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伴我少年行

人生,猶如小詩一曲,意境悠遠,含蘊深長。千載春秋,若問世間生為何物?唯有是飛天腕邊未曾落地的綢帶便罷。

從古野到今朝,從竹簡到書本,詩帶我領略了中國千年的風采,思壯闊,則有岳飛抗金;想清新,則有小橋流水,江南紅杏;說淒婉,則有結髮夫妻,十年相守。

詩的繾綣流暢伴我少年行。

早些時就領略到了“剪不斷,理還亂”的世間真理;體會到了李清照“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思君之情;感受到了木蘭“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的巾幗豪氣。

而後來,白居易“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奼紫嫣紅的春景,李商隱“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對和妻子團聚的期盼,陸游“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和文天祥“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那難以名狀的憂憤早已全部占據了心扉。

詩的韻味無窮伴我少年行。

詩尋的是知識,尋的是人生。在如今的我們也依舊能夠踩著詩的腳印追溯千年前的歷史。追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捨生取義崇高的民族氣節;追溯柳永“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對愛情的堅貞執著;追溯蘇軾“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的少年狂氣。

我的目光依舊停留在歷史的湖畔,流水潺潺,鶴汀鳧渚。歷史的風獵獵作響,我聽到一句響亮的聲音:“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一個老人的聲音又從遠處隱隱約約的飄忽而至:“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正值初二的我們,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正應該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自信豪邁,只有努力學習才會有“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收穫,最後才會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愉悅。

詩歌,帶給了我少年應有的充實,帶給了我少年應有的收穫,帶給了我少年應有的欣喜。啊!詩歌你伴我少年行。