝多芬的生活感到十分的同情,讀完《貝多芬傳》,我的感觸頗深。

羅曼羅蘭運用簡潔、直接的語言大致描寫了貝多芬的生平經歷。降世波恩,悲慘童年,闖蕩維也納,人生巔峰——《第九交響曲》以及巨星隕落——1827。

貝多芬從小便熱愛音樂,22歲來到了音樂之都——維也納深造。幾年過去,他仍沒有受到大眾的歡迎。18XX年,他墜入了愛情的海洋,創作了純潔如花的《第四交響曲》,大受大眾歡迎,1824年,他到達了音樂的巔峰,創作了《第九交響曲》,並在1827年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程。

貝多芬的父親是一位男高音歌手,這也許便是貝多芬音樂天賦的來源。但家庭對貝多芬的音樂歷程並沒有起到過多的促進作用。貝多芬的家境貧困,很小時就要靠自己的雙手掙飯吃。他的父親還整日逼著貝多芬練琴,指望著今後靠他養老。家庭的困窘,父親的逼迫,並沒有讓童年的貝多芬對音樂失去興趣。他在22歲的那年離開了美麗的家鄉。對於家鄉人來說,這也許是很難理解的,留在波恩,娶個妻子,時不時到美麗的萊茵河邊踏青,坐在草地上遙望頭頂淡淡的浮雲,過一生安靜、平淡、祥和的生活不是挺好?其實不然,有的人的夢想是帶著妻兒過著閒適的生活,而有的人夢想成為世界頂級的音樂家,為人類留下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天才的使命就是讓世界科技、文化有更快的發展,音樂巨人貝多芬將一生都獻給了音樂,終生沒有妻室。

來到音樂之都維也納,貝多芬懷揣著自己崇高的音樂夢想拜莫扎特為師,在今後的幾年時間裡創作了大量今人看來無比優美的樂曲,然而這些樂曲並沒有撼動當時維也納輕浮的樂風,年輕的貝多芬也曾因此十分苦惱,無人問津的樂曲,讓他過著如乞丐般的生活。即使如此不受歡迎,他也堅持不離開維也納,以獨特的樂風佇立在維也納音樂界一個不起眼的角落。也是在此期間,貝多芬患上了耳疾,這對一位偉大的音樂家來說簡直是種致命的傷害,然而勇敢的貝多芬沒有選擇放棄音樂,放棄夢想,他仍滿懷著希望在清貧的日子裡創作著樂曲。18XX年愛情的不期而遇,頗有感觸的貝多芬逐漸樂觀起來,創作的樂曲也逐漸被世人接受,走上了自己事業的正軌。然而未婚妻的離去又將貝多芬拽回到了孤獨與悲觀的邊緣,此時,貝多芬仍不忘記創作,在頹廢心態與樂觀心態的互相交織之間,又創作了大量的驚世之作,也正是此時,貝多芬獨特的樂風頂替了當時維也納盛行的輕浮樂風。在1827年,身戴著巨星的光環,懷揣著已經達成的音樂夢想,毫無遺憾的離開了人世。

現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都知道有個無人可及的音樂家叫做貝多芬。無數的人都熱愛著這位偉大的音樂家。有的人沉浸在貝多芬或樂觀、或哀傷的樂風之中,為他獨特、優美的樂曲所著迷;也有的人被貝多芬的勇敢、堅持深深地打動,以他的優良品質為自己一生做人的努力方向。

福州勵志中學初二:yanan97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