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好漢上梁山的原因

大到國,小到家,任何組織的建立都是事出有因的,我們今日研究的《水滸傳》中水泊梁山亦是在特殊社會時代背景下逐步建立並壯大的。

《水滸傳》反映的時代是一個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十分尖銳的時代。當時的北宋王朝一方面對外屈服,繳納歲貢,一方面窮凶極惡,對內掠奪人民。小說開頭先寫高俅,這樣一個“浮浪破落戶子弟”也能翻身一變成為太尉,便是作者在暗喻一個黑暗不公,不講倫理的歷史背景。再看第十四至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綱”一事,梁中書區區一個七品官,卻能短時間籌集十萬貫財寶為丈人慶生辰,真可謂“一年烏紗帽,十萬雪花銀”,直接揭示了當時朝廷的腐敗之風。再看第二十回,楊志運送的花石綱也從側面反映當時官府奢侈的排場和對人民的殘酷剝削。

正是這樣的歷史背景直接影響並推動了梁山泊的建立,這也是梁山好漢最終走上梁山的社會原因,也是根本原因。

各路英雄好漢雖然最終聚義梁山,但他們上山的具體原因卻各不相同,可謂是殊途同歸。這108將,他們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走到了水泊梁山。官逼民反,不得不反。逼上梁山這個問題,通過這些人物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道路走上梁山,得到了充分地表現。這裡,我將一百零八人的上山原因大體分為以下四類:

第一類,是因被官府逼迫,遭受陷害、誣衊而被蒙冤發落的。如林沖、楊志、宋江、柴進、武松等“元老”級人物十餘個,其中又以林沖最為典型。高俅、高衙內那樣的欺負他、那樣的那樣的侮辱他、那樣的坑害他,但是他都可以忍下來,到最後把他弄到草料場,他還是在忍著。只有到最後了,到了火燒草料場以後,他的幾個仇人還要來殺他,一定要把他置於死地。這時候林沖才起來了,而這一起來,就不得了,就“狠”,殺人上山,斬釘截鐵。到了山上也是,一開始也是忍那個王倫,心胸狹隘的王倫,對林沖也是很不客氣的。林沖忍,但最後到晁蓋他們上梁山了,王倫還不接受的時候,林沖就“狠”起來,一鼓作氣把王倫火併了。正是當時社會政治的黑暗使他這樣本性正直的人不得不投奔梁山。

三是平民百姓主動投奔的。如三阮、湯隆、史遷、石秀等,他們不屬於舉足輕重的大人物,也不會被卷進官場鬥爭,卻也放棄本來屬於他們的安居樂業的小康生活,而選擇反抗。如第十五回阮小五、阮小七所說:“我們著腔熱血,只要賣與識貨的!”吳用勸說三阮劫持生辰綱時,阮小五說“如今那官司一聲下來,倒先把百姓家養的豬羊雞鵝盡都吃了,又要盤纏打發他。”這足以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官府對民的極度剝削使貧民階級當時的生活同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綜上所述,水泊梁山的建立,反映的是一個充滿黑暗統治,民不聊生的時代。也正是宋朝當時特殊的社會歷史背景造就了眾水滸英雄組建的水泊梁山,成就了一段英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