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杜甫

走進古文的世界,一幅幅幻影浮現在眼前,舉杯邀明月的李白;夕下採菊的陶淵明;壯志滿懷的蘇軾;落榜吟詩的張繼;雨夜思考的李商隱;大膽暢想的杜牧,我毫不猶豫,徑直走近了他—報國無門、憂國憂民的杜甫、杜子美。

杜甫一生坎坷,青年時期他曾漫遊吳越齊魯,在齊魯大地上,在五嶽之首泰山腳下,曾壯志滿懷的許下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言。35歲的杜甫到了長安,本想施展自己的傑出才能與宏大的政治抱負,但未曾順心得志。仕途的失意與生活的貧苦,使杜甫對這個奸臣惑主的社會的腐敗無能有著清醒的認識,從思想感情上貼近了廣大的人民的政治,對百姓的疾苦,流浪的窮人數不勝數的現狀表示著強烈的憤慨,帶著這份憤怒,他寫下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樣憂民的詩句。在安史之亂期間,他一心護主,對抗叛賊,得知君主已在靈武登基安頓後,他又隻身趕去靈武,在途中不幸被俘,困在長安城內,即思念家人又擔心國家的安危,愁苦滿懷的寫下了“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對戰爭造成家人無法團聚而無奈。安史之亂平息後,杜甫的生活一直顛沛流離,更深程度的體會到百姓的疾苦,再加之自己的妻兒因生活過於貧困而活活餓死後,悲傷過度的杜甫憤而寫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直白的點出百姓過於貧困,豪門過於奢侈的腐敗現象,然而,就這樣一個憂國憂民,一心為國的大詩人杜甫,卻在一次洪水中被當地縣令救出飽食了一頓牛肉白酒後,不幸醉飽過度而亡。

一個大詩人的辭世,一顆隕星的的墜落,連明月都為之掉淚,但這並不是結局,雖然杜甫生命永遠的終結了,但這是一縷精神之光在時代延續,一種高尚品質在千古傳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