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改變無知

從古到今,人類對自然科學的探索從來沒有停止過。人類在對自然科學的探索中,逐漸摒棄了迂腐的、錯誤的觀點,轉而接受了先進的科學真理。從女媧造人到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提出進化論,從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說到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人們駛著科學的船帆探索世界,在廣袤的宇宙中尋求真知。

科學的發展,完善了人對世界的認識。在同學們親手操作掃描時電子顯微鏡,觀察蝴蝶的翅膀的時候,發現蝴蝶翅膀本來是無色的,由於凹凸不平的結構才會在光線的照射下呈現出繽紛的色彩。同學們本來對於蝴蝶的翅膀顏色的產生處於一種無知的狀態,即只是眼睛看到了蝴蝶的翅膀顏色,但是並不知道為什麼蝴蝶的翅膀會產生這樣一種顏色。通過電子顯微鏡這一先進的科學儀器,同學們明白了事物的本質,懂得了自己本來不知道的東西,就是由無知到獲得真知的過程。

科學的發展,明確了事物運作的規律。牛頓通過對一個蘋果的自由落體現象的科學研究,提出了小至微觀原子在原子軌道上的運動,大到行星天體圍繞著恆星的運動都遵循的萬有引力定律。通過這一自然科學——物理學的規律,我們不僅明白了蘋果的自由落體現象到底是怎么回事,還明白了樹葉的飄落是怎么回事,人為什麼跳起來之後還能落回到地面這一系列問題。在科學的推動下,我們不僅改變了對單一事物的無知,更改變了對所有的事物的一種整體認識。我們通過這一自然科學規律,就可以舉一反三,套用已有的知識來獲取新的知識。自然科學規律就這樣引導我們徹底消除了對一系列事物的一種無知。

科學的發展,凝聚了生活生產的精髓。勒夏特列經過科學研究提出了平衡移動原理,後人根據他提出的這一原理得出了許許多多實際生活生產中的規律,比如在合成氨的時候應該使用高溫高壓的條件,在硫酸工業造氣這一步中應該通入過量的氧氣。勒夏特列提出的平衡移動原理,指導了在所有的化學工業生產中反應條件選擇的方向。人們開始不知道應該如何生產才能使效益最大,即使有些人經過數百次的實驗摸索出了某一種物質生產效益最大的方法,也不適用於其它的生產過程。後來人們在生產中套用這一原理,使效益最大化的研究有了目標和方向。毫無疑問地,人們在套用科學技術的過程中,創造了更大的生產價值。科學改變了人們的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