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議論文:戰爭的利與弊

有人說:“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戰爭史”;也有人說:“人類的歷史是一部和平史”;還有人說:“人類的歷史是一部兩者兼備的歷史”。對於以上幾種說法,總體來看,第三種比較合乎實際。

從五千年前人類文明出現起,歷史上總少不了戰爭的陪伴。從炎黃戰蚩尤,到春秋戰國;從三國爭霸,到成吉思汗;從中日甲午戰爭,到兩次世界大戰……就說中國,上下五千年不知發生過多少戰爭。雖然它們大都發生在朝代更迭之時,從一定角度看,這些戰爭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戰國時代出現的商鞅變法,使中國由奴隸社會轉向封建社會;甲午戰爭後出現的戊戌變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後驚現的辛亥革命;與國民黨﹑日本侵略軍鏖戰多年的共產黨,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從這些方面看,戰爭又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可是,戰爭又對社會危害巨大。過度和長久的戰爭,使社會變得民不聊生。周末七國紛爭、三國爭霸等都是活生生的例子。持續了幾十年的三國爭霸,使統一後的西晉國力極弱;晚清四場大的帝國主義侵華戰爭,使中國百姓窮困潦倒,國家積貧積弱。人民不滿清朝統治,不斷發生起義,為的是推翻清朝腐朽統治。戰爭說白了就是一個耗財、耗物、耗時間的機器。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後,是三國鼎立的亂世;中國近代一百多年的戰爭後,是貧困的新中國;海灣戰爭後是混亂不堪的伊拉克。所以說,戰爭在一定程度上又阻礙了社會的發展。

另一方面,戰爭又推動了歷史的進步。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因為長期的閉關鎖國,而落後於西方國家,最後導致落後挨打。由此看來,戰爭也是必要的。

(指導老師沈汝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