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顧慮牽絆

當我們是行走的路人時,驀然回首,發現原來自己已經走出很遠,這是在告訴我們只要你踏上了旅途,就不要顧慮路途的遙遠和坎坷。做其它事情也是如此,放不下顧慮,就會失去觀賞一路風景的機會。莫讓顧慮牽絆,輕鬆一生,成就美好的未來。

蟬擺脫了堅硬的外殼束縛,才得以鳴叫燥熱的盛夏;壁虎果斷地放棄了斷裂尾巴的顧慮,才得以自由地生活。花兒沒有顧慮自己的凋零,所以能夠又一次盛開;月兒沒有顧慮自己的缺失,所以能夠又一次獲得新圓。人生亦有離合,不要為暫時的別離而慨嘆心傷,因為自此,你又有了更美好的期盼——新的團聚。正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人生沒有十全十美的,亦不可能一帆風順,唯有放下不必要的顧慮,我們才能擺脫煩惱的糾纏,才能使得自己的人生變得絢爛多彩。

漆黑的夜,我總是前怕狼後怕虎,連那不會說話的星星,似乎也在嘲笑我——你怎么有這么多的顧慮呀!因為我已不是完美的生命,還有意義嗎?我帶著些許顧慮問大地,問蒼天。雖然風華正茂,可我已沒有健全的軀體!如此冷酷的現實,使我難以置信。大地告訴我:它有茂密的森林、連綿的山脈,亦有茫茫的沙海、泥濘的沼澤;蒼天告訴我:它有明媚的春光、飛翔的雄鷹,亦有密布的烏雲、肆虐的狂風。這就是現實,上天把一切都演繹得如此客觀。原來,它們也並不完美。我猛然間感悟到——或許不該有這些顧慮。是的,如若能夠如同材料中的“我”放下多餘的顧慮,同樣也能夠成功,一定能夠演繹出自己完美的人生。

金庸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吧,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他呢?你覺得金庸是命運的寵兒,其實不然。但當我讀了他的自傳後,我才得知他情場失意,中年喪子,事業不順……他的兒子金俠,在美國留學,前途一片光明,但他卻以“生活無意義”為由離開人世。金庸在當時恨不得跟他一同死去,但生的責任使他又重回到生活中,繼續奮鬥。面對厄運,金庸沒有太多的顧慮,而是選擇了樂觀地面對,也正是他擺脫了現實給他帶來的這些本該有的顧慮,才能夠游離苦海,享受創作的樂趣。假如,在嚴酷的現實面前,他顧慮重重,我們怎么還能盡享到一代大師的“武俠風骨”呢?

顧慮是人生成功路上的絆腳石。中國共產黨沒有受種種顧慮的束縛,領導中國人民拚死血戰,終於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一代偉人鄧小平沒有被種種顧慮限制,大膽地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順利實現了香港的回歸。在現實生活中,就像材料中的“我”一樣,總會有一些瑣事令你顧慮重重,要正確認識,擺正心態,切不可讓它牽絆。

放下顧慮,成就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