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作文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作文(1)

這周我們學了《送東陽馬生序》這篇文章,這篇文章對我的觸動很大。

宋濂從小就家境貧寒,沒有錢來買書,只有借書來抄錄,他在“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的情況下抄了一本又一本的書。難道他不怕冷嗎?他很冷,但他為了讀書從未因為寒冷而放棄過。“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多么惡劣的環境,相比之下,我們現在的條件不知道比那時的條件好多少倍,不僅有很多書籍可以免費閱讀,而且還有溫暖的教室。可是,這一切我們還不懂得珍惜,不知道書籍的珍貴,不知道我們現在的環境是多么的來之不易,還不努力學習。

宋濂向先生請教問題時畢恭畢敬,遇到先生呵責時,他的態度更加恭敬,不敢說一句話來辯解,等到先生高興了,才請教問題。當時的老師很少,宋濂要到百里之外去請教問題。而我們呢?老師就在面前也不去問問題,和宋濂向比,我羞愧之極。宋濂對老師的尊敬,我們現在的學生有多少能夠做到,我們不但不聽老師的教誨,而且還與老師頂嘴,經常惹老師生氣,我們的態度與宋濂相差很大。

宋濂在讀書時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但他從未羨慕過別人,他這種知足者常樂的精神是很可貴的。而我們呢?我們似乎失去了目標,只知道天天與同學攀比,“今天我買了某某牌的衣服。”“今天我買了某某牌的鞋。”我們只知道與同學比這個比那個,似乎忘了我們來學校是為了讀書的,而不是攀比。宋濂他與同舍的學生的生活條件差距很大,可以說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但他卻並沒有應此而失去了目標、方向,而我們卻泡在蜜罐里不知道了自己的目標,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學習了這篇文章,我覺得我們應該向宋濂學習,雖然我們不能像宋濂那樣在冬日的大雪裡抄書,但我認為他那種讀書的專心、對老師的尊敬以及不怕吃苦的精神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希望我們大家都能有個好的學習態度。

初二:李欣桐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作文(2)

今天,我們學完了《送東陽馬生序》一課,這是宋濂寫給他的晚輩的一封贈序。

讀了這篇文章,我深切感受到了宋濂求學中的苦難。

宋濂小時候喜愛讀書,但家裡貧窮,買不起書,就向有書的人家借書,並且親手抄錄。在天氣非常冷的時候,硯台都結了堅固的冰,他的手指凍得不能彎曲伸直也不敢放鬆讀書。他成年之後,又擔心沒有有學問淵博的老師教他知識,跑到幾百里外,向當地的有道德學問的前輩請教。追隨老師時,他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走在深山巨谷中,大雪積了好幾尺,他的腳、皮膚都被凍裂了,去全然不知。到達學舍,他不羨慕同捨生飯菜豐富、衣服華麗,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學習上。

從中,我體驗到了宋濂艱苦的學習過程,勤奮謙虛的學習態度,專心學習的思想品質。也告訴我: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就應該好好珍惜,努力學習!

初二:藍莓夢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作文(3)

每個人都渴望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過上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人們在享受優越的生活時,也極易養成惰性,尤其是青年學生。讀了宋濂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我對此感受尤深。

宋濂從小勤奮好學,家裡貧窮,沒錢買書來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親手抄錄,和他們約定日期歸還。在非常冷的冬天裡,硯台都結了堅固的冰,手指凍得沒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懶。當他出外去追隨老師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凜冽的冷風,大雪積了好幾尺深,腳、皮膚都凍裂而不知道。他博覽群書,最終成為明代的大學士。

時光過去了600餘年,今天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與600餘年前相比,發生了不可同日而語的變化。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師和顏悅色地為我們傳道授業解惑;我們不需要抄書、不需要長途跋涉,也沒有寒凍之苦,可是,我們真正像宋濂那樣用心求學了嗎?

有時候我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里,心卻飛到了窗外;對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誨,我缺乏應有的興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儉用,為我提供便利的學習條件,我卻不知心存感激……與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當的距離。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學業沒有大的進步,如果不是因為我的天資不夠聰明的話,只能歸因於不如宋濂專心和勤奮了。

我曾經看過標題為《要“窮”孩子不要“富”孩子》這樣一篇文章,印象很深。這是一篇關於澳大利亞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紹說,澳大利亞是一個已開發國家,每個家庭都相當富裕。但是,父母卻讓孩子們過著清貧的生活。冬天父母讓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鍊他們的意志;從小讓他們到大海中衝浪、冒險,鍛鍊他們的膽量。我想,也許這就是澳大利亞之所以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原因之一吧!

梅花香自苦寒來。在今天優越的生活條件下,希望學校、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多給孩子提供鍛鍊的機會,磨鍊其勤奮好學、不怕吃苦的意志,使其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現。

實驗學校初二:1060173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