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的花瓣——讀《朝花夕拾》有感

一朵朵花瓣,一縷縷香氣,組成了一座花園,它就是《朝花夕拾》。翻開書本,似乎真有一絲香氣撲鼻而來。讀完這本書,我不禁對魯迅先生產生了一種敬佩之情:他是這樣的大膽,敢於批判,勇於反對,看似讚美的句子實際上是在辛辣地嘲諷,見解獨特,開創了我國白話小說的先河,不愧是偉大的文學家。

讀了這本書,我對書中的人物感受最深的是阿長。阿長是一個沒有文化、粗俗的勞動婦女,但她很熱心腸,心地善良,樂於助人,沒有心機,像所有人一樣希望自己一生平安。我很喜歡阿長,她會講許許多多有趣的故事,她很和藹,很大方。還有衍太太,我也是對她印象深刻。魯迅先生對衍太太的描寫表面上是讚美,實質上卻是嘲諷和不滿。衍太太是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歡使壞、表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婦人,這種人是最令人們厭惡的。

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在百草園中的歡樂遊戲和美麗景色令我嚮往羨慕,在三味書屋裡的枯燥學習和沒有自由又使我對他們產生了同情。那時候的孩子們只能死讀書,我們這一代相比起他們,是幸福多了的。

這本書中最引起我的共鳴的文章是《五猖會》。魯迅先生在小時候那么嚮往五猖會,父親卻要求他背書,使他一點也不快樂。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有相同的經歷,魯迅先生真切地道出了我們的心聲,我認為家長們真應該看看這篇文章,看看我們孩子的心聲,反省反省自己。

魯迅先生從自己親歷的生活感受中讚美了勞動人民的純樸、善良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封建舊俗進行了深刻的揭露、諷刺和批判,對愛國知識分子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給予深深同情並充滿憤慨,對胸懷博大的異國老師,則充滿敬佩之情。在過去的日子裡,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太多屈辱的歷史,而如今,在祖國繁榮富強的今天,身為未來棟樑的我們,怎能不努力呢?

讓我們一同拾起魯迅先生記憶中的花瓣,了解舊中國的弊端,並為了中國更加強大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