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簡史》讀後感

這個暑假我讀完了霍金的一部巨著——《時間簡史》。

《時間簡史》是由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撰寫的一本有關宇宙學的著作。主要向人們介紹了什麼是宇宙論,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宇宙中的各個星體及宇宙現象。開始我還以為這部書一定非常難懂,必須有很強的科學素養和很多的天文知識才能讀懂。都隨著我閱讀的漸漸深入,我發現這本書通篇沒有一個刁鑽的數學、物理公式,用的都是普通讀者讀得懂的語句,舉的都是人人皆知的例子。用淺顯的道理解釋了深奧的宇宙奧秘,對一些最古老的問題做了闡述。《時間簡史》是上個世紀的科學無與倫比的著作。值得大家好好地閱讀,可以增長大家的知識與才幹。

在讀完這部書後我的感受頗深,並熟悉了一些基本的宇宙學知識。並且我甚至對宇宙的將來做了大膽地推測。在本書中,作者提出時間和宇宙都是有開始的。霍金提出時間開始的第一年第一月就有了宇宙大爆炸即形成了宇宙。並且時間開始於150到200億年前,再加上有科學家說我們正處於宇宙的中年時期。於是,我便開始了大膽的推測。宇宙的年齡應該在300到400一年,且宇宙距離毀滅還有150到200億年。我還認為宇宙在毀滅時還會以爆炸的形式,並最終回到一個點的狀態,與此同時時間也將結束。但是宇宙在毀滅之後仍然會重新誕生,也就是說人類也將重新發展並照此規律一直輪迴下去。在書中,霍金還提出宇宙是一個密度無限大,體積有限大的物體。通過物理的學習,我知道密度=質量除以體積,既然其中密度無限大,體積有限大。那么,由此我推斷:宇宙的質量為無限大。並且在宇宙外應該還有物體,宇宙僅僅是它們的一部分。

其實這些僅僅是我在看完本書後的一些感受和推斷,在真正的物理、天文學家眼裡恐怕只是一些茶餘飯後的的笑話。但這本書不但讓我長了有關宇宙的知識,還增加了我的想像力,結論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人類只有擁有不斷猜想和探索的精神,科學才能一步一步向前發展,不斷超越現在,邁向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