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班

當今社會,父母都忙於工作,只能把孩子留在家中。當然,很多家長也會選擇讓孩子上一些興趣班。

報興趣班,可以讓我們以後的生活變得“有趣”。有了興趣,閒暇的時間有了歸宿,枯燥的生活變得更加有趣。

面對被放棄的玩的時間,面對枯燥無味的反覆練習,我們的心理會變得更加成熟和穩定。這種通過不斷地反覆練習“被折磨”的過程,也成就了我們堅強的意志。

報興趣班,能培養我們學會放棄的精神。

報興趣班,可以在我們小升初時有機會得到“加分”

報興趣班,可以避免我們浪費童年美好的時光。

報興趣班,使我們的認知、感知、精細動作、大動作、社會行為等五大方面的能力得到訓練,綜合能力得以提高。同時,通過與別人的互動活動,增強自信,塑造良好的個性品質。儘管這樣,我們還是會看到一些學生眉開眼笑或是愁眉苦臉,這讓人覺得很奇怪,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南湖晚報上有這樣一則新聞,有一個13歲左右的中生,由於不願意參加父母為他報的興趣班,而從樓上跳了下來。看了這則新聞,我很驚訝,也是我想了很多。

興趣班的含義是孩子們自己有興趣的學科。父母們也許不曾留意過,除了寒假和暑假,我們都在學習中度過,有時候雖然會有的幾天休息時間,但每次都在作業堆中度過。隨著年級的增高,我們的作業量也逐漸增多。

寒假,我們要去拜年,剩餘的時間便與書香為伴,

暑假,本是一個美好的假期,我們要被父母強逼著去上興趣班,好不容易一個暑假,還要去上課。

人人都說要珍惜小的時候,可以無憂無慮的玩。可是,在當今社會,孩子們從小就有”讀書”二字的陪伴。它占用我們了大量時間,不僅要去上培訓課,平時還要抽出時間專門練習,讓我們的生活緊張了許多。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把我們僅存的暑假都給剝奪了。

“學生喜歡上藝術類的興趣班。”沒錯,這就是關鍵,但前提必須是學生們自願的,才不會讓學生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